《漢魏六朝小說簡史唐代小說簡史》

《漢魏六朝小說簡史唐代小說簡史》

《漢魏六朝小說簡史唐代小說簡史》從文學的角度,根據古今結合的原則,確定舉凡具備一定情節和藝術趣味的創作性敘事故事,均可視作小說作品。但史傳與諸子書中的敘事性作品,以及寓言、敘事散文等,均不在我們的介紹之列。唐以前的小主,都是用文言寫成的,故也可稱作文言小說,是屬於中國小說史上孕育期的作品,還不能算作成熟的小說,更不能用今天的小說標準去衡量、評價它們。關於文言小說的界定,向有歧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唐以前的小說,從內容和體裁上可分為志怪、軼事兩類。所謂志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怪,即記鬼神怪異之事;所謂軼事,即記人物言行、軼事遺聞。這兩類體裁的小說,在《漢書·藝文志》十五種小說中,就已具備。因此,我們這本小書,就是從漢代開始介紹我國的小說,但其中有的小說肯定是漢以前的作品。

從先秦兩漢到魏晉六朝,無論志怪小說或軼事小說,都在不斷成熟和進步。總結其經驗,了解其過程,對認識我國小說的發展是極其必要的,對認識魏晉南北朝小說與通俗小說,古代戲曲等的關係和影響也是極其必要的。

目錄

緒言
第一編漢代小說
一漢代的小說概念
《漢書·藝文志》小說家
三漢代的志怪小說
四漢代的軼事小說
第二編魏晉志怪小說
一魏晉志怪小說的興盛
二魏晉志怪小說的內容
(一)記怪類小說
(二)博物類小說
(三)神仙類小說
三魏晉志怪小說的思想藝術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三編魏晉軼事小說
一魏晉軼事小說的興盛
二魏晉軼事小說的內容
(一)笑話類小說
(二)瑣言類小說
(三)軼事類小說
三魏晉軼事小說的思想藝術及後世的影響
第四編南北朝志怪小說
一南北朝志怪小說的發展
二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內容
(一)記怪類小說
(二)博物類小說
(三)神仙類小說
三南北朝志怪小說思想藝術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五編南北朝軼事小說
一南北朝軼事小說的成就
二南北朝軼事小說的內容
(一)笑話類小說
(二)瑣言類小說
(三)軼事類小說
三南北朝軼事小說的地位與影響
主要參考書目
緒言
第一編唐代傳奇小說
一唐代傳奇小說的興盛
二唐代傳奇小說的內容
(一)神怪類小說
(二)世情類小說
(三)歷史(政治)類小說
(四)傳奇集
三唐代傳奇小說的思想藝術特點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二編唐代志怪小說
一唐代志怪小說的概況
二唐代志怪小說的內容
(一)記怪類小說
(二)博物類小說
(三)神仙類小說
三唐代志怪小說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編唐代軼事小說
一唐代軼事小說的發展
二唐代軼事小說的內容
(一)軼事類小說
(二)瑣言類小說
(三)笑話類小說
三唐代軼事小說思想藝術特點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四編唐代話本小說
一唐代話本小說的產生
二唐代話本小說的內容
(一)神怪類小說
(二)世情類小說
(三)歷史類小說
三唐代話本小說的藝術特點及對後世的影響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柳毅傳
《柳毅傳》,《太平廣記》題作《柳毅》,無“傳”字;《類說》題《洞庭靈姻傳》。作者李朝威,生平失載,約為中唐時人。《柳毅傳》原是流行的民間故事,經作者敷衍加工而成。在它產生和出現以後,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喜愛和讚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小說以神仙為題材,用幻想的形式,反映了現實的問題。如:抨擊包辦婚姻,歌頌自由戀愛,對廣大婦女的不合理婚姻以及悲慘命運,表示了極大的關懷和同情。小說自始至終圍繞著龍女的不幸遭遇和爭取真摯愛情這箇中心線索,展開矛盾衝突。
作品的內容是寫在高宗時,落第書生柳毅,家住湘濱,歸途中訪友,在涇陽(今陝西涇縣東南)遇牧羊龍女,龍女是被丈夫涇川龍王次子所厭棄,並遭公婆虐待,被罰至此的。柳毅出於義憤,答應給她父親洞庭龍王送信。龍女得叔父錢塘君相救,殺婿歸家,欲嫁毅,遭毅拒絕,後柳毅徙家金陵,娶范陽盧氏女,即龍女所化。終於結為夫妻。後歸洞庭,最終仙去。
小說寫龍女在夫家受到丈夫的欺凌和公婆的迫害,正是古代一般婦女所常有的遭遇和痛苦;是在夫權和家長制的壓迫下千萬婦女不幸命運的寫照。小說中的喜劇結尾,讓柳毅和龍女結成幸福婚姻,是作者理想和願望的體現,是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柳毅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他為不幸的龍女到洞庭君那裡傳信,是出於對龍女的同情和對涇陽君的義憤,沒有私心,不求報答,故當錢塘君殺死涇陽君次子,要把龍女嫁給他時,他加以拒絕,正氣凜然,贏得了龍女的愛情。柳毅正直無私、扶危濟困的性格和高尚品質,正是對現實中追求功名利祿、趨炎附勢的知識分子的批判。小說的主題,正是通過柳毅的形象完成的。其他人物性格,如洞庭君的忠厚、仁義和疾惡如仇,錢塘君的暴烈、正直和勇於改過,以及龍女的熱情、堅定和執著,都是鮮明的。《柳毅傳》正是把靈怪、俠義、愛情三者結合在一起的成功的作品。
《柳毅傳》不僅對人物性格描寫突出,而且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曲折有致,讓人始終關心龍女和柳毅的命運。它注意心理刻畫,特別把柳毅對龍女的心理變化,始則同情,繼則愛憐,終則愛慕的感情,層層寫來,極為出色。小說善於用環境來襯托人物,如用龍宮的富貴來襯托柳毅的清高,就是明顯的例子。《柳毅傳》是傳奇的成功之作。
《柳毅傳》的成就,頗影響後人。如唐孫揆的《靈應傳》,就是取《柳毅傳》中事,又稍變異之。又元代高仲賢雜劇《柳毅傳記》、明代黃說仲《龍簫記》,均據《柳毅傳》敷演而成。
枕中記
《枕中記》是沈既濟的另一篇傳奇作品。《太平廣記》題作《呂翁》。《文苑英華》卷八百三十三所收,與《廣記》文字頗有出入。利用傳統志怪題材或形式進行創作,是沈既濟小說的一個特點。如《任氏傳》抨擊了淺薄的世風,《枕中記》揭露了官場的腐敗,都有強烈的現實性。
《枕中記》寫開元七年士子盧生,雖困頓蹇促,卻追求“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理想。盧生在邯鄲道上一客店中遇道士呂翁,向其敘述自己企求功名利祿的願望。呂翁授其一青磁枕。盧生倚枕入夢。於夢中娶崔氏女,中進士後作京兆尹、節度使,中途遭妒受貶作刺史、戶部尚書,未幾做了宰相。封燕國公,生五子,有孫十餘人,年逾八十病故。歷盡榮華富貴。醒來時,不過一夢,店主尚蒸黃粱飯未熟。因此盧生有所感悟,覺人生如夢、富貴無常
這類題材,首見於劉宋劉義慶的《幽明錄·焦湖廟祝》,但沈既濟大大發展了這個題材的內涵,賦予了它時代的特色,即唐代社會以及知識分子的特點。因此說,作者是繼承了舊形式,發展了新內容。它的發展和變化主要表現在:主人公從商人楊林(湯林)變成了書生盧氏,從在廟中祈福,變成在邯鄲路上就枕。描寫對象的變化,說明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已經不同,同時也表明已從靠祈求神靈相助的消極被動,改變成在路上忙碌奔波的主動謀求。這種變化顯然是受作家個人仕途的坎坷、對官場的體驗觀察,以及佛道思想影響所致。具體地說,作品雖託夢境,實寫真情。不僅文中所涉及的人名、事件、官制等,多為唐玄宗時代的歷史史實,而且其現實主義筆觸涉及當時社會的若干領域,真實而形象地展現出一幅唐代社會生活的畫面。隨著盧生步人仕途的足跡,可以看到唐代統治者雖也做過一點有益的事,如盧生任陝州刺史時,開鑿運河,疏通河道,解決運輸的困難,但更多的是統治者的不恤民情、窮兵黷武。
盧生夢中兩次招致的嫉妒陷害、造謠中傷,正反映了當時政治的險惡。他兩次復職,權傾內外,生活奢侈糜亂,是作者對統治階級內部勾心鬥角的醜惡現實和唐代政治的黑暗腐敗的揭露,對當時熱衷功名利祿的士人所作的諷刺,通過盧生夢中的顯貴到夢醒時的失落,表達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即“人生之適,亦如是耳。”說明世事也不過如此,榮悴悲歡,剎那而盡,正如盧生的黃粱美夢一般虛幻。宣揚了道家的虛無主義和出世思想。
小說在不長的篇幅里,寫一個人波瀾起伏的一生。繪聲繪色,概括力極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