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圖志》

《漕河圖志》

現存最早的一部有關京杭運河的專志。運河主要任務是官運南方食糧等物資至北京,所以叫漕河。成書於明弘治九年(1496),王瓊主持編輯。

基本信息

《漕河圖志》

正文

現存最早的一部有關京杭運河的專志。運河主要任務是官運南方食糧等物資至北京,所以叫漕河。成書於明弘治九年(1496),王瓊主持編輯。王瓊字德華,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由進士授工部主事,任漕河工部郎中凡三年,其間得總理河道侍郎王恕撰寫的《漕河通志》。王瓊感於此書"收錄之博,用心之勤,而惜其書之不多見也",於是因襲《漕河通志》的體例,對該書的內容作了整理、編排和增刪,重新刊印出書,並改名為《漕河圖志》。《漕河通志》已經失傳。《漕河圖志》原刻本在中國亦已散失,流傳海外。《漕河圖志》共八卷,涉及的範圍南起揚州儀真(今儀征)及瓜洲,北至北京。內容包括運河圖、運河水源、運河管理、運河工程設施,漕糧運輸管理等方面,以及有關運河的奏議、碑記和詩賦等。全志約16萬字。《漕河圖志》保留了早期京杭運河珍貴的史料,就體例而言是運河志早期的範例,以後的運河專志體例多與此書大同小異。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