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烏帽斜欹倒佩魚》

《浣溪沙·烏帽斜欹倒佩魚》是五代十國時期詞人孫光憲的作品。此詞上下片各三句二十一字,描寫一個官員娼門冶遊的情景。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浣溪沙·烏帽斜欹倒佩魚》

【創作年代】五代

【作者姓名】孫光憲

【文學體裁】詞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浣溪沙烏帽斜欹倒佩魚,靜街偷步訪仙居,隔牆應認打門初。將見客時微掩斂,得人憐處且生疏,低頭羞問壁邊書。

作品注釋

⑴烏帽——隋唐富貴者所戴的帽子,初為官員所戴烏紗帽,後閒居之士亦可戴。杜甫《相從行贈嚴二別駕時方經崔旰之亂》:“烏帽拂塵青螺粟,紫衣將至緋衣走。”又解:烏帽為隱者所戴。《宋史·杜衍傳》:“既退居南都,出入從者十許人,烏帽皂履,綈袍革帶。”

⑵佩魚——唐代五品以上的服飾,按品級不同,分別佩帶金、銀、銅所製成的魚。《新唐書·車服志》:“中宗初罷龜袋,後給以魚,郡王嗣王,亦佩金魚袋。景龍中,令特進佩魚。散官佩魚,自此始也。”

⑶訪仙居——游訪仙人所居之地。這裡特指娼妓所居處。

⑷隔牆句——意思是隔著牆剛剛敲門,她也能識別是誰到來了。

⑸掩斂——掩面斂容,微含羞態。

⑹得人二句——她得到了人的憐愛時,還是那副怯聲怯氣的樣子;低著頭,含著羞,而問壁上的字。

作品評析

這首詞寫男子娼門冶遊。上片第一句,寫男子裝束,雖是官員,但到“北里”遊冶處,也不講究了,“烏帽斜”、“倒佩魚”,極寫灑脫不恭之狀。“靜街”一句,寫做這等事,還是隱蔽一些好,故言“偷步”。“隔牆”句,是說裡面的女子一聽到敲門聲就知道是誰來了,可見此男子為常客了。下片寫女子接待他時的情態,三句分三層,先是“微斂”,再是“生疏”,後是“羞問”,寫得細膩入微,嬌羞之態可掬;但並不猥褻淫蕩。表現了對此女的一種真切的憐愛。《白雨齋詞話》道:“迤邐寫來,描寫女兒心性,情態無不逼真。”

作者簡介

孫光憲(約895—968),五代宋初詞人。字孟文,號葆光子。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東北)人。出身農家,少好學。唐時為陵州判官。天成初(公元926年前後)避地江陵,後事南平三世。累官檢校秘書少監兼御史中丞。公元963年(乾德元年)歸宋。入宋後,授黃州刺史。《花間集》稱孫少監。性嗜經籍,聚書凡數千卷,校勘抄寫,老而不輟。著有筆記《北夢瑣言》。工詞,《花間集》和《尊前集》錄其詞凡八十四首,風格與“花間”的浮艷、綺靡有所不同。劉毓盤輯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中。又有王國維輯《孫中丞詞》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