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之戰》

《洛杉磯之戰》

《洛杉磯之戰》是一部美國影片。導演:喬納森·理貝斯曼,主演:艾倫·艾克哈特、拉蒙·羅德里格茲、科里·哈德里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製作發行,2011年3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一個海軍陸戰排在洛杉磯街頭與外星入侵者進行巷戰的故事。對方是強大的外星軍團,這些誕生自海洋的異形生物企圖剷除人類,接管地球的水資源。洛杉磯將是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面對外星異形突襲侵略,海軍陸戰隊突圍反擊挽救人類。影片的靈感來自真實的事件。該事件發生在二戰中,1942年的2月24日到25日幾件風船武器同時飄到洛杉磯上空,導致該市拉響了防空警報,還以為日本派出數百架飛機空襲美國本土,導致駐紮在洛杉磯的四個防空連慌裡慌張地向空中發射了1600發炮彈。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電影《洛杉磯之戰》海報電影《洛杉磯之戰》海報

一個平靜的早上,無數道強光划過世界各大城市的天際,美國太空總署(NASA)初時以為是彗星碎片划過大氣層,隨即驚覺這些碎片竟然像會蠕動,碎片墜落大海,隨即變身武器襲擊世界各地沿岸城市。
駐紮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彭德爾頓的海軍陸戰隊基地排長麥可·蘭茨(艾倫·艾克哈特飾)接到命令快速反應,迎戰沿著全球海岸線正遭受的不明打擊,並在洛杉磯某區營救被困市民。
蘭茨率領一排毫無經驗的士兵與天外來敵在洛杉磯陷入激烈巷戰,對方是強大的外星軍團,這些誕生自海洋的異形生物企圖剷除人類,接管地球的水資源。這些海軍陸戰隊員們成為洛杉磯之戰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演職員表

【本劇演員】 【本劇職員】
艾倫·艾克哈特AaronEckhart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MichelleRodriguez
盧卡斯·提爾LucasTill
喬伊·金JoeyKing
布麗姬·穆娜BridgetMoynahan
吉姆·帕萊科JimParrack
麥可·佩納MichaelPena
泰勒·漢德雷TaylorHandley
科里·哈德里克CoryHardrict
拉蒙·羅德里格茲RamonRodriguez
尼歐Ne-Yo
塔琳·薩瑟恩TarynSouthern
製作人:JeffreyChernov /SamuelDickerman
DavidGreenblatt/OriMarmur
尼爾·H·莫瑞茲NealH.Moritz
原創音樂:布萊恩·泰勒BrianTyler
攝影:LukasEttlin
剪輯:ChristianWagner
選角導演:黛布拉·贊恩DebraZane
藝術指導:PeterWenham
布景師:BobKensinger
服裝設計:SanjaMilkovicHays

影片特色

劇照劇照

《洛杉磯之戰》全片使用了手持攝影,幾乎沒有一個靜止鏡頭。這樣的拍攝手法在戰爭片和恐怖片中都是很有效的。正如本片中海軍陸戰隊與外星人巷戰的場面,充滿了緊張感。《洛杉磯之戰》中的外星人是和人類一樣有血有肉的生物,而非什麼刀槍不入的神獸。它們的飛船儘管比人類先進,但也是一顆飛彈就能打下來的那種。《洛杉磯之戰》與其說是美國人假想自己阻擊外星人,倒不如說是在假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影片如十年前的《黑鷹墜落》一樣的主鏇律,不過差距就在於後者能將主鏇律融入劇本,而《洛杉磯之戰》更多的是掛在嘴邊。比如什麼“決不能拋棄一個平民”,“為國而戰,為人民而戰”,活生生一個美國軍隊的徵兵廣告,要是美國決定出兵利比亞倒還真的用得上。儘管手持攝影使《洛杉磯之戰》的戰爭場面頗具動感,但它對片中幾處文戲的副作用卻是致命的。不過許多文藝片也偏愛手持攝影,倒不是因為什麼Dogma95,而是因為手持攝影往往能更容易將觀眾帶入影片,這一點在《美錯》中就很明顯。然而這些在《洛杉磯之戰》中都是不適用的,晃動的鏡頭沒有將觀眾帶入美國大兵的生活,倒是將觀眾晃得夠暈。同《天際》只能把預告片的特效做到極致一樣,《洛杉磯之戰》的煽情也只限於預告片,到了正片中便顯得不夠火候,盡顯B級片的廉價淚點。

精彩看點

劇照劇照

【美軍戰鬥實力曝光】
本片表述中,外星軍團與人類的科技力量差距並不懸殊,美軍也趁機大曬裝備,目前曝光的劇照中觀眾可以一窺究竟:武器、戰車、直升機編隊一應俱全,另外更少不了戰士們的坐騎——悍馬。如海軍陸戰隊的戰士肩頭扛著槍,漠然凝視遠方,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人們還是發現這支槍就是大名鼎鼎的M727突擊步槍,擁有強大的火力和射程,最遠能夠達到600米,是美軍特種部隊最經典的裝備之一。當年《黑鷹墜落》中難得一見的致命武器,在《洛杉磯之戰》中幾乎成為人手一隻的槍械。雖然電影中的海軍陸戰隊員們是由一群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演員所組成的,但他們專業到位的表演的確令人刮目相看,與真正的海軍陸戰隊員相比也不遑多讓。
由於M727的後坐力太大,並且有比較嚴重的膛口噪音,因此並不適合女兵來用,為此《洛杉磯之戰》給英氣逼人的女兵配備了另外一款經典裝備——M4步槍,因為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出色表現,被美國海軍陸戰隊和裝甲摩步旅大量使用,實戰證明,M4也是美軍現役裝備中最適合單兵使用的輕武器。《洛杉磯之戰》的所有演員在電影開拍前都進行了嚴格的軍訓,在《阿凡達》中有出色表現的女演員米歇爾·羅德里格茲還受到軍事顧問的高度評價——她手持M4步槍很讓人放心,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得很正確,即使沒有被提醒,仍然能夠做出一個士兵在實際戰鬥中應有的戰術動作。
片中人們也發現了兩款經典戰機的影子。其中一閃而過的戰機很有可能是海軍陸戰隊AV-8B鷂式攻擊機,機動靈活的特點最適合發起突然襲擊。片段預告中另外一組鏡頭是十幾架直升機突破敵人火力打擊尋找人類倖存者,這組機群正是卸除了彈頭裝備的阿帕奇。一個武裝直升機營一次戰鬥出擊就能摧毀84輛輕型坦克、8門火炮和38輛輪式裝甲車的阿帕奇,在與外星軍團的對抗中“彈盡糧絕”,這場激戰的慘烈程度如果不到電影院去親身體驗一下的話,光在腦海中是很難想像到的。難怪許多軍事愛好者從得知電影上映訊息後就開始焦急等待:“就算是老美又開始宣揚個人英雄主義,認為只有他們才能拯救地球,《洛杉磯之戰》也必須要看!”

劇照劇照

【美軍有戰術有裝備也有恐懼】
《洛杉磯之戰》除了展示空戰場面之外,還將展示美軍海軍陸戰隊戰士的地面戰術。其中,該片曝光的一張劇照中就展示了4人小隊進行屋內搜尋的場面。另外,據主創透露,演員們也將表現沿街道前進時隊員們怎樣進行戰術配合。但按照好萊塢劇情模式,面對外星人,美軍一開始也措手不及,不可避免地淪為弱勢群體,從目前曝光的預告片和劇照中,這種情節安排可見一斑:除了遭到外星部隊的狂轟濫炸之外,影片預告片最後一個畫面,巨大的外星機械物體居然從地下破土而出,四周的大兵們一臉驚恐無助。另外一張劇照中,數架美軍戰鬥直升機被打成廢鐵,滿地都是美軍的屍骸,硝煙之中影片主角成了孤身一人。

幕後製作

【把外星人征入侵拍出新意】
對於拍攝一部外星人入填侵地球的電影而言,最難的是拍出新意。特效和影音方面,有《獨立日》當做標桿;新意和特色方面,有小成本的《第九區》和《怪獸》作為範例。當
劇照 劇照
然,其他各種各樣的該類影片層出不窮,如何才能在這些強勁的前輩中殺出一條血路呢?
導演喬納森•理貝斯曼的選擇和決定是:把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拍成一部戰爭片。他說:“我覺得,如果能把外星人入侵的故事排成戰爭片,應該會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不明身份、不懷好意的入侵者要占領地球,軍隊這個時候拿起槍來保護自己,是最自然的事情。我從《黑鷹墜落》以及《顫慄航班93》這兩部影片中吸取了很多靈感。這樣的影片風格,再加上紀錄片式的攝影以及剪輯,就是這部《洛杉磯之戰》的面貌。”在影片開拍前,曾經有人建議導演也跟一跟風,把這部題材熱門的大片拍成3D電影。理貝斯曼也的確認真考慮過這個建議,但是他最終還是放棄了3D,把影片拍成了一部最為普通的2D電影。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考慮到了觀眾的觀影感受。理貝斯曼說:“如果把電影拍成3D,那么那些晃動的手持式攝影可能在2分鐘之內就能把觀眾給弄嘔吐”。既然已經選擇了普通的電影形式,導演更進一步地決定要用膠片這種最為傳統的影像材料來拍攝影片。實際上,在影片開拍前,導演也曾經試驗過要用數碼攝影機拍攝。他們當時使用的是RED系統的設備,但是在檢查樣片的時候,理貝斯曼卻發現數碼在表現力上,還是輸給了膠片。理貝斯曼說:“我們發現,數碼沒有辦法達到膠片所展示出來的那種品質,尤其是在拍攝一些諸如爆炸、巷戰等等大場面和疾速移動的鏡頭的時候,數碼的劣勢很明顯。”
 與使用傳統膠片相對照的是編劇克里斯多福•貝托里尼撰寫的劇本。在這個劇本中,貝托里尼沒有一味地展示場面、沒有過多地渲染外星人的暴力、更沒有“墮落”在巷戰中無法自拔。他選擇把這個劇本編寫成具有戲劇衝突的“情節劇”。他說:“我在劇本中加入了很多人性的選擇一類的主題。其中有懷疑、抉擇等等。最重要的是把衝突儘早地表現出來,好把觀眾儘快地帶入這個虛幻的場景,讓他們儘快地入戲。”
【真爆炸與假外星人】
 與用電腦製作爆炸場景的做法不同,導演喬納森•理貝斯曼選擇儘可能多地使用硬碰硬的實際的爆炸來拍攝影片。他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影片看上去更加真實,以符合影片的紀錄片風格的攝影美學。影片於2009年9月到2010年10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什里夫波特和首府巴吞魯日拍攝。為了能拍攝出洛杉磯殘垣斷壁的景象,劇組在路易斯安那搭建了一小片洛杉磯的街景,在其中加入了報廢的汽車、燒毀的卡車和坦克、以及墜落的直升飛機等等。理貝斯曼說:“布景是最重要的,如果全用電腦技術完成這些場景,我想這就會使得影片變成一部科幻片,而我的初衷是想要拍攝一部戰爭片。如果搞得太虛幻,對於影片的整體風格沒有好處。”正是應為追求真實,所以導演才選擇了大量使用真實的爆破來拍攝影片。不過,這種拍攝方法給演員的表演帶來了巨大的問題。首先是安全問題,其次是表演時機問題。因為真實的爆炸難免會出現安全隱患,而且演員表演的時機要爆破點爆炸的時間嚴絲合縫,才能有預計中的效果。影片主演艾倫•艾克哈特說:“爆炸的成本很高,只能一次成功。所以我們在實際拍攝前要做很多準備和排練工作。一遍一遍的排練,都是為了最終能夠一次性成功。而且喬納森還鼓勵我們親自上場完成所有的鏡頭,他勸我們不要用替身。這些都是在為影片的真實性著想。”
 與大量真實爆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片中所出現的外星人大概只有不到10%是真實的模型,剩下的90%都是藉助CGI技術計算出來的。並不是喬納森不想用模型拍攝,而是外星人模型在細節的精度上無法達到他的要求。喬納森說:“那些模型在大銀幕上看起來還是很粗糙,在細節、色彩和質感上無法達到讓人信以為真的地步。所以,我找保羅•格拉德設計並製作了一些外星人模型,讓後又用電腦複製、細化了一批。格拉德設計的這些外星人很有感覺,它們既不是昆蟲也不是動物。從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它們的蹤影的。它們對付人類就好像是在實行種族滅絕政策的納粹一樣,視我們為蟻螻。”
 影片在拍攝的過程中,遭遇到了一些小波折。事情是為影片做特效的公司Hydraulx和它的兩個創始人科林•施特勞斯和格雷格•施特勞斯兄弟的“抄襲”。在哥倫比亞以及索尼公司把影片的特效交給施特勞斯兄弟之後,施特勞斯兄弟突然宣布自己要拍攝一部同樣是講述外星人入侵洛杉磯的科幻片,這就是去年年底的野心之作《天際》。影片的發行商之一的索尼公司認為這是毫無疑問地“抄襲和剽竊”,並且一再要求施特勞斯兄弟出面道歉。但是施特勞斯兄弟的發言人卻表示說這是索尼公司對可能傷及自己利益的獨立電影和小成本電影的打壓和消滅。不過這場說不清道不明的口水戰並沒有引發任何嚴重的後果,兩部影片還是相安無事地製作完成、大規模公映。

拍攝花絮

劇照 劇照

●影片由曾經拍攝過《德州鏈鋸殺人狂前傳》的導演喬納森·理貝斯曼執導筒,這位一直混跡於恐怖片領域的老兄不知道能否憑藉這部科幻戰爭影片轉型成功。主演方面,《阿凡達》女星米歇爾·羅德里格茲憑藉其彪悍的外形,在新片中延續了女兵的角色;《黑暗騎士》中有精彩演出的“雙面人”艾倫·艾克哈特則扮演一位海軍陸戰隊軍士,二人的對手戲讓人頗為期待。
●為了做好身體上的準備,以及能更為專業地操作武器裝備,演員們都參加了為期三周的軍訓污。
●影片的拍攝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片中有很多場景都是在加州的軍事基地完成拍攝的。
●軍方專門為影片準備了一個顧問。他的工作就是在片場知道演員使用軍械以及明白在實戰情況下,專業軍人會怎么做。
●•不少海軍陸戰隊隊員參與到了影片的拍攝中。導演調動了加州、路易斯安那州的數支部隊。
●沙恩•布萊克為影片最後一稿劇本出力不少,但是他並沒有在編劇一欄署名。
●雖然影片的故事主體發生在洛杉磯,可是因為稅收原因,影片在洛杉磯拍攝的鏡頭少的可憐。大部分影片實際上實在路易斯安那州拍攝的。在路易斯安那州,劇組建立了一個洛杉磯街道的模型,以便還原場景。
●本片的靈感來自真實的事件。該事件發生在二戰中,1942年的2月24日到25日幾件風船武器同時飄到洛杉磯上空,導致該市拉響了防空警報,一度搞得人心惶惶。很多地方小道訊息滿天飛:日本派出數百架飛機空襲美國本土。駐紮在洛杉磯的四個防空連慌裡慌張地向空中發射了1600發炮彈。美國政府對神秘氣球採取了全面封鎖訊息的措施。與此同時,美國派戰鬥機進行空中攔截,效果不明顯,因為雷達根本發現不了氣球,而且氣球飄得既高又快,美國空軍折騰了好幾天,總共擊落了不到20個氣球。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presents)
RelativityMedia[美國](inassociationwith)
OriginalFilm
LegionEntertainment(loan-outcreative)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2011)(USA)(theatrical)
ColumbiaTriStarWarnerFilmesde(2011)(Portugal)(theatrical)
SonyPicturesEntertainmentInc.[日本](2011)(Japan)(theatrical)
SonyPicturesReleasingCanada(2011)(Canada)(theatrical)
SonyPicturesReleasing(2011)(Argentina)(theatrical)
SonyPicturesReleasing(2011)(Belgium)(theatrical)
SonyPicturesReleasing(2011)(France)(theatrical)
SonyPicturesReleasing[荷蘭](2011)(Netherlands)(theatrical)
SonyPicturesReleasing[新加坡](2011)(Singapore)(theatrical)
ColumbiaPictures
【特技製作公司】
CinemaProductionServicesInc.
Cinesite
Hydraulx[美國]
LumaPictures[美國](additionalvisualeffects)
MatteWorldDigital[美國](additionalvisualeffects)
PersistenceofVisionEntertainment[美國](pre-visualization)
SPINVFX[加拿大]
ShadeVFX(visualeffects)
SohoVFX[加拿大](visualeffects)
SpectralMotionInc.[美國](conceptdesigns)
【其他公司】
1ForceInc.militarytechnicaladvisors
Armytrucksmilitaryvehicles
BehindtheScenesFreight[美國]shippingby
BehindtheScenes[美國]shippingby
DigitalFXpost-productionsupport
DolbyLaboratories[美國]soundmix
EventRentallocationsequipmentrentals/props
HollywoodTrucksentertainmenttransportation
IndieGrip.comnanoflashHDrecorders
MadisonGateRecordssoundtrack
MovieMovershairandmake-uptrailers
OOOiiinteractivedesign
Scenechronizeproductionmanagementsoftware
StarWaggons[美國]casttrailers
VarèseSarabandesoundtrack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中國China2011年3月18日
中國香港HongKong2011年3月10日
科威特Kuwait2011年3月10日
秘魯Peru2011年3月10日
塞爾維亞共和國Serbia2011年3月10日
愛沙尼亞Estonia2011年3月11日
美國USA2011年3月11日
英國UK2011年3月11日
冰島Iceland2011年3月11日
印度India2011年3月11日
中國台灣Taiwan2011年3月11日
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2011年3月11日
加拿大Canada2011年3月11日
俄羅斯Russia2011年3月11日
墨西哥Mexico2011年3月11日
法國France2011年3月16日
新加坡Singapore2011年3月17日
葡萄牙Portugal2011年3月17日
匈牙利Hungary2011年3月17日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馬來西亞Malaysia2011年3月17日
巴西Brazil2011年3月18日
波蘭Poland2011年3月18日
土耳其Turkey2011年3月18日
斯洛維尼亞Slovenia2011年3月24日
波赫BosniaandHerzegovina2011年3月24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2011年3月24日
比利時Belgium2011年3月30日
希臘Greece2011年3月31日
丹麥Denmark2011年3月31日
西班牙Spain2011年4月1日
日本Japan2011年4月1日
挪威Norway2011年4月8日
德國Germany2011年4月14日
瑞典Sweden2011年4月20日
荷蘭Netherlands2011年4月21日
義大利Italy2011年4月22日
阿根廷Argentina2011年4月28日
芬蘭Finland2011年4月29日

主演資訊

艾倫·艾克哈特 艾倫·艾克哈特

【艾倫·艾克哈特】男,生於1968年3月12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艾倫·艾克哈特的父親是一位電腦主管,為他帶來藝術天賦的母親則是一位兒童書作家和詩人,此外他還有兩位兄弟。少年時期,父親的工作讓艾倫和家人經常往返於英國和澳洲悉尼等地,高中階段他曾休學三年時間用來在夏威夷和法國進行衝浪和滑雪,另外還作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派(摩門教派)的使者被派遣到法國和瑞士地區。此後,艾克哈特進入了位於猶他州的全美最大教會大學楊百翰大學主修電影,於1994年畢業,期間出演了一部名為《GodlySorrow》的摩門題材影片,此外還和大學同窗的演員女友EmilyCline訂婚但於1998年分手。

1997年,艾克哈特主演了喜劇片《男人最賤》,扮演一位外表老實的厭惡和希望報復女人的男子,這為他贏得了獨立精神獎的最佳出道表演獎和衛星獎的傑出新人表演獎的肯定,艾克哈特同本片的導演尼爾·拉布特此後繼續合作了《摯友親鄰》、《急救愛情狂》以及《無可救藥愛上你》等影片,他們是同樣畢業於楊百翰大學大學的同窗摯友。讀書時艾克哈特就與拉布特《男人最賤》是根據他們在學校合作的一部舞台劇改編而成。之後他在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朱莉婭·羅伯茨主演的《永不妥協》中出演了來自匈牙利的摩托族鄰家男子喬治,表面瀟灑不羈但其實內心非常渴望家庭,艾克哈特也是索德伯格為這個角色親自挑中的演員,稱讚他能將“男性的陽剛和弱點集於一身”。

羅伯茨之外,他還和影后級人物格妮溫斯·帕特洛、蕾妮·齊薇格以及希拉蕊·斯旺克分別合作過影片《急救愛情狂》、《無可救藥愛上你》和《地心搶險記》。《地心搶險記》匯聚史坦利·圖齊等全都是第一次出演科幻片的實力演員,但它在上映後慘不忍睹的票房表現卻讓艾克哈特的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直到05年憑藉黑色喜劇片《感謝你抽菸》獲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長片最佳男演員提名後,艾克哈特才終於算扳回了一城,接下來短期內他為自己重塑了的銀幕形象。他在《黑色大麗花》中出演了和喬什·哈奈特搭檔追兇的警官,07暑期檔愛情喜劇片《美味情緣》中則和復出的凱薩琳·澤塔-瓊斯合作,出演一位成熟包容的完美男人,導演斯科特·希克斯便是在觀看了《感謝你抽菸》之後決定請來艾克哈特出演,無法遮掩的個人魅力都讓他成為閃耀的人氣明星。08年暑期檔《蝙蝠俠:開戰時刻》的瘋狂賣座也為他的人氣推波助瀾,艾克哈特出演的是雙面人哈維·丹特一角。艾克哈特也是曾有望將弗蘭克·米勒經典漫畫《Batman:YearOne》搬上大銀幕的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心目中出任警長JamesGordon一角的最佳人選。除此之外,艾克哈克在獨立片《遇見比爾》、《阿拉伯佬》中也有精彩表現。最新他正在與詹妮弗·安妮斯頓合作一部愛情喜劇片《商務旅行》。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

【米歇爾·羅德里格茲】女,生於1978年7月12日,美國德州的貝爾縣。母親是某合唱隊的成員,父親則是大學講師,均來自波多黎各。拉丁美女米歇爾·羅德里格茲1978年7月12日生於美國8歲那年,他們舉家搬到多米尼加,兩年後又搬到波多黎各住了一年。由於父親後來在紐約大學取得了一個職位,他們又舉家搬到了紐約附近的新澤西。父母離異之後,羅德里格茲隨管教甚嚴的母親及外祖母生活,但可以經常去探望放浪形骸的父親(他與不同女人共生育了10個子女)。雖然母親、外祖母以及父親三人給了她許多混雜甚至相互矛盾的教育和影響,但羅德里格茲從小一副野小子的性格卻渾然天成,從未有過改變與動搖。動盪的生活使得她經常換校讀書,但似乎哪一所學校也不對她的胃口。因常常與老師頂嘴,她先後曾經被六所學校掃地出門。終於,在17歲那年,當她再次被學校開除之後,她覺得自己也受夠了學校的教育,決定不再返回校園。多年之後,她對此解釋說:“我不想做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木偶。我也從來就不是那種只求結婚生子的芭比娃娃式的女孩。我會穿上緊扣的襯衫和牛仔褲,叉腿而坐,灌著啤酒,擺出一股無需男人庇護的架式。我不需要保護,但我(那時)也不知道如何尋找一種不同的生活。”

無人引導的羅德里格茲卻認準了電影這條路。她雖然連高中都未讀完,但卻一直夢想著寫電影劇本。為此,她一邊在新澤西的一家“玩具反斗城”里打工養活自己,一邊儘可能地關注著身邊招聘民眾演員的電影廣告,以求一個的機會。得到出演《女生出拳》的主角是對羅德里格茲的夢想和不懈努力的最終回報。導演卡琳·庫莎瑪說:“米歇爾似乎有一些不尋常的東西。她有一種很野性的單純,形象很硬,但卻智慧過人。與經驗比起來,她的信心、精力與個性給人的印象更強烈。”多虧庫莎瑪導演慧眼識珠,好來塢才又多了一位硬派女星。
之後羅德里格茲又相繼出演了《速度與激情》、《生化危機》、《反恐特警組》及熱門美劇《迷失》等,其硬朗又不乏女性魅力的形象日益確立。2009年羅德里格茲出演了《賽車風雲》(《速度與激情4》),並在詹姆斯·卡梅隆的超級大片《阿凡達》中扮演心地善良的女大兵朱迪,2010年上映的由另類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導演的《彎刀》中也可見到她的身影。

相關資料

洛杉磯之戰海報洛杉磯之戰海報

今年的聖地亞哥Comic-Con動漫展上的物料還在持續曝光中,科幻戰爭片《洛杉磯之戰》正式發布了在動漫洛杉磯之戰展期間曾懸掛出的一套病毒海報。這套海報從1942年的洛杉磯開始,穿越1965年、1983年、1991年幾個不同地點的UFO目擊事件,最後落腳到題圖這張海報上,地點回到了原點:洛杉磯,時間卻是:2011年。

幾款海報上共同顯示出一個域名:(意思是“報告威脅”),在瀏覽器鍵入這個域名訪問,就會跳轉到本片的官網。不過進入官網後你會發現,這個網站與一般的官網不同,上面並沒有關於本片的介紹,倒是有對1942年2月25日那次著名UFO(不明飛行物)目擊事件的回顧:

當天凌晨2點許,美國西海岸洛杉磯迎來了一個不明身份的敵人。當時距離珍珠港事件過去才不到3個月,這個雷達螢幕上的亮點引起了一陣混亂,軍方認為這是日軍的飛機,於是立即進入了戰鬥狀態。幾分鐘內,南加利福尼亞海岸的黑暗晨空就布滿了搜尋光線和防空炮火,這一夜發射了1500餘發炮彈,整個夜空變成了白晝。那天洛杉磯全城,有數千人在探照燈的光柱中看到了那些不明物體。照片上在那個明亮物體周圍的亮斑,正是防空炮彈爆炸產生的碎片。防空火炮掃射了夜空有近2個小時,天亮後,人們發現地上到處都是掉下來的彈殼,但是什麼都沒有擊落。雖然有報紙聲稱那是日本飛機,但更多的人相信,那天晚上出現的是UFO(不明飛行物)。當時羅斯福總統下令對事件展開了調查,然而此後官方發表的聲明一如既往的稱:那是一個氣象氣球。羅斯福本人從未對此事件公開發表任何看法,事件的真相成為了一個謎……

顯然,《洛杉磯之戰》的故事雖然架空在2011年,卻會與1945年這次真實事件發生聯繫。事實上,從本洛杉磯之戰片開拍之初,我們便已得知本片的故事很像“《黑鷹墜落》 《獨立日》”,影片將講述一支海軍陸戰排在洛杉磯街頭與外星入侵者進行巷戰的故事。本片由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尼爾·H·莫瑞茲和他旗下的原創電影製作公司(Original Films)製作,哥倫比亞公司出品。影片由曾執導《黑暗降臨》《德州電鋸殺人狂前傳》的南非導演喬納森·理貝斯曼執導,領銜主演的是艾倫·艾克哈特(《黑暗騎士》)和米歇爾·羅德里格茲(《阿凡達》)。

細看本片的官網,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虛構組織的官網,該組織名為W.A.T.C.H.,全稱是“全球性人類威脅考核(Worldwide Assesment of Threats Concerning Humankind)”,並聲稱他們的使命是讓全球公眾了解來自外星生命體的軍事威脅,以應對可能面臨的打擊。在這個官網上,你還能了解到關於著名UFO事件的回顧、以及UFO專家的事件分析、目擊者的採訪視頻等等。

《洛杉磯之戰》定於2011年3月11日在美國公映。

觀眾影評

【《洛杉磯之戰》更像是《黑鷹墜落》,而非《獨立日》】

劇照劇照

原以為是《獨立日》般的全面戰爭,實際上只是《黑鷹墜落》一樣的小規模巷戰。典型的美軍徵兵宣傳片模式,所有涉及基地、軍隊、直升機的鏡頭,都是軍方頂力支持的大場面。
艾倫·艾克哈特帶領海軍陸戰排乘CH-47空降到洛杉磯警署營救平民。負責撤回的直升機被擊落;陸戰隊改乘巴士回前沿指揮基地,途中與外星人發生遭遇戰,並發現了UFO全是無人遙控;倖存的7人回到基地,發現前沿基地已被夷為平地;乘布雷德利戰車往備用C點撤退,用巨蝮機關炮狠狠打擊了外星人;到C點後轉乘黑鷹直升機,撤往後方基地途中,發現了UFO遙控中心。7名陸戰隊深入敵穴,用雷射制導地對地飛彈摧毀了UFO遙控中心,UFO紛紛墜落;取得制空權的美軍反敗為勝。
影片試圖讓觀眾以一個陸戰隊員的角度親歷戰場:無法近距離看清敵人。玩過實戰類遊戲的人都知道,當你清楚看到敵人臉的時候,就是你的最後一眼;無法看到其他區域的戰鬥。你能看到的只是你頭頂的空戰,其餘戰況只能通過無線電和電視新聞了解;之前當心本片的偽記錄片鏡頭過多,影響觀賞效果,事實上偽記錄片鏡頭很少。
以戰爭片的角度來看,本片的前100分鐘還是不錯的。伏擊戰、遭遇戰、突擊戰,接踵而來。如《兄弟連》般飛梭的子彈、不斷爆破的場面營造了緊張的戰鬥氛圍。

劇照劇照

以ET科幻片的角度來看,影片最後20分鐘把ET嚴重弱智化。UFO遙控中心居然沒有外圍警戒,7個新兵就可以接觸到中心。沒有警衛營、連,只有一個排的兵力在防守戰略中心。UFO遙控中心沒有任何對地或對空的防禦反擊能力,簡直就是活靶。爆炸半徑不超過15米的地對地彈道居然就把UFO遙控中心炸毀了,難道外殼都是劣質鋁板?
影片在陸戰隊出徵訓話、基地內勵志演說、摧毀敵巢後的勝利,這三個本該熱血沸騰的片段沒有營造好,顯的很平淡。每次翻看《獨立日》中:總統演講、駕機自殺性攻擊、摧毀母艦這三個片段都讓我熱血沸騰地感動。
幾處不切實際的地方:新兵居然可以臨敵沉著,射擊精準;每次遭遇的敵人不超過一個排,漫天的子彈和爆炸太誇張了點;ET擁有到達地球的能力和全無人機的科技水平,射擊精確度卻非常低;ET對地攻擊機幾個槍口一直在射擊,開啟了無限彈藥作弊模式?(電影只是娛樂,不想深究,隨便感慨一下。)
如果你想看《黑鷹墜落》Ⅱ,可以去看《洛杉磯之戰》。但別期望看到《獨立日》的水準。

票房情況

《洛杉磯之戰》2011年3月第三周全球票房收入2900萬美元,獲得海外票房冠軍。影片3月18日中國上映後,首周末斬獲7750萬元票房,登上內地票房冠軍寶座。

影片評價

外媒評價

該片有一股原始的、激動人心的力量衝擊著觀眾。(《芝加哥論壇報》評)
這場抵禦外星人入侵大戰,你除了祝願虛擬的海軍陸戰隊英勇奮戰,凱鏇而歸,幾乎得不到任何心靈上的幫助。(《洛杉磯時報》評)
電影就像一場電子遊戲,觀眾看著導演拿著手柄,射擊外星人。(《底特律新聞》評)
一場有血有肉的保衛地球大戰,故事離奇,但是,觀影者樂意接受這樣的“騙局”。(《環球郵報》評)
2個小時的內容,大部分表演屬於真情流露,難得的是導演摒棄了以往這種災難大片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團結才是王道。(《波士頓環球報》評)
外星人入侵地球,這個題材非常愚蠢,而對於電影中拉拉星球的破壞行為,讓人看起來極其乏味。(《紐約郵報》評)
這部敘事電影,內容有點異想天開。(《費城問詢報》評)
劇情試圖推陳出新,但弄巧成拙,最後的一決勝負結局,也是非常倉促。(《華盛頓郵報》評)
影片除了開頭尚可,中間到結尾,顯示出了《洛杉磯之戰》是一部多么糟糕的電影。(《紐約時報》評)
影片對戰鬥場面的特寫細緻入微,導演基本上完成了拍攝的使命。(《今日美國》評)
這部電影只能用四個字評價:荒謬!乏味!(《娛樂周刊》評)

國內評價

鏡頭暈車感
作為一部好萊塢流水線上生產的傳統災難片,該片憑藉展示全球最先進的武器,把戰爭場面做到了極致。在近三個小時裡,觀眾可以在有限空間裡感受如遊戲一般的爽快打擊感。不過影片過於追求大場面、追求視覺,大量搖晃的鏡頭以及混亂的劇情讓很多觀眾看完影片會有暈車感,而影片整體風格上雜交《黑鷹墜落》和《獨立日》也很容易讓人感到這只是一部“爆米花”式電影而已。(出自《瀟湘晨報》)
傳統膠片紀錄拍攝
與以往同類型的科幻題材不同,《洛杉磯之戰》採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和剪輯技術,不僅在劇情安排和視覺效果上更勝一籌,恐怖入侵的真實感更是讓人猶如親歷。作為一部大製作大場面的特效電影,導演在選擇表現戰爭場面的方式上可謂下足了心血,請來曾為《鐵達尼號》、《愛麗絲夢遊仙境》操刀製作後期的特效團隊為《洛杉磯之戰》把關。《洛杉磯之戰》逆流而上,甚至放棄了流行的數位技術,選擇了最原始的膠片拍攝。導演用數字和膠片兩種方式來拍攝樣帶,在戰爭場面上的一些爆破、巷戰、空對地轟炸等大場面的畫面,利用傳統膠片來呈現出的畫面更具身臨其境的感覺。(出自《成都日報》)
展現悲壯場面
《洛杉磯之戰》將故事放在面對外星入侵者的未來戰爭中,不僅要表現悲壯蒼涼的戰爭場面,也要深刻挖掘人性在絕望中光輝閃耀的一面。在大規模的集團作戰方面,《洛杉磯之戰》要比《黑鷹墜落》走的更遠,外星人空軍和美軍展開全面交火的各種爆破場面一個比一個震撼,其中穿插著紀錄片式的晃動鏡頭,戰爭的悲壯慘烈以及人類在面對災難時所表現出的宿命感再次襲來。(出自中國經濟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