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泅渡》

這兩家農戶的兒子平時很少回家,一旦回家就是“賓士”回來的。 這時學生們就會笑,因為老師為了維護課堂紀律總是第一個破壞課堂紀律,誰開小差,誰不如誰,學生們心裡有桿秤,笑就是他們的砝碼。

第一章

 這是一所位於城鄉結合部的鄉村中學。三面環河,小橋流水人家。學校雖有圍牆,但圍而不牆,有兩戶人家與學校毗鄰,出入其間,所以校門有三個——有三個出囗但沒有一扇門。三個門口附近,形成一個市場經濟——三家商店,生意興隆。北校門是農戶甲開的,主打快餐;南校門是農戶乙開的,主打文化用品、生日禮物;西校門(據說是正宗校門)是錢富強老師的老婆開的,拳頭產品是冷飲。這三家店各具特色,轟轟烈烈,儼然鼎立成一個“三國”。兩家農戶的田在建校時大部分被征掉了,但兩家自建的裝修富麗的三底三層的樓房毫髮未動。也許農戶要價太高,也許政府吃不了兜著走——多動不如少動,少動不如不動,能拖就拖。農戶甲的兒子是造橋的,農戶乙的兒子是拆船的,在當地是兩個“巨無霸”。這兩家農戶的兒子平時很少回家,一旦回家就是“賓士”回來的。由於學校周圍三面環河,像樣的路必須借道學校。此時汽車的喇叭聲就會哭爹喊娘地顯威風,學生們宛如聽到下課鈴聲,會一起走神,口袋裡的硬幣似乎在叮噹作響,紛紛要挾主人向一見鍾情的那家店報到註冊。由於這兩家農戶開了店,自然都豢養了看家狗。狼狗是要把客戶嚇跑的,所以甲養了只雪白的男叭兒狗,乙養了只黑白相間的女叭兒狗。叭兒狗的特點是逗人喜歡,猶如妓女,倚門而立,搔首弄姿,很能吸引人。如果女叭把男叭萬有引力過來了,甲店的生意就要蕭條一些;反之亦然。有時男叭女叭不看店,在校園裡追逐嬉鬧,再加上兩家各養的10幾隻放養雞的打科插諢,學生會看得忘了上廁所或買東西。即使鈴聲響了去上課,也是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如果你是在底層上課的初一學生,有時某隻雞呀狗呀會很有紳士風度,而不是賊頭賊腦地企鵝過來。這時老師會第一個開小差:趕走。如果發現已晚,學生已喧譁或騷動,老師就會說,同學們,我的課大概講得過於生動了,把雞呀狗呀都吸引過來了;或者說:同學們,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連雞狗也都要來充電,難道你們還不如它們嗎?這時學生們就會笑,因為老師為了維護課堂紀律總是第一個破壞課堂紀律,誰開小差,誰不如誰,學生們心裡有桿秤,笑就是他們的砝碼。等學生們笑夠了,情緒沉澱下來了,往往聽課效率倒很高,因為老師要完成授課計畫,提高45分鐘課堂效益,不得不要言不煩,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這一點上來說,學生們是像喜歡看卡通片一樣喜歡這些小動物的,因為這實在是他們在學校里的三大樂趣(看小動物、逛商店、上廁所)之一。那么音、體、美、勞呢?美術、音樂、勞技好像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被主科瓜分得體無完膚,偶爾出於恩典或應付上面的督查,上一節課。所謂音樂課只需一隻錄音機,美術課只需提一樣靜物,勞技課小製作材料一發就了事。至於體育課,沾了初三升學考的光(在中考中滿分為30分),很風光,不是跑步跳遠,就是鉛球跳繩,因為考試時是“4-X”,所以就緊鎖這四項,進行全能訓練,使學生野蠻其體魄,強健其筋骨,分分必爭。學生往往在教室里被主科填了鴨,就想到操場上去放飛體育課;高強度了一節體育課,又心生厭倦,思戀教室。這叫靜不如動,動不如靜,動靜不是人,卻又要天天向上。這好比說學生愛看電視、上網,但師長卻團結一致地說這不好那也不好。於是乎觀小動物過電視癮,吃零食成美食家,上廁所是享受。每個年級總有學生因不會上廁所而尿身上,或者是因為老師拖課,或者是因為兩節課並在一塊兒考試,或者是因為被老師叫去春風細雨般地談心……後來學生們都繼承發揚了幼稚園時舉手的光榮傳統,拉撒的生理現象,老師是一路綠燈的。人多了,老師會說,一個來,一個去,自覺排隊。至於吃喝,學生不僅已成風,而且成瘋——一有時間就傾巢出動。由於課間10分鐘常因拖課而打折,加上已成習慣的上廁所,以及人多而形成高峰,所剩時間無幾,麵包、粽子、冷飲都是狼吞虎咽。中午吃了飯洗好碗,打掃一下衛生,午自修的鈴聲也就催命似的響了,個個又成了“關棚雞”。時間充裕主要是在放學後。上完晚輔導已較晚,學生再要“鴻門宴”,一磨蹭,路遠的到家裡已天黑了。老師們總是把學生當成蠶寶寶,摘下一張張知識的桑葉,讓他們吃了睡,睡了吃,而學生們大多也很聽話,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亮晶晶的絲。所以,儘管這是一所鄉村中學,但它是鄉村中學的領頭羊,升學率在鄉村中學裡總是名列第一,而不是含糊不清的名列前茅,偶爾也能把市裡的某所所謂重點中學拉下馬來,讓其四腳朝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