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三百年》

《江湖三百年》

金庸小說中的天地會的現實源頭在哪裡?四川、重慶的袍哥怎樣演變成黑社會?雄霸上海灘的青幫為何從輝煌走向覆滅?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當紅講師、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秦寶琦在《江湖三百年——你從幫會到黑社會》中為你全方位、多角度揭秘撲朔迷離的江湖。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封面封面

江湖三百年——從幫會到黑社會》是研究秘密社會史的權威專家秦寶琦教授在做客香港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講稿的基礎上改編而成。

《江湖三百年——從幫會到黑社會》真實再現中國三百年間錯綜複雜、撲朔迷離的江湖社會;從地下走向公開,從民間走向官場,從極盛走向沒落,從互助抗暴到禍害民眾;清代三大幫會天地會、哥老會、青幫的組織起源、人員結構、聯絡方式、幫規戒律;幫會的主要活動及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民國三大幫會蛻變成黑社會的全景再現;上海青幫三大亨從崛起到覆滅的神奇故事;四川袍哥淪落成軍閥爭鬥工具的複雜過程……

媒體推薦

秦寶琦教授長期關注中國地下社會研究,從天地會到青幫、紅幫。他對天地會源流的考證,曾經引來廣泛爭議。一個長期研究江湖的學者,對江湖文化卻深惡痛絕。

——香港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

近代中國幫會種類之多、分布之廣、成員之眾、活動之烈、影響之大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秦寶琦教授走出書齋,走進電視、廣播的講壇,以三百年為尺度,為大眾講述了中國幫會到黑社會的演化歷程、組織起源、歷史流變、成員結構和社會功能與影響,很好地傳達了他精湛深厚的學術素養和一如既往的現實情懷,值得期待。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戴逸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以江湖史為鑑,可以正天下。有別於坊間流行的傳奇、戲說之類,秦寶琦教授的《江湖三百年》忠實記錄了從幫會到黑社會蛻變的興衰全景,形象再現了江湖社會的歷史特寫,兼具知識性與故事性,圖文並茂,深入淺出,是透視三百年來中國社會的一個獨特視窗。在當下構建和諧社會的語境中,本書無疑是一部重要的警世之作。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

作者簡介

秦寶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社會兼職有國家清史《典制·會黨篇》項目負責人、中國會黨史研究會顧問、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歷史學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從事中國秘密社會史研究多年,主要著作有《清前期天地會研究》、《中國洪門史》、《中國地下社會》(三卷本),合著有《天地會的源流》(英文版,美國史丹福大學出版社)、《中國秘密社會史》(七卷本)、《十八世紀中國與世界》(社會史卷)、《秘密結社與清代社會》等,發表學術論文七十餘篇,整理、編輯清代檔案史料彙編《天地會》等。先後赴日本、韓國及香港、澳門等地進行學術交流並作學術演講,多次受邀在香港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北京電視台、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講授中國秘密社會史。

寫作背景

人們在談到幫會和黑社會時,往往均以“江湖”稱之,那么,“江湖”與幫會、黑社會是何關係呢?

首先,讓我們來考察何謂“江湖”?有人考證,“江湖”一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在《莊子·內篇》中提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啕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不過,莊子在這裡所說的“江湖”,同後來人們所使用的“江湖”,其內涵完全不同。“江湖”一詞是對江河湖泊的抽象化,用來專指那些游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社會群體,人們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江湖”這個概念的。在歷史上,“江湖”成員多為下層社會的遊民,他們不仕、不農、不工、不賈,居無定所,浪跡四方,行為飄忽不定又神秘莫測,稍不如意就不惜使用暴力,因此人們便用游移不定和波濤洶湧的江河湖泊來形容他們。歷史上,“江湖”作為非主流社會的群體,幾乎涵蓋了除士農工商以外的所有人群,包括醫卜星相、販夫走卒、退隱官員、落魄文人、說書賣藝以及騙子、竊賊、強盜、俠客、乞丐、清客等各色人物。“江湖”中人大多屬於身無恆業的流浪者即遊民,他們為了生存和發展,往往拉幫結夥,組成幫會。許多人加入幫會就是為了闖蕩江湖,混口飯吃。這種行為在洪門稱為“跑碼頭”,青幫稱為“靠碼頭”。這是因為哥老會的形成同川江上的水手、縴夫有關;青幫的形成,也同漕運水手行幫有關,所以幫會習慣於把其活動據點稱為“碼頭”。這些“碼頭”一般設在茶館酒肆,作為聯絡據點或幫會成員外出闖蕩的歇腳點。為了確認來者是否具有幫會成員的身份,便創造了諸多不為外人了解的隱語、暗號、切口和幫規、戒約,於是形成了一種有別於主流文化的“亞文化”即所謂“江湖文化”。江湖文化雖然也有某些可取之處,有些內容已經成為民俗的一部分,江湖文化中有許多用語,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如“龍頭”、“老大”,便是哥老會首領的稱謂;再如“擺平”、“落馬”、“結梁子”等,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用語。但總的看來,江湖文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消極作用。他們常常打著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旗號,謀取私利,進行各種破壞正常社會秩序的犯罪活動,甚至不惜公然蔑視法律和道德規範,破壞公共秩序,對社會造成巨大危害。江湖文化所推崇的“哥們兒義氣”,被許多人奉為處世原則,遇事不問是非曲直,一味袒護自己的“哥們兒”。一些人為了獲取私利,一些官員為了升遷或以權謀私,不惜拉幫結夥,結成小集團,這些都是“江湖文化”的遺毒!

從上述內容來看,幫會乃是“江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黑社會是否也屬於“江湖”的範疇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從歷史淵源來看,民國年間的黑社會,如上海的青幫和四川的袍哥,就是由清代的幫會蛻變而來。其次,幫會與黑社會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兩者無論在階級構成、行為方式上,還是在具體活動上,均有諸多相同或相似之處。而且往往同時並存,幫會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蛻變成黑社會。所以,黑社會也屬於“江湖”。本書的內容,涵蓋了清代的幫會與民國年間的黑社會,闡述了從幫會到黑社會的演變歷程,因此取名曰《江湖三百年——從幫會到黑社會》。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當今黑社會的行為方式、處世原則和活動內容,同歷史上的幫會和黑社會大多相同或相似,因此,熟悉歷史上的幫會與黑社會,可以更好地了解當代黑社會的本質,使人們遠離黑社會,免遭其荼毒;公安、司法機關也可以通過了解幫會與黑社會的歷史,更好地實施社會控制,儘可能地把黑社會組織消滅在萌芽狀態,以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