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相忘於江湖

魚相濡以沫不是為了情義,而是為了存活。 不如兩忘而化其道,生存就是道,就是事物的本來規律。 魚生存、活動的地方、社會、世界,就是江湖。

出處

莊子內篇 第六《大宗師》 「死生,命也﹔……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莊子外篇 第十四《天運》 孔子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釋義

患難與共的情誼固然值得歌頌,但是,情誼對於垂死的魚又有什麼用?還不如彼此互不認識,各自在江河湖海中,悠閒自在遨遊。忘,不認識。相忘,互不相識的意思。
魚相濡以沫不是為了情義,而是為了存活。生存比情義更符合自然規律。稱譽堯而譴責桀,就好像只歌頌情義而忽視生存。不如兩忘而化其道,生存就是道,就是事物的本來規律。
這段短短的文字,包含豐富的哲學內容。無論正反兩方面解讀,都可以有很深的發掘。但決不是鼓吹為生存而舍道義。相濡以沫和遨遊於江湖,都是魚在不同環境下的生存方式,沒有道德本義。

典出

成語相濡以沫典出此處: 泉水幹了,為了保住生命,兩條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在困難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以延續生命。
江湖一詞也是典出此處。 魚生存、活動的地方、社會、世界,就是江湖。人們生存、活動的地方、社會世界,後來就稱為江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