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此詩寫渡口送行,因遲到未及與友人相見、目送帆影遠去的惆悵心情。詩人趕到江邊,輪船已經啟航,只好引領遠望,久久佇立,目送航船遠去。開船的鼓聲已絕,征帆漸漸靠近了天邊的白雲,船停泊的地方只剩下鳥兒的身影,送別的亭子早已空無一人,天色將暮,落葉飄零,垂釣者歸去。“鼓聲”二句將詩人依依不捨、不勝惆悵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可謂深得其妙。“泊處”四句則表達了詩人孤獨、悵然的情緒。末尾兩句意謂:君去江漢,我歸城闉,何其遠哉!全詩對渡頭鳥啼人散、樹葉飄零的景物描寫,創造出冷清的意境。整首詩以景寫情,渲染離愁別緒,令人不勝感傷。

作品原文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依然臨送渚⑵,長望倚河津⑶。
鼓聲隨聽絕⑷,帆勢與雲鄰⑸。
泊處空餘鳥⑹,離亭已散人⑺。
林寒正下葉⑻,晚釣欲收綸⑼。
如何相背遠,江漢與城闉⑽。

作品注釋

⑴江津:江邊渡口。 劉光祿:官光祿大夫的劉姓友人。
⑵依然:依依不捨的樣子。 渚:江中小洲。
⑶長望:遠望。
⑷鼓聲:古時開船,以打鼓為號。
⑸“帆勢”句:遠去的帆影融入雲霞之中。
⑹泊處:船隻原來停泊之處。
⑺離亭:渡頭供人休息、餞別的亭子。
⑻下葉:落葉。
⑼綸:釣絲。
⑽“如何”二句:友人遠去江漢,自己返歸城裡,背道而行,愈離愈遠。城闉(yīn),城曲。

作品鑑賞

“別離”是佛家所說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南朝詩歌中,就有不少已送別為題材的作品。沈約的《別范安成》、何遜的《與胡興安夜別》便是眾口傳誦的佳作。陰鏗的作品中,送別詩也頗具特色,情景交融、委婉動人。這首《江津送劉光祿不及》就是他的送別名篇。
此詩寫渡口送行,因遲到未及與友人相見、目送帆影遠去的惆悵心情。詩人趕到江邊,輪船已經啟航,只好引領遠望,久久佇立,目送航船遠去。開船的鼓聲已絕,征帆漸漸靠近了天邊的白雲,船停泊的地方只剩下鳥兒的身影,送別的亭子早已空無一人,天色將暮,落葉飄零,垂釣者歸去。“鼓聲”二句將詩人依依不捨、不勝惆悵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可謂深得其妙。“泊處”四句則表達了詩人孤獨、悵然的情緒。末尾兩句意謂:君去江漢,我歸城闉,何其遠哉!全詩對渡頭鳥啼人散、樹葉飄零的景物描寫,創造出冷清的意境。整首詩以景寫情,渲染離愁別緒,令人不勝感傷。

作者簡介

陰鏗畫像陰鏗畫像
陰鏗
南朝梁陳間詩人。字子堅,生卒年不詳。祖籍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其高祖陰襲於晉末隨南朝宋武帝劉裕南遷,定居南平(今湖北荊州),四代後生陰鏗。陰鏗約在公元540-547年(大同六年至太清元年)期間,為湘東王蕭繹法曹行參軍。侯景之亂時,他曾被叛軍擒獲,遇救逃免。陳文帝天嘉時,曾為始興王陳伯茂中錄事參軍。侯安都為征北大將軍,於宅中招集文士賦詩,陰鏗亦為座上客之一。經過徐陵的推薦,陳文帝即日召見,命作《新成安樂宮詩》,頗受讚賞。累遷招遠將軍、晉陵太守,後為員外散騎常侍,卒。陰鏗工五言詩,長於描寫山水,風格清新流麗,與何遜相近;世稱“陰何”。今僅存詩30多首,有《陰常侍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