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散席循柳路吟》

感:《全唐詩》校:“一作看。 ”“二毛”者,斑白的頭髮也。 ”晉杜預註:“二毛,頭白有二色。

基本信息

【名稱】《江亭散席循柳路吟》
【年代】晚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
春詠敢輕裁,銜辭入半杯。
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
寡和真徒爾,殷憂動即來。
從詩得何報,惟感二毛催。

作品注釋

①此詩在梓州幕作。《全唐詩》此詩題下原有三小字註:“歸官舍。”
②春詠:指作此詩時在春天,故云。
③銜辭:含辭,猶吟喔。
④宋玉《對楚王問》:“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⑤殷憂:深憂
⑥二毛:頭髮花白。語出潘岳《秋興賦》。感:《全唐詩》校:“一作看。”

作品鑑賞

此詩作於何時何地,注家尚無定論,但由末句“唯感二毛催”,可知當作於三十歲以後的壯年或老年。潘岳《秋興賦》云:“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二毛”者,斑白的頭髮也。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晉杜預註:“二毛,頭白有二色。”

這首詩寫的是江亭飲酒席散之後,循柳路歸官舍途中回憶席間吟詩的情景,抒發自己的詩曲高和寡的感慨。首二句是說席上飲酒賦詩,詩題是“春詠”,李商隱不敢輕易吟詠,吟了半句就止住了。“敢輕裁”是反語。裁,裁答,酬唱意。是不敢輕易唱和的意思。為什麼呢?緊接著三四句作了回答:詩人吟“江映柳”,遭到嘲諷;吟“雪藏梅”,更被人斥弄。李商隱《柳》詩有云:“柳映江潭底有情。”“江映柳”是寫情的;“雪藏梅”,是梅花被壓在雪下,不能見天日,難艷於世,這是寫詩人懷才不遇壓抑痛苦的人生遭際的。既然“江映柳”,“雪藏梅”都不能吟,便只好“銜辭入半杯”了。當然,“江映柳”“雪藏梅”也可解釋為詩人循柳路歸家途中之所見。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詩人對自己“春詠敢輕載,銜辭入半杯”暗喻性的解釋,是對自己詩歌創作特點的真切的概括。

五句寫詩人對平生作詩和之者寡的感慨。曲高和寡,寫了好詩也是徒然。六句寫詩人憂國憂民,自己仕途坎坷,前程渺茫,殷殷之憂,時時襲來,融景生情,見則感,感則動,發自內心的憂憤要抒發,於是禁不住又寫。

末二句,寫詩人追求的執著。縱然曲高和寡,詩不被人理解,自己從詩中也得不到什麼,但是,仍然要寫,以致於年紀不是很大就生出斑白的頭髮,催迫自己未老先衰了。

作者簡介

李商隱,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存詩600餘首,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