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從大一開始》

《求職,從大一開始》

《求職,從大一開始》是覃彪喜繼《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之後,又一本非常暢銷的大學生指南類圖書。覃彪喜以他的作品及輻射全國的數百場講座,給數百萬大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原創的書,完全不同於那些千篇一律東拼西湊的求職寶典、面試全集;這是一本大膽的書,“細節決定成敗”、“學歷越高越好就業”都成了偽命題;這是一本親切的書,沒有理論性的說教,只有最真實的經歷與現身說法的案例;這是一本實用的書,面試官教你做最有殺傷力的簡歷,教你巧妙地回答面試題  如果你是新生,它會讓迷茫的你明白“不走彎路,就是捷徑”這個簡單的真理;如果你將畢業,它會讓彷徨的你馬上擁有即戰力,你會發現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害怕畢業即失業、不想淪為“蟻族”的你將獲得智慧與勇氣去改寫命運的軌跡;女生、專科生、B肝患者或草根大學冷門專業的學生更有突破就業歧視的秘籍商品說明:◆含1000本作者親筆簽名版,隨機發放。每本簽名版作者均贈送了一句話,大家買到的簽名版上的贈言可能各不相同。  ◆購買該書正版,即可獲贈價值50元的取貝網充值卡。憑該卡加入“去木取貝計畫”,可獲得從高考到畢業求職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得到包括覃彪喜在內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團隊長達數年一對一的悉心指導,更能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實習與就業的機會。本書的的主要特點: ◆原創——這是一本絕對原創的書,不同於市場上那些東拼西湊的求職攻略、面試寶典。◆全面——這本書覆蓋了從新生入學後的職業規劃、大學期間的社會實踐到畢業求職的各個方面。與其說是這一本求職指導書,不如說這本書告訴大學生如何按照就業本位的思維來組織整個大學四年。◆深入——作者並不只是簡單地談論職業規劃和畢業求職,而是把每一個問題都儘可能談得深入、透徹。比如,通過深入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來談論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談到撰寫簡歷的問題時,更是從面試官心理、市場行銷的技巧等多個方面加以闡述。通過這樣一種深入的分析,讓讀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新穎——書中很多觀點是顛覆傳統的,非常新穎、大膽。比如“一切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都是紙老虎”,與主流觀點背道而馳,卻有大量的數據、案例來支撐,有理有據,很能為非名牌大學、非熱門專業的大學生鼓舞士氣;“用通才教育培養專才”看似荒誕,卻能讓大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塑造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親切——這是一本具有親和力的書,作者是一名年輕的學長,書中只有生動的案例,沒有理論的說教,沒有枯燥的理論。比如,作者在談論畢業求職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並沒有講大道理,而是結合自己當年頻繁碰壁、一度想到自殺,後來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取得成功的經歷,讓大學生用將來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困難,很能打動人。◆實用——作者本身就是一名在職場上身經百戰的過來人,知道他曾經為什麼被需要,更知道他現在需要什麼。審核簡歷的人來教大學生如何撰寫簡歷,面試官來教大學生如何回答面試題,這顯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作者在談到女生求職、B肝攜帶者求職等問題時提出的一些奇招、怪招更是實用無比,讓人茅塞頓開。

內容簡介

《求職,從大一開始》是覃彪喜在完成《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以後歷時五年完成的最新力作。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作者把著力點從“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種形而上的命題回歸到了最敏感,對大學生來說也最實用的求職問題。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就業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生計,而且關係到一個人的尊嚴。覃彪喜之所以寫《求職,從大一開始》,也就是為了挽救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尊嚴而努力。可是,正如作者所言,“決定面試結果的並不是面試那十幾分鐘,而是整個大學四年”。一個大學生在畢業求職的時候有多大的競爭力,這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而是取決於整個大學四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求職這場戰役從大一入學就已經打響了。要想畢業時能夠具備足夠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從大一開始做好職業規劃,明確目標。為了讓大學生能夠有這種意識,從現在開始努力,而不是等到畢業求職的時候病急亂投醫,作者用心良苦地用了“求職,從哪裡開始”這樣一個書名。該書共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職業規劃篇:告訴大學生如何按照“定體則無,大體須有”的原則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進而基於不同的規劃按照不同的方式組織大學期間的學習。思想解放篇:讓大學生從一些思想誤區中解脫出來,比如不要相信“讀書無用論”,人才永遠不會過剩,在每一個用人單位的眼中都是“人太多,人才太少”;不要因為學校不是名牌、專業不是熱門而自暴自棄,一切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都是紙老虎。社會實踐篇:闡述了哪些人應該多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哪些方式獲得社會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不要因為社會實踐而荒廢了學業等方面的問題。求職戰略篇:從戰略的角度來分析應屆畢業生求職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地選擇第一份工作、在大城市與小城市、大公司與小公司之間如何選擇、如何看待通過創業取代就業等方面的問題。求職戰術篇:從戰術的角度來分析應屆畢業生求職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撰寫簡歷的技巧、回答19道面試“必考題”的思路、如何突破零工作經驗的束縛、女生在求職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等。最後,附了作者與讀者的一些通信,單獨分析了研究生求職、專科生求職、B肝攜帶者求職、如何看待戶口和零工資就業等方面的問題。購買《求職,從大一開始》正版,即可獲贈價值50元的取貝網充值卡。憑該卡加入“去木取貝計畫”,可獲得從高考到畢業求職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得到包括覃彪喜在內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團隊長達數年一對一的悉心指導,更能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實習與就業的機會。

作者簡介

覃彪喜,2002年畢業於中南大學,先後擔任過房地產策劃師、廣告文案、IT項目經理等職,現任深圳市鴻儒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先後出版有《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爸爸的寓言》、《求職,從大一開始》。《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出版以後,在大學師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該書目錄及電子版以“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為標題在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大等百餘所高校多次邀請覃彪喜先生做講座,並聘其擔任大學生就業或創業的指導老師。2007年,覃彪喜應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之邀,作為主講嘉賓在全國大學校長春季論壇做了題為“讀大學,究竟讀到了什麼”的主題發言,從一個大學畢業生的角度對高等教育做了深入的反思,在與會代表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國教育電視台對此做了詳細的報導。《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南方日報》、《中國教育報》、《科學時報》等媒體相繼對覃彪喜先生及其觀點、著作進行了深入報導。《大學生》、《中國大學生就業》、《求學》等雜誌也多次刊登覃彪喜先生關於大學生求學和就業的文章。作為一名80後的大學畢業生,覃彪喜先生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位親切的學長、大哥,他非常清楚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面臨的困境;作為一名在職場打拚多年的過來人,作為一家用人單位的企業主,覃彪喜又很清楚社會對大學生提出的要求。從一名冷門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畢業生到IT、房地產多個行業領域的精英,從一名連學費都交不起的貧困生到公司的董事長,覃彪喜的經歷和感悟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有著巨大的鼓舞作用和指導意義。

目錄

序言:求職路上,無心看風景職業規劃篇:明確三種選擇細節豈能決定成敗“細節決定成敗”不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讓韋小寶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讓郭靖去走韋小寶的路,無論他們如何注重細節,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在中國,聽話的好孩子總是能夠討得家長和老師的喜歡,可是,人才市場上的招聘單位要挑選的並不是好孩子……定體則無,大體須有。將這八個字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是再貼切不過的了……仕途:想說愛你不容易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公務員考試通過了會怎樣,而是失敗了會怎樣。就好比股民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能賺多少,而是能賠多少……當公務員最大的代價莫過於用一個穩定的飯碗換取了一生中的無限可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熱衷於“分配性努力”而不是“生產性努力”,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病症呢……鐵飯碗的真正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學術:寂寞讓我如此美麗小鳥的翅膀如果繫上了黃金,它也就不能飛翔了。當學者的抱負與理想被一個個急功近利的指標死死地束縛起來,他又如何展翅高飛……沒有學術自由,一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工程”都只能停留在口號的層面,我們這個占了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度將永遠與諾貝爾獎無緣……當官的人有“官運”,做生意的人有“財運”,唯獨做學問的人沒聽說過有“學運”……商界:路,一直都在商界必然是,也只能是一部分人的天堂……我習慣於把人才分為三類:創意型,管理型,執行型……一個對編程抱有興趣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與其去學生會當個貌似風光的幹部,還不如在電腦上多寫幾行程式……別人失敗乃自己成功之母……不學無術的人可以在某些時間裡忽悠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間裡忽悠某些人,但決不能在所有的時間裡忽悠所有的人……思想解放篇:走出四個誤區每個公司都缺人——兼駁“讀書無用論”站在求職者的角度來看,大學畢業生確實太多了;可如果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卻又太少了。換句話來說:人太多,人才太少……當社會需要包子,高校馬上就會設立包子專業、包子學院,可他們卻做不出真正的包子來……教電子商務的大學老師可能從來沒接觸過電子商務,他拿什麼教學生……每個人都不可能獲得能力之外的東西,也不可能得不到能力之內的東西……一切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都是紙老虎如果金鑰匙打不開鎖,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把能打開鎖的鐵鑰匙……草根大學的畢業生在求職時不可避免地處於某種劣勢。化解這種劣勢的途徑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一個專業不對口的畢業生只要具備充分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就可以用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學完那些“偽熱門專業”的學生用四年學來的專業知識……考研熱與就業難的惡性循環與其說是就業難造成了考研熱,不如說是考研熱加劇了就業難……當他們看到讀研究生可以學東西的同時,為什麼不能正視在工作中更能學東西的現實呢……本科生永遠是高等教育與人才市場的雙重根本……博士在美國找工作的難度,相當於女博士在中國找老公的難度……任何人在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有必要考研之前,應視為沒有必要考研……業精於專:塑造核心競爭力一些專業看似毫無技術含量,其畢業生照樣可以成為擁有核心競爭力、“很專業”的人才……在分工越來越精細的社會經濟中,人才的發展空間與木桶理論正好相反,它往往是由最突出的那種能力來決定的……一個人的價值往往取決於他的不可替代性……只有合理的通才教育才能培養出真正有用的專才來……勤勞未必富有,刻苦讀書的大學生未必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社會實踐篇:堅持五項原則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基礎這世上的錢永遠是掙不完的,大學生畢業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去掙,而金錢以外的一些機遇往往稍縱即逝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對於大學生來說,不謀畢業求職與職業生涯者,不足謀兼職……大學生從事一定的兼職確實是有益的,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種必要性並非在每個大學生身上都存在……不拘一格覓兼職大學生在找兼職的時候往往容易出現兩個傾向:要么守株待兔,不善於主動出擊;要么病急亂投醫,到頭來掉入形形色色的陷阱……從事兼職的大學生當中有76.9%的人在做家教,這是不是有點兒不正常……具備說服別人的能力,這對於一個人的成功非常重要……比荒廢學業更糟糕的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防人之心不可無至於有獎徵集,如果不是知名公司、權威媒體,寧願信其無,不可信其有……農民工討不到工資還可以從總理那兒得到關愛,兼職的大學生如果要不到工資又能找誰呢?所以,一定要牢記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四句話……大學生找兼職的時候可能遇到兩個強盜,一個叫中介,一個叫押金……工欲善其事,必先立其志要想在兼職的過程中真正得到鍛鍊,必須具備認真的態度,好好珍惜工作中每一個鍛鍊的機會……等到她們畢業求職的時候發現畢業等於失業,不知道還會不會夢想著有一家公司成為她們舒適的免費網咖……實習結束了。我可以用一紙鑒定向學校交差,可我又將用什麼向自己交差……失敗的人找理由,成功的人找方法……過猶不及:經歷不等於競爭力兼職就如我們炒菜時放的鹽……讀大學的幾年絕對是我們一生中最可寶貴的讀書時間……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去做同樣的事情,想要達到同樣的效果,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因為他在不同的時候擁有的資源是不同的……學分可以重修,四級可以代考,而時光卻不能倒流……求職戰略篇:樹立六種意識求職是一場心理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不行了,可事實上卻還可以跑很遠,關鍵在於是不是願意堅持下去……若干年以後,當你開著寶馬帶著老婆孩子去海邊散步時,突然回想起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所受過的委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為什麼不預支這份將來的心情用來對待眼前的困難呢……對於一個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來說,還有什麼事情比不能自食其力更沒有面子呢……路徑依賴:慎重選擇第一份工作如果每得到一個工作機會的時候老想著這份工作的缺點,然後盲目地寄希望於過段時間找到一份不存在這些缺點的工作,那求職這道題就無解了……從頭再來談何容易?一轉眼,回頭已是百年身……在選擇行業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一個判斷……如果一個職位並不能充分地鍛鍊能力,幹上十年八年也只能是在原地踏步,那就不值得選擇……大城市與小城市:地域選擇的“爬竿理論”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優勢,但這些優勢對某些大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劣勢;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不足,但是它的某些特質可能正好是一些大學生所需要的……在一線城市,白領基本上只包括這么兩種人:暫時做成了房奴的人,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人……英雄就地取材,英雄就地成才。不但要善於選擇環境,更要善於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改變環境……大公司與小公司:螺鏇式職業發展模式在小池塘里或許更能釣到大魚……大公司固然有很多優勢,但不一定適合你;小公司雖然有很多不足,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它反而能夠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別把大貓當老虎,別把名企當天堂……為了博採大公司與小公司之眾長,選擇合適的時機跳槽於二者之間便顯得非常必要了……用創業取代就業:看上去很美既然大量有豐富社會資源與工作經驗的創業者都很難讓自己的企業生存3年,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又如何屹立不倒笑傲江湖……創業至少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客觀條件:團隊,資金,項目……人類是從猿進化來的,可如今動物園裡的猴子永遠不可能進化成人了……大學生要樹立創業意識,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自己究竟是否適合創業……後求職時代:蟄伏者生存所謂錯誤的工作,第一是沒有做對事,第二是沒有跟對人……員工從用人單位獲得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跳槽的基本邏輯前提是:既不能換成一份更差的工作,也不能是從無差異曲線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與其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還不如用一定的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求職戰術篇:掌握七個技巧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大學生在畢業前短短半年的求職時間裡並沒有太多的就業機會。那怎么辦呢?向時間要工作,向空間要飯碗……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謬論,“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再往前一步就成為了“早起的蟲子被鳥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明白了這一點,感情就不怕投資不出去了,投資出去以後也不怕沒有收益了……簡歷:簡而有力當一個能力出眾的畢業生拿著一份平淡無奇、千人一面的簡歷去應聘,就像是將一塊金子塗滿厚厚的泥漿放在櫃檯里出售……多一個封皮就意味著用人單位在審閱簡歷的時候至少要多花1秒鐘來翻開它,而審閱一份簡歷的時間可能總共才10秒……用人單位在篩選簡歷的時候,就像閱卷老師一樣踩點給分……不妨用寫論文的思維來做簡歷……面試的4項原則及19個常見問題的答題思路真正決定面試結果的絕不是面試時那十幾分鐘,而是整個大學四年……求職時一擲千金地塑造外表形象,這本身就是一種缺少自信的表現……面試官都是從大學出來的,所以,“莫裝B,裝B遭雷劈”……在面試的時候,真理掌握在面試官手裡……就算你的傳奇經歷寫出來比《基督山伯爵》還要長,也要控制在一兩分鐘內說完……網上求職: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如果只是在網上投了屈指可數的幾份簡歷,是沒有資格抱怨網申沒有效果的……應屆畢業生,尤其是非重點院校的應屆畢業生,與其一窩蜂地去關心大型企業的校園招聘,還不如多花些精力來社會招聘類的職位中尋找機會……可以重複申請同一個職位,但是不要去申請同一家公司的多個職位……如果是同時給多個用人單位傳送求職郵件,千萬不要使用群發和抄送……警惕七個常見的招聘陷阱很多求職者為了掙錢而去找工作,卻不知不覺成為了別人掙錢的對象……要求扣押員工身份證、畢業證的公司,不管它有多大的名氣,都不值得對它有一點點的嚮往……同樣的東西換成不一樣的名稱,身價可能就截然不同了。於是,用人單位紛紛給一些職位穿上了漂亮的馬甲……不要讓試用期變成了“白用期”……遠處的楊梅是永遠吃不到的,畫在牆上的餅也是永遠不能充飢的……別讓零工作經驗成為阿喀琉斯之踵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並不能算是什麼缺陷,就好比我們不能責怪一個處女沒有孩子、不能要求一隻蝌蚪學會蛙鳴……放下學業去從事一份全職的工作,就像是用成長中的人參去換取已經成熟的麥子……展示與應聘職位相對應的核心競爭力是整個求職的關鍵,也是消除用人單位經驗歧視的關鍵……我們不能到農貿市場去賣珠寶,珠寶行也不會專門拿個專櫃來賣白菜……女生,別被性別歧視絆住了腳逐利的本性讓用人單位產生了性別歧視,也正是其逐利的本性為女生突破性別歧視的束縛提供了可能……平等是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的。歧視,只能絆住弱者……女生在求職時應該差異化行銷,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以及不同職位的需求做一個市場區隔……當我聽到她用“隨和”二字來形容人事部經理,我就預感到有問題了……抗拒從嚴,回家過年;坦白從寬,牢底坐穿……附:關於求職的八份郵件求職,本是一場遊戲自助者天助:B肝患者與B肝病毒攜帶者的求職之路理性看待職業測評別讓戶口綁架了求職實用未必管用,速成未必有成研究生如何走出就業之困尷尬中前行:專科生的發展之路零工資就業:人才豈能傾銷?

前言

序言:求職路上,無心看風景職業規劃篇:明確三種選擇細節豈能決定成敗“細節決定成敗”不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讓韋小寶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讓郭靖去走韋小寶的路,無論他們如何注重細節,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在中國,聽話的好孩子總是能夠討得家長和老師的喜歡,可是,人才市場上的招聘單位要挑選的並不是好孩子……定體則無,大體須有。將這八個字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是再貼切不過的了……仕途:想說愛你不容易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公務員考試通過了會怎樣,而是失敗了會怎樣。就好比股民首先應該考慮的不是能賺多少,而是能賠多少……當公務員最大的代價莫過於用一個穩定的飯碗換取了一生中的無限可能……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熱衷於“分配性努力”而不是“生產性努力”,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病症呢……鐵飯碗的真正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學術:寂寞讓我如此美麗小鳥的翅膀如果繫上了黃金,它也就不能飛翔了。當學者的抱負與理想被一個個急功近利的指標死死地束縛起來,他又如何展翅高飛……沒有學術自由,一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工程”都只能停留在口號的層面,我們這個占了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度將永遠與諾貝爾獎無緣……當官的人有“官運”,做生意的人有“財運”,唯獨做學問的人沒聽說過有“學運”……商界:路,一直都在商界必然是,也只能是一部分人的天堂……我習慣於把人才分為三類:創意型,管理型,執行型……一個對編程抱有興趣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與其去學生會當個貌似風光的幹部,還不如在電腦上多寫幾行程式……別人失敗乃自己成功之母……不學無術的人可以在某些時間裡忽悠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間裡忽悠某些人,但決不能在所有的時間裡忽悠所有的人……思想解放篇:走出四個誤區每個公司都缺人——兼駁“讀書無用論”站在求職者的角度來看,大學畢業生確實太多了;可如果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卻又太少了。換句話來說:人太多,人才太少……當社會需要包子,高校馬上就會設立包子專業、包子學院,可他們卻做不出真正的包子來……教電子商務的大學老師可能從來沒接觸過電子商務,他拿什麼教學生……每個人都不可能獲得能力之外的東西,也不可能得不到能力之內的東西……一切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都是紙老虎如果金鑰匙打不開鎖,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把能打開鎖的鐵鑰匙……草根大學的畢業生在求職時不可避免地處於某種劣勢。化解這種劣勢的途徑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一個專業不對口的畢業生只要具備充分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就可以用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學完那些“偽熱門專業”的學生用四年學來的專業知識……考研熱與就業難的惡性循環與其說是就業難造成了考研熱,不如說是考研熱加劇了就業難……當他們看到讀研究生可以學東西的同時,為什麼不能正視在工作中更能學東西的現實呢……本科生永遠是高等教育與人才市場的雙重根本……博士在美國找工作的難度,相當於女博士在中國找老公的難度……任何人在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其有必要考研之前,應視為沒有必要考研……業精於專:塑造核心競爭力一些專業看似毫無技術含量,其畢業生照樣可以成為擁有核心競爭力、“很專業”的人才……在分工越來越精細的社會經濟中,人才的發展空間與木桶理論正好相反,它往往是由最突出的那種能力來決定的……一個人的價值往往取決於他的不可替代性……只有合理的通才教育才能培養出真正有用的專才來……勤勞未必富有,刻苦讀書的大學生未必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社會實踐篇:堅持五項原則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基礎這世上的錢永遠是掙不完的,大學生畢業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去掙,而金錢以外的一些機遇往往稍縱即逝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對於大學生來說,不謀畢業求職與職業生涯者,不足謀兼職……大學生從事一定的兼職確實是有益的,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種必要性並非在每個大學生身上都存在……不拘一格覓兼職大學生在找兼職的時候往往容易出現兩個傾向:要么守株待兔,不善於主動出擊;要么病急亂投醫,到頭來掉入形形色色的陷阱……從事兼職的大學生當中有76.9%的人在做家教,這是不是有點兒不正常……具備說服別人的能力,這對於一個人的成功非常重要……比荒廢學業更糟糕的結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防人之心不可無至於有獎徵集,如果不是知名公司、權威媒體,寧願信其無,不可信其有……農民工討不到工資還可以從總理那兒得到關愛,兼職的大學生如果要不到工資又能找誰呢?所以,一定要牢記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四句話……大學生找兼職的時候可能遇到兩個強盜,一個叫中介,一個叫押金……工欲善其事,必先立其志要想在兼職的過程中真正得到鍛鍊,必須具備認真的態度,好好珍惜工作中每一個鍛鍊的機會……等到她們畢業求職的時候發現畢業等於失業,不知道還會不會夢想著有一家公司成為她們舒適的免費網咖……實習結束了。我可以用一紙鑑定向學校交差,可我又將用什麼向自己交差……失敗的人找理由,成功的人找方法……過猶不及:經歷不等於競爭力兼職就如我們炒菜時放的鹽……讀大學的幾年絕對是我們一生中最可寶貴的讀書時間……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去做同樣的事情,想要達到同樣的效果,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因為他在不同的時候擁有的資源是不同的……學分可以重修,四級可以代考,而時光卻不能倒流……求職戰略篇:樹立六種意識求職是一場心理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不行了,可事實上卻還可以跑很遠,關鍵在於是不是願意堅持下去……若干年以後,當你開著寶馬帶著老婆孩子去海邊散步時,突然回想起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所受過的委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為什麼不預支這份將來的心情用來對待眼前的困難呢……對於一個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來說,還有什麼事情比不能自食其力更沒有面子呢……路徑依賴:慎重選擇第一份工作如果每得到一個工作機會的時候老想著這份工作的缺點,然後盲目地寄希望於過段時間找到一份不存在這些缺點的工作,那求職這道題就無解了……從頭再來談何容易?一轉眼,回頭已是百年身……在選擇行業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一個判斷……如果一個職位並不能充分地鍛鍊能力,幹上十年八年也只能是在原地踏步,那就不值得選擇……大城市與小城市:地域選擇的“爬竿理論”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優勢,但這些優勢對某些大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劣勢;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不足,但是它的某些特質可能正好是一些大學生所需要的……在一線城市,白領基本上只包括這么兩種人:暫時做成了房奴的人,想做房奴而不得的人……英雄就地取材,英雄就地成才。不但要善於選擇環境,更要善於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改變環境……大公司與小公司:螺鏇式職業發展模式在小池塘里或許更能釣到大魚……大公司固然有很多優勢,但不一定適合你;小公司雖然有很多不足,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它反而能夠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別把大貓當老虎,別把名企當天堂……為了博採大公司與小公司之眾長,選擇合適的時機跳槽於二者之間便顯得非常必要了……用創業取代就業:看上去很美既然大量有豐富社會資源與工作經驗的創業者都很難讓自己的企業生存3年,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又如何屹立不倒笑傲江湖……創業至少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客觀條件:團隊,資金,項目……人類是從猿進化來的,可如今動物園裡的猴子永遠不可能進化成人了……大學生要樹立創業意識,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自己究竟是否適合創業……後求職時代:蟄伏者生存所謂錯誤的工作,第一是沒有做對事,第二是沒有跟對人……員工從用人單位獲得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跳槽的基本邏輯前提是:既不能換成一份更差的工作,也不能是從無差異曲線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與其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還不如用一定的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 求職戰術篇:掌握七個技巧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大學生在畢業前短短半年的求職時間裡並沒有太多的就業機會。那怎么辦呢?向時間要工作,向空間要飯碗……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是謬論,“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再往前一步就成為了“早起的蟲子被鳥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明白了這一點,感情就不怕投資不出去了,投資出去以後也不怕沒有收益了…… 簡歷:簡而有力當一個能力出眾的畢業生拿著一份平淡無奇、千人一面的簡歷去應聘,就像是將一塊金子塗滿厚厚的泥漿放在櫃檯里出售……多一個封皮就意味著用人單位在審閱簡歷的時候至少要多花1秒鐘來翻開它,而審閱一份簡歷的時間可能總共才10秒……用人單位在篩選簡歷的時候,就像閱卷老師一樣踩點給分……不妨用寫論文的思維來做簡歷……面試的4項原則及19個常見問題的答題思路真正決定面試結果的絕不是面試時那十幾分鐘,而是整個大學四年……求職時一擲千金地塑造外表形象,這本身就是一種缺少自信的表現……面試官都是從大學出來的,所以,“莫裝B,裝B遭雷劈”……在面試的時候,真理掌握在面試官手裡……就算你的傳奇經歷寫出來比《基督山伯爵》還要長,也要控制在一兩分鐘內說完……網上求職: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如果只是在網上投了屈指可數的幾份簡歷,是沒有資格抱怨網申沒有效果的……應屆畢業生,尤其是非重點院校的應屆畢業生,與其一窩蜂地去關心大型企業的校園招聘,還不如多花些精力來社會招聘類的職位中尋找機會……可以重複申請同一個職位,但是不要去申請同一家公司的多個職位……如果是同時給多個用人單位傳送求職郵件,千萬不要使用群發和抄送……警惕七個常見的招聘陷阱很多求職者為了掙錢而去找工作,卻不知不覺成為了別人掙錢的對象……要求扣押員工身份證、畢業證的公司,不管它有多大的名氣,都不值得對它有一點點的嚮往……同樣的東西換成不一樣的名稱,身價可能就截然不同了。於是,用人單位紛紛給一些職位穿上了漂亮的馬甲……不要讓試用期變成了“白用期”……遠處的楊梅是永遠吃不到的,畫在牆上的餅也是永遠不能充飢的……別讓零工作經驗成為阿喀琉斯之踵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並不能算是什麼缺陷,就好比我們不能責怪一個處女沒有孩子、不能要求一隻蝌蚪學會蛙鳴……放下學業去從事一份全職的工作,就像是用成長中的人參去換取已經成熟的麥子……展示與應聘職位相對應的核心競爭力是整個求職的關鍵,也是消除用人單位經驗歧視的關鍵……我們不能到農貿市場去賣珠寶,珠寶行也不會專門拿個專櫃來賣白菜……女生,別被性別歧視絆住了腳逐利的本性讓用人單位產生了性別歧視,也正是其逐利的本性為女生突破性別歧視的束縛提供了可能……平等是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的。歧視,只能絆住弱者……女生在求職時應該差異化行銷,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以及不同職位的需求做一個市場區隔……當我聽到她用“隨和”二字來形容人事部經理,我就預感到有問題了……抗拒從嚴,回家過年;坦白從寬,牢底坐穿……附:關於求職的八份郵件求職,本是一場遊戲自助者天助:B肝患者與B肝病毒攜帶者的求職之路理性看待職業測評別讓戶口綁架了求職實用未必管用,速成未必有成研究生如何走出就業之困尷尬中前行:專科生的發展之路零工資就業:人才豈能傾銷?

精彩書摘

1.細節豈能決定成敗

曾幾何時,《細節決定成敗》、《沒有任何藉口》等企業管理方面的圖書大紅大紫。我身邊的不少企業管理者曾將這些書人手一冊派發給員工,此後就經常用“沒有任何藉口”之類的話來教導、訓斥他們。然而,這些管理者卻不曾翻看過那些書,他們需要的只是這么一個書名,用“沒有任何藉口”之類的話作為訓斥員工、奴化管理的藉口。其實,任何有過真正企業管理、項目決策經驗的人都不難明白“細節決定成敗”不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如果企業的管理者犯了決策上的錯誤,要求員工去實施一個壓根兒就沒有可行性的項目,不管員工多么注重細節,這個項目也不可能成功。就好比一個人要從武漢去北京,可他沿著京廣線往南走,不管他邁出去的每一步是多么優雅多么注重細節,最終也是到不了北京的——除非他飄洋過海繞著地球走了一圈。財務上一個小數點的偏差,或者是招待客戶時一個細微的失誤,都有可能讓一家企業瀕臨絕境,可是,所有這些案例都不過是證明細節能夠決定失敗,無法證明細節決定成功。注重細節對於成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可並不是決定性的。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注重戰略、找對發展方向。只有在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前提下,細節才有意義。管理企業如此,規劃人生亦如此。讓韋小寶去走郭靖的路,或者讓郭靖去走韋小寶的路,任憑他們如何注重細節,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同樣的,如果一個大學生不能準確地找出就業難的根本原因,不能戰略性地把握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不管他端坐在圖書館自習是多么投入,不管他參加社團活動是多么積極,到頭來很可能是南轅北轍的無用功。

2.後悔讀大學,不如後悔玩大學

當很多大學生整天都在讀無用之書,更多的大學生卻壓根兒整天不讀書。有一首打油詩可謂是很多大學生的真實寫照:“上課一排全睡,反恐如痴如醉,傳奇不知疲憊,簡訊發到欠費,抽菸搓麻全會,白酒兩瓶不醉,逃課成群結隊,大學生活萬歲!”回母校做講座的時候,我抽空去了當年讀書時經常光顧一家書店,跟書店的老闆聊了會天。當我問及書店的經營狀況,她長嘆一口氣,說:“喜歡看書的大學生越來越少了,買書的就更少啦!像我們這樣苦苦經營一家書店,一年賺的錢可能還沒有人家網咖、飯店一個月賺得多。你去圍牆後面的網咖看看,有哪一家不是座無虛席呢?他們都捨得花錢玩網路遊戲,捨得花錢請女朋友吃飯,唯獨捨不得花錢買書。”作為一個剛畢業幾年的過來人,我知道書店老闆的這番話並沒有冤枉大學生。有太多的人與其說是在讀大學,不如說是在玩大學——早上和宿舍的同學比“睡功”,起床後洗漱完就直接吃中飯;因為長期逃課,期末了還不知道老師姓什麼;在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裡“沉醉不知歸路”,或者同時打開幾個QQ用幾個身份與一大群人聊天,餓了就讓網咖老闆給自己叫一份快餐;整天夢想著有朝一日“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可每天過的卻是“數錢數到自然醒,睡覺睡到腳抽筋”的生活……有個讀者給我發了份郵件,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公式:豬=吃飯+睡覺,大學生=吃飯+睡覺+戀愛,所以,大學生等於會戀愛的豬。雖然這個公式有些誇張,但有一些大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確實只不過是風花雪月了一回或者N回。考研之前的幾個月,我租住在學校外面的一間民房裡,見識了不少在校外同居的鴛鴦。他們中雖然也不乏讀書用功之人,但相當大一部分恐怕算得上是“全職戀人”。人家職場人士一天還只要上8個小時的班,在華為那種以加班聞名的公司里,一天的工作時間也就十幾個小時,而這些如膠似漆的“全職戀人”是全天候的、夜以繼日地投入其中。我大學期間先後公然暗戀過兩個女孩子,均告未遂,但我並不因此而反對大學生戀愛。在湖南一所高校做講座時,有個女生在自由提問環節中說她找了個很優秀的男朋友,不知道如何處理戀愛與學習的關係。我借用了小平同志的一句話送給她:“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可是,如果大學四年全都用在了一段幸福抑或辛酸的感情里,求職的時候又將用什麼來打動用人單位的芳心?網易執行長丁磊說:“優秀人才本身就是稀缺資源。”可是,這與那些整天沉迷在網路遊戲里的人無關,與那些只知道吃喝玩樂卻不知自習為何物的人無關,也與那些把談戀愛當作大學四年全職工作的人無關。當這些人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是沒有資格後悔讀大學的,因為他們是在玩大學,而不是讀大學。對於一個合格的讀有用之書的大學畢業生而言,人才是永遠也不會過剩的。雖然他們在進入用人單位的視線之前可能同樣需要經歷一段痛苦的煎熬,但是,當別的大學生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門外,他們會抓住任何一個哪怕是非常細微的機會迅速脫穎而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不可能獲得能力之外的東西,也不可能得不到能力之內的東西。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只有在退潮時才能看得出誰在裸泳。同樣的,只有到了畢業求職的戰場上,才能看得出誰在讀大學,誰又在玩大學。但願退潮的時候,每一個大學生都穿著衣服。

3.能開鎖的鐵鑰匙好過不能開鎖的金鑰匙

在一次中學教師招聘會上,北京市西城區某中學的老師告訴記者:“挑英語老師特別要睜大眼睛。哪怕是名校大學生,也要查查他高中在哪裡上,因為有些地方的學生念英文會帶家鄉口音。”另一位中學校長則認為:若高中不是從名校畢業,那他的學習習慣肯定好不了,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會高。荒天下之大謬啊!無知和變態並沒有錯,可如果跑到人才市場上來折磨應聘者就是他們的不對了。我中學的母校位於一個鄉音極重的國家級貧困縣,是不是我說英語的時候非得帶點鄉音才對得起列祖列宗?我沒聽過無錫話,但我知道有“聽無錫人講話,不如聽揚州人吵架”這么一句,想必無錫話肯定沒有光榮而偉大的北京腔動聽啦!據說無錫話中“明天”是說成“明朝”的。我就納悶了:錢鍾書是江蘇無錫人,為什麼當年還要讓他擔任《毛澤東選集》的英譯工作呢?難道不怕他將偉大領袖寫的“明天”翻譯成了“MingDynasty”?所幸的是,就全國範圍而言,這種有著強烈“名校情結”的用人單位並不是人才市場上的主流。2006年底,央視時空調查與智聯招聘針對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對於應聘者的簡歷最先看的是什麼”一欄中,選擇“社會實踐和實習兼職情況”與“專業”的排在前兩位,而大學生自己最看重的“畢業院校”只排在第三位。與之相似的,在關於“大學生值多少錢”的調查中,“學校知名度”並不是企業核算薪資的主要標準。相對而言,在北京和一些經濟水平與思想觀念都較落後的中小城市,盲目崇拜名校的用人單位有一定比例,而長三角就少得多,到了珠三角,基本上就很難找出來了。在廣東,人們講究低調和務實,學校名氣對我們來說太虛了。就用人單位的性質而言,企業往往不如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那么在乎學校名氣,小公司不如大公司在乎,私企、外企又不如國企那么在乎。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當他們發現員工的學校名氣並不能給自己帶來效益,自然就不追求那些虛的東西了。我一個校友曾經在深圳某IT企業上班。當他工作了一些天以後,發現公司的絕大多數同事都畢業於“985工程”院校。一打聽,才知道這公司的老闆向來不屑於聘用非名校的畢業生。迄今為止,堅持這種招聘原則的公司我在深圳還真是唯一一次聽說。按理來說,一家連前台都畢業於重點大學的公司應該是有很強的戰鬥力了,可事實卻偏偏相反,這家公司的業績每況愈下,直至瀕臨關門大吉的邊緣。後來,老闆的一個朋友向他推薦了一位員工,經過此人一番撥亂反正,公司很快就起死回生了。而這個扭轉乾坤的人只不過是畢業於一所毫無名氣的二本院校。此後,這家公司的“名校情結”一掃而光,再也不把“985工程”、“211工程”當回事了。有些人喜歡將“出身名門”的教育背景比喻為求職時的金鑰匙,可是,在我看來,被名牌大學錄取時所獲得的與其說是一枚金鑰匙,不如說是鑰匙坯。如果非得認為名校學生的鑰匙坯比非名校學生的貴重,那就當前者是用黃金造的,而後者是用鐵鑄的。讀大學的過程就是一個銼刻鑰匙的過程。等到大學畢業,有些人手裡握著了一把成型的鑰匙,有些人只有鑰匙的半成品,還有些人依然拿著四年前那片鑰匙坯。每個用人單位都有一把鎖,他們招聘的標準說白了就是看誰的鑰匙能將這把鎖打開。當一把金鑰匙和一把鐵鑰匙都能打開他們的鎖,他們往往會選擇金鑰匙;可是,如果金鑰匙打不開鎖,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把能打開鎖的鐵鑰匙——他們通過鐵鑰匙打開鎖以後所能獲得的黃金遠比一片金鑰匙的含金量多得多。

4.用將來的眼光看待現在的困難

我曾經多次去深圳的人才大市場找求職者交談。有一次,和幾個從江西過來的大學生聊天,他們告訴我,就在幾天前,與他們一同前來的一個同學跳樓了。那個人先是在廣州找了兩個月的工作,後來又轉戰深圳,身上已經只有幾十塊錢了,卻連一次面試的機會都沒有。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去一家賣麻辣燙的店裡當臨時服務生,每天的工資是40元。上班不到一個星期,萬念俱灰的他就走上了絕路。我實在想不明白,這些輕生的畢業生連死的勇氣都有,怎么就沒有勇氣去找工作?為什麼不可以拿出自殺的勇氣去好好地活下去?如果說求職是一場戰爭,這些人則是這個戰場上永遠的失敗者。他們的失敗並不在於沒有找到工作,而在於主動放棄了找到工作的可能。他們就像《笑傲江湖》裡面那十個被困華山山洞的魔教長老,只差那么一斧就可以劈山而出,卻因為放棄了希望而永遠沒能看到光明。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在很多時候,成功其實很簡單,只要多堅持那么一下就夠了。2002年,考研的失敗給我造成了巨大的打擊,那份痛苦比四年前高考第一次與北大失之交臂時更深。公布成績的那天晚上,我在北大的未名湖邊走了整整一晚。那天晚上,北京刮著沙塵暴,飛沙走石打在我的身上,而我卻早已麻木。我感覺命運在一次又一次地捉弄我,我一次次地付出全部,可是得到的卻是一無所有。有那么一個瞬間,我甚至想到了死。可是,我挺過來了。大二的體育選修課,全院就我一個人選修了田徑。跑8000米的時候,很多時候我以為自己再也跑不動了,必須停下來了,甚至馬上就要倒下去了,可是,我不是每次都堅持跑完了嗎?跑到最後一圈的時候不是還可以衝刺的嗎?為什麼現在就要放棄呢?人生不也是一次長跑么?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不行了,可事實上卻還可以跑很遠,關鍵在於是不是願意堅持下去。第二天凌晨,風塵暴結束了。當我看到和暖的陽光灑落在平靜的未名湖上,我知道,這輩子不會再有任何困難把我打倒。畢業求職的時候,有一次冒著40度的高溫去長沙一所剛成立的民辦高校面試,那所學校位於很偏遠的郊區,我轉了幾趟公車,再坐三輪車、機車,好不容易才找到那個學校。面試倒是很順利,學校領導都對我比較滿意。可是,當他們得知我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因為學費沒有繳清而被學校扣押了,我只能提供學校出具的一份證明材料,他們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有個人用非常鄙夷不屑的口吻對我說:“我們不管是招生還是招聘老師,原則上不考慮困難家庭的,因為家境貧寒的人往往人格不健全。”我當時真想代表他祖宗抽他一耳光,因為他祖上肯定家境貧寒過。臨走的時候,因為實在太渴了,我就問能不能喝一杯水,沒想到他們竟然以學校經費緊張為由拒絕了。我氣憤不已,卻故作鎮定地說:“我找工作原則上也不考慮經費緊張的用人單位,因為經費緊張的用人單位往往是人格不健全的人在當領導。”在回去的路上,我坐在公車里,委屈的淚水一下子就涌了出來。可是,我一直都強忍著,不讓它們流下來。在未名湖的那個晚上都挺過來了,又何必為了這點小事而落淚呢?當初考研失敗的時候以為遇到了無法逾越的挫折,後來還不是挺過來了嗎?現在回過頭去看,當初的那些困難並不算什麼呀!那么,眼前正在經歷的這一點小小的委屈,幾個月以後、幾年以後再回過頭來看,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後來,在工作的過程當中,尤其是在創業的經歷當中,我又遇到了很多次困難。最困難的時候手裡幾乎沒有一分錢的現金了,卻必須要養一家老小,要給員工發工資。在那些時候,我就嘗試著用將來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困難。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只要我能堅持住,幾年以後回過頭來看都會覺得這些困難並不算什麼。對於求職當中的大學生來說,又何嘗不可以用這樣一種方法給自己打氣呢?不管在求職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樣的挫折和打擊,都不過是暫時的。若干年以後,當你開著寶馬帶著老婆孩子去海邊散步時,突然回想起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所受過的委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為什麼不預支這份將來的心情用來對待眼前的困難呢?

5.蟄伏者生存

企業能夠為員工提供的資源其實是非常稀缺的,比如說一個晉升的機會只能給一個人,而獲得這個機會的人卻未必就是最合適的。很多人自認為能力最出眾、最應該得到晉升,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成為他的上司、拿著比他更高的薪水。在這種時候,很多人可能會憤憤不平,一氣之下給老闆遞上辭職報告。炒老闆的魷魚或許有著美妙的快感,“輕輕地我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簡直酷斃了。可是,快感過後卻可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既然如此,何不蟄伏起來等待機會呢?公司的每一項人事安排都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公司給別的員工更高的薪水往往也會有某種特定的原因。只要自己確實有了能力、有了業績,老闆又怎么會一直虧待你呢?老闆聘請任何一個人絕不是為了給他發工資,而是以工資為交換條件獲取員工的工作成果。只要你的工作能力確實上去了,確實可以創造更多的工作成果了,公司自然會給你相應的報答。在此之前,與其牢騷滿腹,與其頻繁跳槽,還不如多一點耐心和毅力,好好蟄伏起來,完善自己,等待機會;與其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還不如用一定的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並不是每一個好人都有好報,並不是每一個罪犯都會坐牢;並不是每一次小心駕駛都能平安,並不是每一次酒後駕車都有車禍;並不是每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都能出類拔萃,並不是每一個不學無術的人都將碌碌無為;並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得到收穫,並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被人肯定,並不是每一點成績都能被你的老闆和上司賞識……這,就是世道。我承認,世道並不好,可是,誰又能改變這個世道呢?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只能在第一次付出沒有得到收穫的時候付出第二次,第十次付出還沒有收穫的時候付出第十一次。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如果耐不住寂寞,不懂得堅持與等待,成功只會越來越遙遠。欲速則不達,越想馬上成功就越是南轅北轍。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誰不曾寂寞過?誰不曾等待過?王小丫大學畢業後到某報社當記者,領導安排給她的工作卻是寫信封;汪涵剛到湖南經視的時候,不過是一個打雜的劇務場工。如果他們沒有蟄伏的勇氣、沒有等待的毅力,又怎么能夠走到今天?如果周星馳在電視劇《射鵰英雄傳》里演宋兵乙的時候,不甘心跑龍套而改行了,又怎會有後來的《大話西遊》、《喜劇之王》?韓信曾經是一個很不討人喜歡的小混混。有一天,淮陰市面上一個地痞無賴當著眾人的面羞辱韓信,說:“你雖然個子挺高,還帶著把劍,可我看你就是個膽小鬼。如果你不怕死,就拿劍來刺我啊!如果不敢,那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孰視之”,盯著他看了一陣,最後還是“俛出袴下,蒲伏”,趴在地上爬過去了。如果當時韓信不懂得隱忍,只圖一時之快,一劍刺過去就好了,絕不會被人恥笑,只是那樣的話就要殺人償命,自然也就不會有日後的大將軍、楚王、淮陰侯了。而很多初涉職場的應屆畢業生最缺乏的恰恰是韓信這種隱忍,被上司批評了幾句就牢騷滿腹,看到別的同事加薪了、晉升了,就怨天尤人,似乎隨時準備著一份辭職報告,稍有不滿就掏出來。這樣的人又怎能成為大器呢?蘇東坡在評價韓信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對於剛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畢業生來說,更是如此。可是,那些不如意之事和韓信的胯下之辱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如果你是一個“其志甚遠”的人,那么,在你受了一點委屈就準備辭職的時候,不妨冷靜下來好好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不是做到了‘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6.用寫論文的思維做簡歷

簡歷固然應該簡潔明了,但並不是只要把內容控制在一張A4紙以內就可以了。簡歷的一個基本要求是“簡”,另一個更加重要的要求則是“力”,要有說服力,能夠充分體現求職者的核心競爭力。借用一句廣告詞來說就是:簡約而不簡單。撰寫簡歷有點兒類似考試的時候回答論述題。命題老師在命題的時候已經給每一道題目擬好了參考答案,而且把答案分割成若干點,閱卷老師則是按照參考答案踩點給分。如果參考答案有5點,每點2分,閱卷老師在答卷上只看到了其中的2點,不管這個考生除了這2點之外還洋洋灑灑地寫了多少字,也不管他的文筆多么優美、字跡多么雋永,都只能給一個不及格的分數:4分。同樣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某個職位的時候,其實也早早地擬好了這個職位的“參考答案”,並且也分為若干點的。用人單位在篩選簡歷的時候,就像閱卷老師一樣踩點給分,如果能夠迅速地從簡歷中找到“參考答案”中的各項,就讓應聘者進入下一個招聘環節;如果找不到,不管簡歷多么精美,不管厚厚的簡歷長篇累牘地提供了多少信息,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它扔進垃圾桶。不妨以阿里巴巴的一個職位為例。阿里巴巴在面向應屆畢業生招聘國際網站客戶關係專員這個職位時,明確要求應聘者具備這么幾個方面的能力:1.英語聽說讀寫流利,達到或超過專業英語八級水平;2.優秀的溝通技巧和服務意識,有一定的衝突處理和談判能力,能體恤和安撫客戶;3.能熟練運用Word/Excel/PPT等辦公軟體,能熟練地操作電腦,打字速度快;4.勤奮好學、細緻耐心,關注細節;5.有服務相關工作經驗優先;6.有較強的第二外語(西班牙語、法語)能力者優先。這六個方面的能力組成了一個能力體系,如果一名畢業生想勝任阿里巴巴的國際網站客戶關係專員這個職位,就必須具備這樣一個能力體系,也就是說,他需要具備這樣的核心競爭力。阿里巴巴的招聘人員在篩選這個職位的簡歷時,就是按照“參考答案”中的6點來打分的。當然,每一點的分值可能不同。如果總分100分,可能英語八級這一點是30分,勤奮好學這一點卻只有10分。如果簡歷過於複雜,看來看去都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么幾點,那就直接淘汰;如果簡歷簡單明了,但是一看就知道這6點擁有得不夠,就算在其他方面擁有非常不錯的60點,也只能槍斃掉。其實,中學時的歷史老師、政治老師在教我們回答論述題的時候就已經幫我們把用人單位挑選簡歷的思維分析得非常透徹了。可惜,大部分求職者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優點都在簡歷上呈現出來,甚至將所有的缺點也都用反義詞寫在簡歷上。我在審核一些求職者的簡歷時,眼前似乎浮現出了上帝的身影,完美得無可挑剔。可是,沒有哪個用人單位需要錄用上帝,他們只需要求職者具備所應聘職位的答案,他在這個答案之外可以有缺陷,也必然有缺陷。大學生不妨用寫論文的思維來做簡歷。論文是通過一個嚴密的論證過程來證明一個結論,簡歷其實也是如此。論證的過程就是告訴用人單位自己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證明的結論就是自己能夠勝應聘的職位。如果簡歷中提到的每一個優點、每一項獲獎紀錄、每一次社會實踐經歷都是奔著這樣一個結論而來的,對於應聘的職位而言,簡歷中提到的每一條都是必要條件,整合到一起又構成了充分條件,那么,這份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