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變好一點點: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

《每天變好一點點: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

《每天變好一點點: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是《每天變好一點點》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是博採雅集圖書公司推出的首個經典心靈學書系。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首部主打書《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是著名情感作家羅西依照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論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我們打開了一條從痛苦的私慾折磨到心靈圓滿的道路。讓我們隨著兩位心理學大師指明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走向最完美幸福的生活。
《每天變好一點點: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經典心靈學,是以國外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理論為依據,國內情感專家豐富經驗的指導下,結合中國國情,給予讀者最權威最精準的心靈指導和慰藉。

作者簡介

羅西,男,中國專欄開闢最多的專欄作家,福建青年雜誌社記者副編審、電台午夜節目嘉賓主持,出版個人專集有《蘋果的誘惑》《趕緊幸福《愛情半邊臉》男人是沒有進化好的女人》《不是美人也用美人計》《還有一道葷菜叫男人》《情感心理拉鏈》、《愛江山也愛美人》《心靈雞湯----青春密碼》《左腦愛自己右腦愛他人》《愛情開卷考《請你做婚姻里的幸福女王》等20多部情感美文。

目錄

第一章:本我——我們那些最原始的欲望1
馬斯洛需求層次第一層:生理需求1
——子曰:食色,性也。吃飽穿暖是最低要求
肉?體高考前夜我還做了那好事
不裝“受害者”做王,先從做愛開始
馬斯洛需求層次第二層:安全需求8
——安全感、不被限制的生活和自我保護
(1)安全感的需求8
飛行恐懼躲避是最危險的
亂世對待一個橘子的好
男人打架要有女人在場一樣的危險
(2)自由的需求18
高貴的自由沒有鑰匙的鎖
自由的寂寞案頭放一盆沙子
死心的大鯊魚痛快是一種多么了不起的感覺
周瑜為什麼比諸葛亮性感清心
和諧也要靠異性
(3)對自己的保護30
相信上帝,但是別忘了鎖門偽裝的壞人
忍術冠軍記憶的美妙
仇恨的種子私心最重
水回到泉里我沒有那么好
刻薄的人是因為不幸福口頭禪出賣你的內心秘密
中國新窮人的5個標籤美國回來就是傻瓜畢業
裝嫩是種美德我願意是一頭幸福的豬
第二章:自我
????——我們需要愛和歸屬感,我們也願意付出愛52
馬斯洛需求層次第三層:社交需要52
(1)歸屬感52
與優秀的人為伍烏合之眾
和你一樣與眾不同虎落平陽與犬“戲”
上帝的懲罰用“我”造句
經典的朋友伸手即是愛
獨一無二的檸檬一路小跑著回家
我們的米我們的愛繁花散盡
寂寞是第二顆糖你需要一個異性
真摯的幸福討人喜歡
(2)愛81
愛情是人生之本愛在一起
愛以致用每個人心裡是不是都有一張愛情紙條
有一種愛叫習慣十指蔻紅是舊愛
上帝應該是位異性友情的窗
左腦愛自己,右腦愛他人友誼是用來丈量距離的
路邊有個幸福的女人兩個人的時候
感謝緣分斑馬線上愛情機遇
找回的戒指分送的玫瑰愛到死不了
阿甘都知道什麼是不愛因為愛你所以突然輕浮
我擔心的是哪天我不再愛你咫尺,然後天涯
綻放15天的花朵最簡單的感動
你的幸福盈利了嗎?不辜負那甜
那個光輝的烤地瓜
馬斯洛需求層次第四層:尊重需要123
(1)自尊123
自尊是種高貴的玻璃器皿重拾自尊
容顏小心你的光芒
螞蟻沒有問題月光曬穀
討厭一個人很花時間的農民親自種的蘋果
儀式是吃飽撐後那些神聖的無聊
(2)被尊137
大家都對我投來敬佩的目光位尊者要可愛
有一些中國長得最勵志的人善非常簡單
傲慢的“我們”真摯的呻吟
狗盛櫻桃也傷心
給乞丐下的精美請柬每個人都有表演之癢
炫耀久不見牡丹,于丹就成了牡丹
(3)選擇權156
痛快地選擇喜歡韓寒母老虎的范
光明讓我們仰望趕緊幸福
有忘記的自由好東西不是得到而是學來的
閉著眼睛照鏡子選擇自己的長處
比較的笨很不幸,你有兩塊手錶
花心比專心痛苦喜歡
冠軍的申訴令王小丫感動的錯誤答案
金枷鎖免費的陽光
蘋果的誘惑
第三章:超我
????——超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博愛的,
????理想的,完善的我181
馬斯洛需求層次第五層:自我實現181
(1)智慧181
“秒殺”的智慧信
窮人最缺的是野心石頭的皺紋黃金的微笑
上帝發牌我出牌牛頓的蘋果
越過牡丹看見玫瑰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每天的成績單看塵埃飛舞
心海無邊幫助的心
(2)道德196
因為對,所以高貴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匹正義的獅子
機遇女神是個需要你幫助的人心裡有陽光,手裡有大錢
念舊是美德一顆善心就是一顆星
只要你真就好一隻流浪的狗
(3)價值觀212
窮人是上帝給的禮物打倒“窮二代”
只藍給自己看最美的禮物
忘我梅是淺笑,荷是清笑
中國式閒愁減去一筆
浪擲的時光最美傷感是偶襲的花香

前言

每天變好一點點
羅西
一位老派語文老師,他根據課文後面的命題作文,要求學生寫篇主題為“心靈美”的文章。老師強調說,最好的作文應該是寫“我”,這樣才真實可信,感人,而且也好寫。可是,學生總覺得那樣的“美”好象不屬於普通人,所以大家還是沒有聽進老師的啟發,習慣性地一窩蜂地大寫張海迪、雷鋒等人的心靈美或者乾脆虛構一個“好人”。
一周后的作文課,老師發下作業本之前,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美德,諸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之類的。老師的舉動,令學生們不解與困惑,之後老師在這所有“美德”的後面,續寫:“以上種種,沒通過考驗前,通通不是你的!”
“但是,遺憾的是,同學們的作文里,沒有一個人敢寫自己心靈美。為什麼呢?”老師突然轉身開口問大家。沒有人回答。老師進一步問:“大家想想,‘美德’與‘心靈美’是同一個概念嗎?”
大家這才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根據老師黑板上寫的話,說:“因為我們的美德還沒有經過‘考驗’,所以沒什麼好寫!”
有的說:“美德範圍更大,心靈美則更小。”
“對!美德往往是對他人的肯定,也可以說是種要求。但是,心靈美,誰都有,一件小事裡,都可以透視出一個人的美。為什麼不好好想想自己心靈深處的美?”老師終於說出了自己的不滿意所在。
這是一位不簡單的老師,因為他不僅僅在教學生作文,還在進行“德育與美育”方面的教育,更是引導學生怎么一步步做個好人。正如他所言,“美德”是聖人定的,是太陽;但是“心靈美”,則是我們內心的一縷光亮,誰都會有的,我們應該時時挖掘自己靈魂里的這些美好與溫暖。有時“忘記”自己的好而矯情地或者習慣地去謳歌別人的“美德”,其實是一種對責任的推移轉嫁,好讓自己一直只是扮演一個美德的鑑賞者、受益者,而不是承擔者。
我們每天都面臨美德甚至公德的考驗,但是,考驗之前,我們應該好好呵護內心的那一點點光和美,這樣,我們才不會“一天變壞一點點”,而是一天變好一點點。

精彩書摘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是自己最基本最直接的欲望。本我是一切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它給了我們最原始的快感,無拘無束,卻也帶來了很多的危險。甚至傷害到了社會和親友。
1、馬斯洛需求層次第一層:生理需求------子曰:食色,性也。吃飽穿暖是最低要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最不可避免的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人才能有其他追求。
肉體
羅西
大學時候,同學給我起了一個外號,叫“阿肉”,因為我常常做一些肉麻的事情,說一些肉麻的話,唯肉是舉。當時校內流行語是“要吃米找萬里(時任副總理),要吃肉找阿肉!”
在貧寒的大學裡,我很喜歡這個富足的稱號。畢業後,就永別了它。
今天突然說“肉”,是因為一友人說到她為肉所困。她略肥,也叫富態,近中年。最近交了個愛她的小朋友,25歲。“芳澤”是好詞,但只可形容豐滿的女人。這是那小弟的話,他讚美我的朋友肉肉的,很富饒,豐盛,香艷。他們是在一商務會議後吃自助認識的,在我朋友駐足一排甜點前猶豫掙扎的時候,他愉快地遞給她夾子,微笑里是讚美與鼓勵:“你有一種盛世的光芒,比如楊貴妃!”
我的友人很享受他有的放矢的恭維,以及後面展開的愛情追逐戲碼。
過去,她天天苦惱的就是那不斷堆砌的肉,減肥,成了她的生活重心。現在,遇見伯樂型小情人,不僅肯定她的肉,還變本加厲鼓勵她再肥美些,她忍不住疑問:“你不會是在吃蟹吧?還肥美第一!”他不笑,酷到底,發揮說:“所謂秀色可餐,不肉怎么美?”
友人現在為難的是,廣大客群是喜歡瘦一點的,而這個小眾口味的情人則希望她更胖一些,肉感是性感,她不知道心理天平要往哪裡傾斜。
我的建議是,滿足小情人的吧。別人怎么看你,都不會跟你上床,抱成一團到天明,所以迎合現在的小情人是當務之急。再說,人到中年了,愛情非常珍貴,難得有這樣的有識之士抬愛,就讓他吃不完兜著走吧!
我最近也無法阻止地胖著。為了顯得身板好,平常都挺胸收腹,很累。現在也想放鬆肚腩,即顯腐敗肚。有個熟女前天瞧著我曖昧不明的肚子良久,說,其實男人有肚子,也很有范。我終於可以鬆了皮帶。
想當年,人比黃花瘦,穿牛仔褲,都要在後褲袋裡塞一些紙,以作弊。今非昔比。人老珠黃,還罪加一等,胖。
當然最理想的境界是,“看起來瘦瘦,摸起來肉肉”,這個對我來說很難。因為我的臉天生易胖,體重每增加1斤,其中有半斤是扎堆在臉部,跟中國文化人扎堆北京似的。後來,我發現笑著會讓自己的臉顯瘦。歪打正著,我就無意成了一個陽光大叔,常笑。
所謂靈肉,定有掙扎。人到中年後,要豁達,其中一個是學習悅納自己不聽話的多餘的肉。有時無聊,洗澡,摸到肉,仍然愛恨交加,看來不是那么輕易就放不下那些肉,畢竟還是凡夫俗子。
不過,肉,絕對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所以新聞發言人基本都略胖。
有一天,如果我對自己的贅肉不在乎,那才是真的悲哀,說明放棄了自己,也放棄了一顆蠢蠢欲動的企圖心。
高考前夜我還做了那好事
羅西
上世紀,1983年7月,遠如古代,我高二畢業(當年高中是2年制),懵懂如初夜地參加高考。
讀的是理科班。其實我內心喜歡的是文科,但是虛榮,因為那年代一般差生才無可奈何報考文科;為此我付出了沉重代價,落榜。
記得那天上午,艷陽,我還在田間幫父母乾農活,有人跑來說,高考分數出來了,我聽起來像是說日本鬼子進村了!於是父母激動逼我去學校看“榜”,我有些怕,慌亂,心裡知道考不好,於是行屍走肉地去了,穿著拖鞋,一身泥土,戴著斗笠,從田地里直接走路去學校,5華里,大概。
我已經忘記了總成績是多少,但物理恥辱性的39分,仍記憶猶新。
在我看來,學生時代,成績好壞,取決於你對性的管理能力。我必須承認,我太“率”性,意志薄弱。
高考那幾天,我們是集體住縣城賓館的,生來第一次。
值得說明的是,就在高考最黑暗的前夜,我居然還很不靠譜地做了那種好事,就是“嘿咻”啦,至於和誰做,就不說了。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驚心動魄,好大的膽子。無知無畏,少年輕狂,情慾高漲,不懂得懸崖勒馬!
那個時代,在那樣磨刀霍霍的高考氛圍里,居然有這樣的膽子與閒心,我有些敬畏那時候的我了!
也許那也是減壓的一種?記得我採訪過一貧困大學生,他談了很多“光明積極”克服貧困的事情後,也“實不相瞞”,他能度過那些焦灼困苦的日子,也賴以一些“性事”的排遣,那時他與一個大他10歲的女士有密切性往來。
我是早熟的,性早熟。所以長不高,因為生長素與性激素是成反比的。我在國小2年級的時候,就暗戀一個高年級語文老師。心氣鬥志頗高,我現在發現,情慾也是一大資源,甚至是生產力,關鍵你要適時轉化它,而不是圍剿或者扼殺它。慶幸的是,我還算順利地度過那掙扎、跌宕的少年煩惱期。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喜歡隔壁班的一同學。某周末,在家煮了一個雞蛋,回學校的時候,想帶去給心上人吃。結果走在半路就控制不了自己的食慾,經受不住那香氣,循序漸進地剝著它吃掉了……後來,看電影“美國往事”,裡面也有一個情節,男主角小時候買了一個美麗的小蛋糕要去拜會、進貢他的姐姐型“戀人”,坐在她門口等她洗完澡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蛋糕上用於點綴的鮮紅櫻桃的誘惑,大煞風景地吃掉了!
回首,是嘲笑。其實也很美好,那樣的“蠢”真與可愛。1983年,落榜後,灰溜溜開始復讀,也叫補習。也義無返顧地報考了文科,如魚得水,馬上就靈動起來。但1984年高考成績出來,不是很理想,馬馬虎虎去了福建師大教育系。
高考是中國孩子必然的故事或者事故。很壓抑。壓抑的後果,很容易早戀或者“犯性錯誤”,性有多好,也有多壞。
不裝“受害者”
羅西
女生丹丹與一男性朋友線上聊天,她問:“到上海做什麼?”
他回答:“玩。順便辦點事。”
丹警惕發揮:“玩女人?”
他的回答是:“順便和女人一起玩,不叫玩女人哈。”
這個建設性的觀點,突然讓丹丹醒悟過來,為什麼非要把自己定位成“被玩的人”?“被動人格”的人,常常情不自禁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然後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憤怒、憂傷,或者愁怨。特別是一些女子,在愛情領域裡,喜歡抓起林黛玉的衣服就穿,如同東施皺著眉頭學西施喊疼!仿佛生來注定就是要做悲情的角色,垂淚看花落,漫步空城,顧影自憐。這似乎也是東方審美的一種情趣,憂傷的前綴,竟是“美麗”,約定俗成,司空見慣。
喜歡、習慣做當然的“受害者”,其實是弱者心態反映,是逃避責任的行為。我們會本能地唾棄“被撻伐的狠角色”,猶豫地放棄“被尊敬的好角色”,還順水推舟地扮成“被同情的角色”。
把自己“鎖”定為“受害者”後,好處是讓自己可以有種心理性的逃離、被迫和解脫的快感,就好比快刀劃落肌膚、疼痛之前那瞬間冰涼的爽,接下去卻是真正的瀰漫性的受罪。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就是甘做心靈的病人,其靈魂的本質,是自卑,自虐,甚至自殘。不少女性仿佛條件反射地一“愛”,就“唉”,一聲嘆息,一生病態。
幽怨做“愛人”就是做“詩人”,詩人多是一種文字的怨婦。所謂“牢騷”宜於散文,而“憂傷宜於詩”,以及“詩是關於憂傷的奢侈”,都是中國文學傳統里一個固定套路,好端端過著閒適日子的人一作詩就情不自禁“傷春”“悲秋”“不病而呻”……在他們看來是多么便宜或僥倖的事,假病還會產生真珠”。
申開來,“受害者”心態瀰漫,不僅愛得不晴朗、不快樂,還會使他們習慣性地拒絕反省自身的責任,總感覺自身很無辜,然後理直氣壯地要求別人承擔責任和義務,甚至內心變得狹隘。本想以退為進,仿佛也省事,卻把自己的角色囚禁在一個尷尬的弱者、病者的位置上,這是最危險的,其實也不划算的,還有什麼比疾苦更苦,還有什麼比做弱者更悲哀?
做王,先從做愛開始
羅西
歐巴馬是性感的,高大,混血,特別是那張年輕的、滿嘴潔白牙齒的燦爛笑容。權力是很性感的,遺憾的是,權力常常與老朽靠得很近,所以一旦有權力的那個人年輕力壯,而且俊朗,那么他的性感就非常蓬勃、溫暖,比如歐巴馬,不管他的政治路線爭議有多大,有一點是確認的:他也走性感路線!
柯林頓恰到好處地犯下全世界男人都會犯的錯誤,與女實習生關於藍裙子、雪茄、辦公桌的種種富有想像力的綺麗緋聞,不僅很快就讓美國人民原諒了他,而且讓全世界人民漸漸鑑賞到他豪邁鼻子之後的性感氣概。
小布希是性感的,比如他的牛仔作風,比如他熱愛運動。
普京是性感的,因為他的酷,他特工的出身背景,以及他擺臂的動作,都特別有男人味。
法國總統小薩(薩科齊),個子矮,但是“性”比天高,找個風流絕色名模來做第一夫人,反襯他的性魅力,夠了,還有什麼戰利品比一個美女的臣服更有說服力?
而德國連任女總理默克爾,也沒有忘記乳溝公關與外交,她競選的宣傳片裡,就有她袒胸母乳的嫵媚鏡頭。某晚,她出席了挪威歌劇院的起用儀式,穿一襲藍色低胸晚禮服,驚艷世界,乳溝深深地向各路記者致意,挪威總理只好一直看她的眼睛交談……
日本的小泉也是性感的,因為他的強硬,固執己見,以及他拉風的髮型……
唐明皇是唐朝的形象代言人,他是性感的,風流的,因為他有長生殿、楊貴妃奢靡的可歌可泣的愛情。甚至,宋代的宋徽宗,因為與宮外一個歌妓李師師戀愛,我一下子覺得他性感盎然,值得謳歌!一個為所欲為的大權在握的人,不是通過權力壟斷占有一個女人,而是選擇了情人這樣的方式,很有情愛的折騰能力……
領袖或者皇帝,就應該有一些與情色有關的新聞,傳說,甚至傳奇,這樣,王座里的那個人往往會更有魅力與征服力。
在非洲,一個內陸國家,每個新國王都要當著全國人民的圍觀當場“寵幸”一個妃子,以示其雄風與性能力。做王,先從做愛開始。希特勒為什麼成為一個戰爭狂,其中一個成因與他的性壓抑有關。動物界,狼首領或者獅子王,也一般是性愛高手,花花公子,否則怎么讓它的子民“性”服?
當然,不同領袖可以走不同風格的性感路線。
總之,有一種比較可靠的、本能的、超越階級與種族的喜歡,是關於性魅力、性能力、性魄力的,政治家或者領袖甚至政客都不可以忽略這種廣義的性經營。性感,放之四海而皆準。
2、馬斯洛需求層次第二層:安全需求-----安全感、不被限制的生活和自我保護。
安全的需要是我們最基本的需要。我們希望工作是安全的,生活是穩定。我們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這種需要。每一個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都會產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和對自己的保護的欲望。
(1)全感的需求
安全一般來說指的是身體上的安全,包括吃飽穿暖、維護身體健康、恐懼可能存在的危險等,這是人類最正當的需要,但是在非理智的情況下可能反而會傷害自己和他人。
飛行恐懼
羅西
前不久,從福州飛往哈爾濱,經停濟南。出行前幾天,就開始莫名煩躁。近來甲型流感猖獗,且多在飛機上傳播,所以太太為我準備了一大包一次性的醫用口罩,但是換登機卡時,未見“英雄所見略同”的同好,只好悻悻作罷。
結果,怕什麼來什麼,飛機降落哈爾濱後,遲遲不開艙門,人群騷動之際,廣播響起來:“由於機上有個小孩發燒,我們正在等待地面衛生防疫部門……”一片譁然,我下意識把手伸進背包里,猶豫片刻還是掏出兩個藍色口罩,然後羞愧難當、畫蛇添足地戴上,頭都不敢抬起來,總覺得自己太貪生怕死,沒有和人民站在一起共患難!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折騰,我們終於可以下飛機了,只是那小孩前後三排的都要登記備案。當我在機場衛生間裡,摘掉口罩,對著鏡子沖洗雙手的時候,忍不住笑了,嘲笑自己。
不過,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害怕坐飛機更是到了杞人憂天的地步,連平常點菜都忌諱“醉雞”,我們這裡的口音,它等同於“墜機”!很不幸,她又是做外貿生意的,常常要長途飛行,做空客。在機場託運行李時,她有一個習慣,就是察看與自己同機客人的耳朵,如果看見幾個耳垂較大,如佛的,心裡就會踏實很多,因為迷信說耳朵大的長壽。
她最初擔心的,是飛機起飛後的20分鐘。但自從我安慰她說:“起飛有什麼可怕的,就是拼了命地往上沖唄,降落才比較可怕,直接對著的是硬梆梆的地……”結果,打那以後,起飛、降落她全都害怕。每次登機,她都覺得是要去赴死一樣,還要視死如歸。確實,很多時候,恐懼是學習來的。
而克服恐懼的最好辦法則是接受恐懼。一個經常被用來治療飛行恐懼症的故事:分居兩地的夫婦,向來以兩地傳書互訴衷腸,一日,男人有了錢,遂寄機票給千里之外的女人,要她立即飛去團聚,女人回信說:怕飛。男人去信安慰:親愛的,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想一想,這十多年來我們之間的航空信,有哪一封是沒有收到的呢?
恐懼的頂點,是怕死。我覺得,和平盛世,貪生怕死並不可恥。怕死是因為熱愛生命與生活。熱愛的極點,是害怕失去。記得一部國外電影裡的台詞,“你不是害怕坐飛機,其實你是害怕生活”,琢磨一下,有點道理。
躲避是最危險的
羅西
小時候玩捉迷藏,我最拿手,往往“犧牲”得最晚,被小夥伴們視為不“死”的英雄。不是我人小好藏,也不是我有什麼慧眼找到好的庇護點,而是採用“反跟蹤”的策略:即先躲在一個離“敵人”很近的地方,“敵人”經過時,往往不會仔細去查找,等他們過去後,我就“隨”他們而走,不緊不慢地跟著他們轉,看他們焦急的樣子,心裡那種興奮與驕傲,實在是無法形容。
是的,地球生存的本質是展示,而我們這群地球的主人,注定是無法逃避的,只有一個出路永遠沒錯:面對。
曾經跟父親上山打獵,13歲的我,還有點膽怯。一次,要經過一條綠湛湛的小河,我有點遲疑,父親看出了我的心思,冷冷地說:“把鞋子脫掉,往對岸扔!”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但我明白了下一步的行動是:必須下水過河。因為鞋子已在對岸了,你別無退路
我從沒見父親流過淚,而血是他沉默而孤獨但永遠是堅強的證明。1996年冬至前幾天,父親突然去世,臨走前的幾個小時,他只說一句沒頭沒腦的話:“我的鞋子呢?”
也許他已感覺死神的逼近,他沒有忘記,給自己穿上鞋子,不是為了逃避,而是去面對。生命的尊嚴,其中有一點就是體現在這裡:坦然地去直面死神。
曾有個僕人,有一天早上在市場上看到死神對他做了一個嚇人的手勢,他害怕極了,回去告訴主人,他要借一匹馬去另一個叫“薩瑪拉”的城市躲一躲。主人答應了。
下午,這個主人在市場上也見到死神,便問:“今天早上,你為什麼見到我的僕人時做了一個嚇人的手勢?”
死神說:“那不是嚇人的手勢,反而是我嚇了一跳。因為今天晚上我和他在‘薩瑪拉’有個約會,他怎么現在還在這裡!”
想躲開死神,反而落入死神的魔掌,那可憐的僕人逃不掉。既然都逃不掉,為什麼要逃?同樣是失敗或者死亡,“直面”與“趴著”是不一樣的。
·查看全部>>
線上閱讀《每天變好一點點: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
《每天變好一點點: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作品相關
認識羅西頗久,知道他是中國專欄開闢最多的專欄作家,也知道他是情感節目主持人,同樣看過他很多的書。如《趕緊幸福》《左腦愛自己右腦愛他人》等。這次聽說他出了新書《每變好一點點:通往幸福的五個階梯》,趕緊求了一本先睹為快。本以為又是一本心靈雞湯式的短篇情感美文集,不想翻開第一頁居然是一張金字塔形的圖解。上面依次從低到高分別是本我、自我、超我:另一邊是生理、安全、歸屬感、尊嚴、自我實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