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論文》

《死亡論文》

《死亡論文》,影片中的學生安琪為完成一篇暴力題材的論文,借了一些錄相帶來看,觀看過程中安琪意外發現其中一段謀殺鏡頭的死者竟是兩年前學校失蹤的溫麗莎。為此,安琪通過攝像機的型號開始調查,經過無數次的查看終於有所發現,通過蛛絲馬跡找到了殺人兇手。

基本信息

故事背景

一個漂亮的女大學生正在撰寫一篇關於視聽媒體中暴力影響的論文,她的教授為她收集跟暴力有關的素材,但在查看其中的錄像帶時因突發心臟病而死亡。女大學生偷竊了教授的錄像,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很可能是在校園裡製作的。在調查過程中,她身陷危機。

概述

死亡論文死亡論文

這是一部頗有社會學關懷的影片,開端便以一場捷運自殺案點題:血腥的臥軌場景成為影像媒體的寵愛,人們都在對著暴力死亡場景品頭論足。然後,便以電影學院的女學生安哲拉著手寫作論文《視聽暴力及其社會影響》為線索拉開了全片的大幕。安哲拉是個用功的好學生,對待自己的論文選題極為慎重——估計這跟阿曼巴當年讀書時完全是兩種態度,為了查找資料,她找到了酷酷的切馬。切馬是個愛好“虐殺電影”的另類男生,外型並不出眾,由於自己的重口味,顯然朋友也不多。

死亡論文死亡論文

在查找視聽資料的過程中,安哲拉逐漸發現一個可怕的秘密:電影學院裡失蹤過許多女大學生,而她們被虐殺致死的影像也漸漸浮現。不過這對切馬來說並不稀奇,所謂“虐殺電影”,英文叫“Snuff Film”,屬於一種很小眾的電影亞類型,常常在黑市流傳,據說裡面拍攝的都是真實的虐殺場景。當然,究竟真實與否是個有待考證的問題,有相當多的“虐殺電影”其實都是擺拍的。所以,看慣了這些東西的切馬根本沒往心裡去,而安哲拉卻決心追查下去。

安哲拉在追查真相的過程中,身邊總有帥哥博斯科的忽隱忽現。擁有天使般臉孔的博斯科攪亂了安哲拉的心,安哲拉雖發現博斯科與那些虐殺影像的出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她還是容不得切馬對博斯科的懷疑。入夜,博斯科在安哲拉的夢中幻化成了一隻高貴的吸血鬼,安哲拉則體驗著被博斯科噬咬的快感,被撩動起的情慾甚至讓安哲拉撫摸著螢屏上播放的博斯科影像,沉溺而不得自拔。

女人絕對比男人更加屬於視覺動物,安哲拉曾衝進酒吧喝止妹妹與博斯科的關係進展,但在博斯科的進攻下,安哲拉迅速的丟盔卸甲,身屬博斯科……一個饒有趣味的細節是:安哲拉臥室里貼著著名同志電影《我私人的愛達荷》的大幅海報,不知阿曼巴是不是用此種方式來暗示自己的身份?不過多年以後阿曼巴已經不用暗示了,他在2004年參加威尼斯電影節前公開了自己的同志身份,並對著媒體大談自己作為同志的親身感受。

正當安哲拉陷入與博斯科的糾結不得自拔時,外表邋遢的切馬開始愈發冷峻的指出博斯科的可疑,而這位對待安哲拉不冷不熱的大男孩似乎也多了幾分可愛之處。安哲拉的前任論文指導教授暴斃,新來的指導教授只知道大談票房,這位教授的理念是:能否賺錢是衡量一部電影質量的唯一標準(阿曼巴對大學生涯的不愉快經歷就集中體現在這位教授身上)。此時,阿曼巴構制懸疑的能力開始成功的把控全片的走向:先是讓觀眾懷疑博斯科,後來又懷疑切馬,然後是教授暴露了虐殺者的真面目——教授屬於一個製造“虐殺電影”的地下團伙,他們靠此牟取巨額的非法利益。而當觀眾們和安哲拉都以為逃出了教授的魔爪時,終極Boss才悄然現身:不是別人,正是博斯科。

一番你死我活的搏鬥後,博斯科命喪黃泉,切馬傷重住院。安哲拉前來探視,當她離開病房時,發現連病人們都在聚精會神的看著電視里播放的有關虐殺的報導。顯然,這與片頭關於捷運自殺的報導構成了首尾呼應。

影評

西班牙電影,除了阿莫多瓦,除了聖塞巴斯帝安電影節,除了個別闖蕩好萊塢的美女,其他的真可謂寥寥,翻翻有部《死亡論文》,儘管是96年的老電影,依然有人提起,應該還不錯的,於是靜下來心來細細把味了番。

那么多電影看下來,對英語片很是習慣了,如果不是嬉哈風格的黑人開口,台詞一般還是張弛有度的。但是法語片就有些不一樣,台詞說得飛快,下面的字幕有時都來不及細看,西班牙語也是一樣,當然也是和所看的影片類型有關,《論文》電影大概就是通過快節奏的語言側面營造一個緊張的氛圍吧。

電影的開場鏡頭讓我非常佩服,女主角在捷運中,列車突然停站了,外面的警察宣布因為有人臥軌自殺,所以列車停開,飄逸的女主角安琪好奇心起,偷偷摸摸想去找尋那個死人的場景,電影的視角隨著安琪的眼睛而窺視過去,聲音幾乎停止,只有自己的心跳,慢慢慢慢地,快要看到那具屍體了,觀眾也不免好奇心起,準備好目睹血腥場面,我也屏住了呼吸準備迎接這一切……突然,警察一聲咆哮,一把拉開女安琪,提起到嗓子眼的心撲通一下放了下去,四周的嘈雜重又回到觀眾的耳朵中來。在之後的故事行進中,我一直在回憶這個鏡頭,妄想從中找到殺人者的蹤跡,全部電影結束了,才知道那只不過是為了塑造女主角對暴力場面既怕又喜歡的心理,因為她要為自己的暴力死亡論文積累素材。原來是自己神經質了,汗顏。

像此類懸念式電影,觀眾最大的樂趣就是尋找真正的兇手,估計在當時,像漢尼拔這樣聰慧優雅的殺手還是少數,所以備受推崇。這部電影中,真正的兇手也是位貌似優雅的紳士,非常不錯的障眼法,更何況還有一位喜歡以收藏暴力色情電影為樂趣的邋裡邋遢的同學做陪襯。不過看多了類似電影的我們還是很堅定地認定外表儒雅內心未必溫和的觀影準則,最終也應證了這個判斷。也不知道繼續發展下去,我們會看到怎樣的吊人胃口的懸念電影,如果一猜就能猜到,那就沒什麼意思了,那個時候,真希望自己單純些,再單純些。

在觀影的時候,莫名地想起陳凱歌當年闖蕩好萊塢交出的作業《溫柔地殺我》,相對要懸念迭起一些,殺手的心理指向比較突然,而且障眼法的施展也是要充分一些,另外還多了些讓人血脈賁張奇思妙想的親熱鏡頭。

獲獎情況

AudienceAward亞歷桑德羅·阿曼

SantJordiAwards1997

BestFilm(MejorPelículaEspañola)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OndasAwards1996

BestDirector(MejorDirector)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GramadoFilmFestival1996

LatinCompetition:BestActress(CompetiçãoLatino:MelhorAtriz)安娜·托倫特

LatinCompetition:BestFilm(CompetiçãoLatino:MelhorFilme)(提名)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GoyaAwards(Goya)1997

BestSound(MejorSonido)RicardoSteinberg

BestSound(MejorSonido)DanielGoldstein

BestSound(MejorSonido)AlfonsoPino

BestScreenplay-Original(MejorGuiónOriginal)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BestProductionSupervision(MejorDireccióndeProducción)EmilianoOtegui

BestNewDirector(MejorDirectorNovel)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BestNewActor(MejorActorRevelación)費雷·馬丁內茲

BestFilm(MejorPelícula)

BestEditing(MejorMontaje)MaríaElenaSáinzdeRozas

BestActress(MejorActrizPrincipal)(提名)安娜·托倫特

Fantasporto1997

GrandPrizeofEuropeanFantasyFilminGold(提名)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CinemaWritersCircleAwards,Spain1997

BestNewArtist(PremioRevelación)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BrusselsInternationalFestivalofFantasyFilm1997

GrandPrizeofEuropeanFantasyFilminSilver亞歷桑德羅·阿曼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