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明朝十六帝》

《正說明朝十六帝》

《正說明朝十六帝》凸現了可貴的平民視角,以明朝十六帝為經、以歷史事件(重大政治事件和個人命運)為緯、以“正說”歷史為號召、以解說疑案為重點,力求為讀者解密歷史真相,讓人們在生動的歷史故事中正確認識歷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正說明朝十六帝》凸現了可貴的平民視角,以明朝十六帝為經、以歷史事件(重大政治事件和個人命運)為緯、以“正說”歷史為號召、以解說疑案為重點,力求為讀者解密歷史真相,讓人們在生動的歷史故事中正確認識歷史。《正說明朝十六帝》是閻崇年先生著《正說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由中國社科院明史青年學者精心撰寫,北大歷史系教授王天有審訂。

基本信息

正說明朝十六帝正說明朝十六帝

出版社:中華書局;第1版(2005年1月1日)
精裝:283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32開
ISBN:9787101045499
條形碼:9787101045499
商品尺寸:22.6x15.1x1.5cm
商品重量:340g
ASIN:B0011BQS76

作者簡介

陳時龍,男,江西永新人,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先後在《史學月刊》、《軍事歷史研究》等雜誌發表《從首善書院之禁毀看晚明政治與講學的衝突》、《論明初大都督府之創設》等多篇論文。目前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史研究所明史室,從事明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許文繼,男,遼寧人,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生院。目前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室,從事徽學與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發表論文多篇,著有《中國通史圖說(第六卷)》,譯有《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目錄

正說明朝十六帝正說明朝十六帝

太祖朱元璋
建文帝朱允炆
成祖朱棣
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
武宗朱厚照
世宗朱厚璁
神宗朱翊鈞
光宗朱常洛
熹宗朱由校
……

內容摘要

太祖朱元璋(1)
提到明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會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視劇、評書小說以及太祖像明代歷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個頗為引人關注的歷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學者吳晗為其作傳,甚至毛澤東也曾親自對這部傳記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這種情況在毛澤東的一生中是不多見的。那么,是什麼引起了人們對朱元璋的興趣?清代的史學家趙翼曾說:“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這樣一個人,他的身上,豪氣和匪氣並存,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毀譽參半。但不論如何,誰也無法忽視他的存 在,誰也無法否認他是個有“色彩”的人。他奇特的個性、傳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創業史以及獨樹一幟的治國馭人之術,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龍天子”
貧苦身世。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似乎沒有誰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悽慘的。元朝文宗天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東鄉(今安徽嘉山明祖陵縣治明光鎮北趙府村)一座破舊的二郎廟中。他的父母沒有土地,是靠租種別人田地為生的佃農。他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取名重八,後來改名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小時候曾讀過幾個月的私塾,後因沒錢交學費,只好退學給人家放牛。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災害頻發,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裡也遭受了滅頂之災,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哥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相繼去世,大嫂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家裡只剩下他和二哥。雖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卻實在沒有辦法過下去了,家裡一粒米都沒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為年紀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因為寺中也沒有餘糧,朱元璋只做了幾十天的和尚,便被打發出門,雲遊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覺寺。雲遊的幾年間,居無定所,風餐露宿,靠化緣度日,其實和討飯也差不多。然而經過這幾年雲遊的磨礪,朱元璋的視野大為開闊,人生閱歷大為豐富。
走向巔峰。朱元璋的悲苦經歷在當時社會中有相當的典型性,元朝殘暴的統治和地主階級的無情壓榨,使得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辛。官逼民反,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元末紅巾軍起義。之所以稱為紅巾軍,是因為起義者頭裹紅巾。當時紅巾軍主要有劉福通芝麻李徐壽輝等數支隊伍,各自為戰。
朱元璋雖然身在寺廟中,但他顯然是六根未淨,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興起的農民起義浪潮中太祖稱帝前的吳王府(今南京瞻園) 。至正十二年(1352)閏三月,由於皇覺寺被毀,又有友人來信相邀,朱元璋來到濠州城下,投奔了紅巾軍的郭子興部,成了郭子興的親兵。他膽大機敏,作戰勇敢,在紅巾軍中很快就嶄露頭角,逐漸升遷。郭子興將養女馬氏嫁給了他,使他在軍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後來,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馬,成為割據一方的梟雄,加入了群雄爭霸的戰團。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聽從謀士的意見,攻下金陵(元代稱集慶),作為穩固的根據地。他躊躇滿志地對徐達等人說:“金陵險固,古所謂長江天塹,真形勝地也。倉廩實,人民足,吾今有之;諸公又能同心協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當天就改集慶為應天府。
當時的形勢依然嚴峻。張士誠以平江(今江蘇蘇州)為中心,發展勢力。在以“布袋和尚”著稱的彭瑩玉戰死後,起義軍推舉徐壽輝為首領。徐壽輝被推舉只是因為相貌好,並沒有才幹,不久陳友諒控制了這支隊伍。劉福通於前一年迎韓林兒在安徽亳州建立龍鳳政權,尊韓林兒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冊封,任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方國珍割據溫州、台州等處。元朝的勢力仍然強大,在起義軍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將陳友諒視為最大的威脅,因此制定了先擊陳友諒的作戰方針。陳友諒本來是個漁家子弟,身高體壯,練就一身好武藝,又略通文墨,曾在縣衙作貼書。農民大起義爆發後,他投奔到了徐壽輝的天完政權下,後來取代了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大漢。陳友諒自恃兵多將廣,直撲金陵而來。大敵當前,有人建議出降,有人提議奔踞鐘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奔者可斬也”,軍心始安。同時,他派胡大海騷擾陳友諒的後方,利用康茂才與陳友諒是舊識的關係詐降,誘敵深入。陳友諒果然上當,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敗而歸,朱元璋乘勢奪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雙方於鄱陽湖展開生死大戰。戰鬥十分激烈,長達36天,陳友諒中流矢而亡。朱元璋雖然損失慘重,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稱吳王,設百官司署,李善長、徐達為左右相國。
徐達像朱元璋消滅陳友諒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張士誠控制著南達紹興、北抵徐州、西距濠州、潁州等地,這也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只是他庸碌無為,安逸自居,沒有更大的野心。當朱元璋與陳友諒激戰鄱陽湖,他竟然無動於衷,坐視朱元璋不斷壯大,由此又可見朱元璋當年以陳友諒為勁敵而後攻張士誠的決策是正確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將,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達為大將軍,統兵20萬,直搗張士誠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為策應。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張士誠束手被擒,後於金陵自縊身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