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通過對金融故事的生動講述和專業解讀,首次全面系統地回顧了從‘次貸危機’到‘次債危機’產生和蔓延的過程,探索了危機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成因,讓讀者在把握次貸、次債、衍生產品等金融脈絡的同時,了解到‘次貸危機’背後的秘密,感受經濟的跌宕起伏,體會金融家的百味情愫……2007年初,一場在大洋彼岸颳起的始料未及的金融颶風,幾乎波及了全球經濟的各個角落,遠至挪威偏僻的小島,大到世界頂級的金融巨頭,廣至全球的金融市場,不斷遭受衝擊。天知道將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態仍在延續,災難沒有停歇,至今還沒有人能準確預知它的最終結局。但有人早就嗅到了其中的奧妙。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金融颶風突發,拷問貨幣體系,經濟風險加劇,挑戰巨觀政策。有人說,次貸危機是美國經濟得了一次感冒,有人說,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非典”,也有人說,全球經濟很可能會受到傳染,……通過美國的次貸危機我們能悟到什麼?究竟何謂次貸?何謂次債?為什麼一個小小的金融工具引爆了全球震盪?誰在這場災難中受創最重?誰竟然從中發了“大財”?“前車覆,後車戒”,中國的房地產和金融系統,應該怎樣防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經濟很可能會受到美國經濟"非典"傳染,通過美國的次貸危機我們能悟到什麼?

作者簡介

辛喬利,獲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MBA學位,在駐美金融機構供職8年,任國有銀行紐約代表處首席代表;廣泛涉足美國主要金融機構及財富500強企業;參與私募股權基金設計、談判以及銀團貸款;組織國有銀行高管培訓。目前主要從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工作。孫兆東,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獲中國期貸執業資格。曾專赴華爾街,與國際知名投行和商行進行項目合作。多年從事投行及商行的經營管理,參與國內企業海外上市、全球債券發行、資產證券化、短期融資券、抵債資產監管及賬戶管理等項目。目前主要從事股本及債務融資、併購重組、金融運行與貨幣政策等方面的實務操作和理論研究。

媒體評論

我當時也了解到一些次級抵押貸款的問題,但我確實沒有意識到這種融資行為的嚴重後果,大約到了2005年末或2006年初,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更沒想到它會引發如此大範圍的市場震盪。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住房抵押貸款平滑了消費對於當前收入的依賴,降低了短期利率的影響。
——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
我們在美國和全球所看到的房市崩潰所造成的影響,最核心的原因是沒能認識到住房泡沫,如果人們沒有意識到有風險,那么風險防範又從何說起呢?
——

目錄

序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引爆緒論 金融危機總是在最薄弱環節爆發第一篇 次貸危機爆發 1.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颶風新世紀金融公司埋了什麼樣的“雷”找錯支點的貝爾斯登基金“報警器”失靈的美林擱淺的“航空母艦”花旗 2.風暴摧垮的金融家看走了眼押錯了寶——孤獨的領導者奧尼爾外行到底能不能領導內行?——解不開煩惱的普林斯遭淘汰的不一定是弱者——為了瑞銀榮譽的烏夫利第二篇 次貸危機聚焦 1.聚焦美聯儲格林斯潘斯人已去,遺害猶在?伯南克真的改弦更張了嗎 2.聚焦大贏家未卜先知方能穩操勝券——預知次貸危機的保爾森大浪淘沙靠的不僅是運氣——笑著數錢的貝蘭克梵第三篇 次貸危機揭秘 1.揭秘次級貸款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次級抵押貸款的危機 2.揭秘次級債美國的次級債次級債的危機探因 3.揭秘從次級貸到次級債的危機金融產品的關聯與風險傳導多米諾效應與次級債危機附 參考文獻跋 大數法則為什麼會失靈——現代金融系統對風險管理的挑戰編後語

精彩書摘

1 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颶風美國次貸危機的故事可謂一波三折。2007年初,大西洋彼岸颳起了一場始料未及的“金融颶風”,以美國著名的住房按揭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為代表的貸款機構、以美林公司為代表的投資銀行,以及以花旗集團為代表的金融超市和以全球財富管理著稱的瑞銀集團成為這場“金融颶風”的直接風眼,同時,受這場“金融颶風”的影響,大大小小的對沖基金、海外投資者等都遭受了颶風的波及。眾多金融機構報露出的巨額虧損訊息,一時成為美國社會的熱點新聞,當時有人認為這只是美國金融的一次小感冒,也有人認為這是新一輪經濟危機的預兆。2007年下半年,有關報導和評論逐漸平息下來,人們似乎已經忘了次貸事件。然而,事情並沒有真正過去,2008年初,有關次貸危機的報導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不斷出現的報料提醒人們次貸危機仍在繼續。人們終於意識到對美國經濟來說,這決不是一場感冒。天知道還會發生什麼!次貸危機不應該被忽視,包括美國人在內。要看清楚整個事件,就應該回顧一下這場史無前例的“颶風”是如何被引發的。新世紀金融公司埋了什麼樣的“雷”埋地雷的人都有這么一種信念:這雷肯定炸不著自己。可總一旦地雷埋下去,到底炸著誰就不一定了。在只有高風險才有高收益的金融市場,從事高風險交易的人就是踏進雷區賺錢,不管是他自己埋的雷也好,還是別人埋的雷,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爆炸。新世紀的驚雷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2007年的這一天,當人們正為新春披上綠裝而忙碌的時候,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傳來了一則“驚雷”般的訊息。美國第二大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NewCenturyFinan—cial)宣布:公司從此不再發放新貸款,由於沒有現金付給摩根斯坦利、花旗和高盛等債權人,目前公司已收到上述債權人的催債致函。受此訊息影響,新世紀金融公司的股價立即做出反應,短期內跌至87美分,被證交所迅速停牌,企業瀕臨破產。從此,新世紀金融公司輝煌的一頁告一段落。新世紀金融公司成立於1995年,起初是由三位從事多年抵押貸款的專家組建,公司成立初期的資本金來自風險投資基金。該公司於1997年在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專營抵押貸款業務,曾被譽為抵押貸款市場中的耀眼新星,在《財富》雜誌評比的100家增長最快的公司中,排名在第12位。在美國,像新世紀這類的金融公司只能放貸款,不能吸收存款,其資金主要來源於金融機構和債券投資者,它的最具特色的業務是向那些低收入、個人信譽等級低、不符合一般貸款條件的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貸款。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該公司承諾對客戶有關貸款申請,在12秒內予以答覆,這開創了抵押貸款行業內的先河。為了講求效率,追求業務增長,公司還不惜降低了貸款標準。新世紀金融公司除了利用分支機構、網路和客戶服務呼叫中心(CallCenter)外,行銷客戶更主要的手段是利用獨立的抵押貸款經紀商。這些經紀商通常是規模很小的公司,經紀人出去尋找客戶,向其介紹可提供的各類貸款,收取貸款初始處理費。2007年初在美國就有50000多家類似的經紀商機構,參與了60%以上的住房貸款,而且這些經紀商往往是大型抵押貸款公司和金融機構的爭奪對象,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分銷渠道。新世紀金融公司所以能爭得更多的份額主要靠的是效率和便利,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方面。拉客戶就如拉壯丁在市場一片火熱的形勢下,最大限度地擴大市場份額成為公司的主要戰略目標。新世紀金融公司將行銷客戶的工作外包給獨立經紀人,這使新世紀公司減少了員工和辦公成本,因此業務增長迅猛,很快成為了行業新星。但另一方面,新世紀公司也失去了對客戶資料審查的控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盲目追求數量,甚至不要貸款評估材料。過分依賴獨立經紀人給一些缺少職業道德的行銷人員提供了造假的機會,虛報貸款申請人收入和房屋估值的事情頻頻發生。弄虛作假的結果是一些借款者連第一筆還款都有困難,違約案件因此不斷攀升。一位70歲的老人希勒里(Hillery)的經歷,正是新世紀金融公司的業務運作方式的典型案例。老人希勒里生活在加州,她原本已經有了一套三室的房子,每月還貸款952美元,對她來說已屬不易。但是,新世紀金融公司的行銷員打電話勸說她接受新世紀公司提供的“老年人貸款計畫”,對現有抵押貸款進行再融資。這種貸款最誘人的條件是前幾年不需支付任何費用,而事實是當這位老人拿到33萬美元浮動利率貸款後,每月要支付2200美元的月供。2006年12月,希勒里未能按期付月供,她收到了新世紀金融公司發出的收房通知。希勒里無奈聘請了律師,律師經與新世紀金融公司協商,該公司答應退還費用並提前取消貸款,但是前提條件是老人必須找到可提供新的貸款的公司。希勒里的律師對新世紀公司如此不負責任的做法非常氣憤,更令他不解的是作為全美第二大的抵押貸款專業公司,一份收入欄空白的貸款申請竟然也通過了各部門的審批。事實上,新世紀金融公司在向信用差和收入占負債比率高的客戶提供貸款這一方面走得太遠了。隨著還款違約率的上升,不良率也越來越增加,融資方面逐漸出現了問題,公司難以駕馭,在公司風險防範方面出現的大漏洞,最終使該公司從興旺走向衰敗。在新世紀金融公司興衰的背後,也能反映出華爾街的經紀公司和避險基金在資金方面對次級貸款公司的支撐。這些公司,通過收購貸款並進行證券化運作,將次級債出售給全球投資者。次級抵押貸款公司的業務增長同華爾街的巧妙運作密不可分,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是過分依賴華爾街的。新世紀金融公司在運作結構上,也採取了房地產投資信託的模式,根據規定信託必須拿出大部分收益進行分紅。這也意味著為了維持業務的正常運轉,公司要經常光顧華爾街籌集資金,由此,新世紀金融公司也成為華爾街的寵兒。2006年美國的銀行和華爾街的證券公司,僅從承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方面的手續費收入就高達26億美元,這比2001年增長了一倍,同時,這些機構還為新世紀金融公司這類機構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短期信貸資金支持,維持其增長。在火爆的房市帶動下,房屋價格直線上升。2005年,美國房價升到了27年來的新高,次級抵押貸款規模也隨之迅速擴大,2006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貸款餘額達到6000億美元,占全部抵押貸款市場的20%,而2001年只占5%。新世紀金融公司2006年共發放516億美元次級貸款,被《華爾街日報》列為年度表現最佳的公司之一,在興旺的市場條件下,新世紀金融公司一躍坐上了全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第二把交椅。然而,好景不長,再好的市場也是有周期的。在市場好時,那些還款有問題的借款人可以迅速將房子賣掉,除還款外還可賺一筆錢;或者採取條件較優惠的再次貸款的方式,也不至於資金斷鏈。當市場條件惡化時,大量的潛在問題則浮上了水面。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的儲蓄與貸款機構大規模擴展業務,涉足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引發了大量不良貸款,其後得到政府的解救,但這塊市場迅速被專業金融公司所占領,它們成為市場的主力軍。打回原形新世紀金融公司在金融機構和華爾街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的強大支持下,為了追求利潤增長,在房屋市場一片大好時放鬆了風險控制,在爭得市場的同時,最終也為自己釀成了無法挽回的苦果。截至2007年1月份,新世紀金融公司共發放貸款42億美元,其中81%是次級抵押貸款。2007年3月初,新世紀金融公司被監管當局宣布成為兩起犯罪調查的對象。負責公司外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是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調查後它對該公司能否繼續經營的能力表示了懷疑。公司股票聞訊後大跌,公司只好宣布不再接受新的次級貸款申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