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神藥叉女》

《樹神藥叉女》

《樹神藥叉女》儘管整個雕塑表面保持了早期佛教美術時期的粗劣,但充分體現了永恆女性的本質和生命的活力,把生殖崇拜和苦行的宗教融為一體,體現了人體美與宗教精神相結合的印度美術的獨特面貌。

樹神藥叉女

《樹神藥叉女》《樹神藥叉女》

《樹神藥叉女》,砂石,高約1.5米,約公元前一世紀,印度桑奇大塔東門。

古代印度早期王朝的人物雕像中,多半是印度民間信仰的藥叉藥叉女,藥叉是男性的精靈,藥叉女是女性的精靈。他們起源很早,是古代印度人對生殖崇拜的產物,也是大地萬物原生力量的化身,作為古印度民間自然的神而受到崇拜。源於人們對生殖的崇拜,藥叉女的形象一般都是誇張的女性豐腴人體,並已升華為古代印度女性美的標本。藥叉女雕像與古希臘維納斯像、中國秦朝兵馬俑都堪稱文明古國人物雕像的傑作。

桑奇大塔位於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爾附近,是印度早期佛教塔式建築的典範之作,始建於公元前三世紀,後經多次擴建。大塔直徑約36.6米,高約16.5米,周圍有四座塔門,都是用砂石雕刻而成,高約10米。塔門上的雕刻則匯集了印度早期佛教藝術的精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於大塔東門北側立柱和第三道橫樑末端交角處的《樹神藥叉女》,被公認為桑奇乃至整個印度雕刻中最美的女性雕像之一。這個樹神藥叉女,雙臂攀著芒果樹枝,縱身向外傾斜,好似凌空飄蕩,活潑可愛。她是芒果樹的精靈,生殖力的化身,身體豐滿而圓潤,女性特徵得到了一定的誇張。與其他的同類雕塑相比,最可貴的是她突破了正面直立的呆板拘謹的造型,頭向右傾側,胸部向左扭轉,而臀部有像右突出,全身構成富有節奏感、韻律感的S型曲線。這種曲線形式後來發展成為塑造印度標準女性人體美的規範,被稱為“三屈式”。儘管整個雕塑表面保持了早期佛教美術時期的粗劣,但充分體現了永恆女性的本質和生命的活力,把生殖崇拜和苦行的宗教融為一體,體現了人體美與宗教精神相結合的印度美術的獨特面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