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爺爺的孫子兵法》

《樂爺爺的孫子兵法》

《樂爺爺的孫子兵法》,作者是樂善耀,由親職教育出版社於2010年1月1日出版。這是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寫就的一本“親孫教育”書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樂爺爺的“孫子兵法”
分類:親職教育
作者:樂善耀
樂爺爺的“孫子兵法”樂爺爺的“孫子兵法”

開本:16K
頁數:232
出版時間:2010年1月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09-5896-4

[內容簡介]

這是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寫就的一本“親孫教育”書籍。作者將自己研究親職教育的成果付之於孫輩教育的實踐。在解決隔代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成功隔代教育的條件和特點等方面,真實地隔代教育展現在讀者面前,並為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方法、對策和建議。

[作者介紹]

樂善耀,上海親職教育研究會培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現職】樂善耀上海五角星親子進修學校校長、現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CEPSP親職教育項目專家、中國親職教育研究會專家講師團成員、上海親職教育研究會培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曾任】原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親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社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推薦]

本書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親職教育原創作品,也是華文天下首次重點推出的素質教育圖書。在家教書泛濫的今天,這本書從專業性、實用性、深刻性及可讀性方面,都顯示出卓越的品質。
本書緊貼當下生活,講了“三個家庭,兩個大人,四位老人”共同聚焦下成長的一代的教育引發人們的深思,作者從“三個家庭,兩個大人,四位老人”這一社會敏感的問題為出發點,它讓人們看到,親職教育中“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衝突,原來潛伏著人們都忽視的問題,例如老人如何轉換角色,當好配角,如何處理好與兒女的關係,與孫輩的關係,與親家的關係這三個關係。祖輩如何與自己兒女之間要相互學習,共同學習,跨越“代溝”,形成合力等等。為其提出有效的方法,解決教育觀念和方法上的碰撞與衝突等問題。
許多被人們忽略的小事,正是這一典型親職教育中最重要的良機。它讓祖輩反思、醒悟,讓父輩茅塞頓開。這本書能引起一場中國親職教育的革命,改變很多隔代教育中的錯誤觀點。從而營造一個兩代人溝通分享、優勢互補的親職教育環境!

[圖書目錄]

自序讓每個老人“開心、開明、開竅”
讓“孫輩教育”回歸自然
第一招:三件法寶
第二招:“幾何課”
第三招:三步“圓舞曲”
第四招:“加、減、乘、除”
第五招:多點“正向”傳染
第六招:玩出名堂
第七招:吃出規矩
第八招:讀出新意
第九招:快樂閱讀
第十招:三個“輪子”一起轉
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IQ與EQ
第十一招:播撒記憶力的種子
第十二招:播撒注意力的種子
第十三招:播撒表達力的種子
第十四招:播撒合群力的種子
第十五招:播撒觀察力的種子
第十六招:播撒想像力的種子
第十七招:播撒意志力的種子
第十八招:播撒自制力的種子
第十九招:播撒自信力的種子
第二十招:播撒創造力的種子
第二十一招:播撒審美力的種子
把“三開”陽光灑進老人心靈
第二十二招:主人+客人+僕人
第二十三招:開心!開明!開竅!
第二十四招:三支“溫度計”
第二十五招:到位,不越位
第二十六招:“兩難”不難
第二十七招:一起成長
第二十八招:當好配角
第二十九招:無縫的“銜接”
第三十招:處理好“三種關係”
第三十一招:把成長的權利交給孩子
第三十二招:形成“合力”
第三十三招:守住“底線”
第三十四招:四種精神
第三十五招:學習型家庭
親職教育的環境更加寬鬆和諧
第三十六招:種一棵“尊重樹”
第三十七招:種一棵“關愛樹”
第三十八招:種一棵“責任樹”
第三十九招:種一棵“分享樹”
第四十招:種一棵“感恩樹”
第四十一招:種一棵“欣賞樹”
第四十二招:種一棵“溝通樹”
第四十三招:種一棵“理解樹”
第四十四招:種一棵“反思樹”
第四十五招:種一棵“微笑樹
後記從女兒的爸爸到外孫的外公

[精彩試讀]

第十七招:播撒意志力的種子
去年的冬天,是上海歷史上最寒冷的一個冬天。也許孩子是溫室里的花朵太嬌嫩,也許剛進幼稚園不適應那裡的集體生活,所以,只要氣溫下降,小外孫犢犢便感冒咳嗽,開始大家不重視,他的咳嗽怎么老是不見痊癒?去新華醫院看專家門診,經醫生診斷:他得了肺炎!於是吃藥吊針成了他每天生活必須去跨過的一個坎。
根據醫生要求,每日三餐的飯後,犢犢必須吃四種藥:紅藥、白藥、灰藥、黑藥,於是,媽媽把三種顏色藥片碾碎,倒上紅色的藥水,放在裝著調匙的碗裡。犢犢望著紅紅的藥、白白的藥、灰灰的藥、黑黑的藥,眼睛裡一汪淚水:“媽媽,我怕苦!媽媽,我怕苦!”媽媽開始給他做思想工作:“犢犢,你現在生病了,只有把這藥吃下去,你的病才會好。知道嗎?”“我怕苦……”“你是男子漢,我們不怕苦,勇敢一點,只要嘴巴一張,一直咽下去,很快就不苦了。”犢犢捧著藥哭著,哭得很傷心,但也很無助。他想不吃,但家裡誰也不讓步,大家相持著,孩子的哭聲像一把小刀割著爸爸媽媽的心。他一邊哭,一邊觀察我們的神態,看爸爸媽媽如此堅決,總希望在外公外婆身上找到一個“防空洞”或者“保護傘”,然而我們之間早已建立了一條“統一戰線”,他無法找到任何一個縫隙。就這樣,他媽媽用半個小時的耐心,融化了孩子的膽怯和懦弱,全家上下堅定不移的決心似乎給了他一種“不怕苦”的勇氣和力量。他抹掉眼淚,一口氣喝完了藥,全家歡呼起來,媽媽把他抱在懷裡親他、誇他,我給他的手背上獎了一個紅紅的五角星。從此以後,犢犢吃藥開始變得很自覺了。
我們全家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孩子通過這次生病,似乎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許多。每當在我抱著他去醫院打吊針的路上,我一邊不斷強化他吃藥勇敢的表現,一邊也告訴他打針是有點疼,但不過像被蚊子咬一了口,你越怕,它越疼;你越勇敢,它就不疼了。犢犢聽著我的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走進醫院,沿著自動扶梯,來到注射大廳,按照預約的號碼,我把犢犢抱到床上,按照護士的要求,脫去他的外衣,挽起他的袖管,將他的手臂伸直,這時,犢犢望著穿著白大褂的護士,望著她手中的針筒和一袋藥水,他知道:針馬上要扎進他的手臂了,“疼”馬上要開始了。他有點怕,他想哭,但看了看我,看到了我的眼神:勇敢!男子漢!似乎明白了許多。護士按住犢犢的手臂,針頭很快進去了,藥液進入他的血管,他沒有哭出聲,但眼淚嘩嘩地流出來了。
我知道他很疼,他怕疼,但他忍著,他要當個小小的男子漢,他最終沒有哭出聲音來。他把整個頭埋在我的懷裡,我雙手緊緊地摟著他,給他一種力量,似乎告訴他:有外公在,你什麼也不怕了!
今天的獨生子女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怕苦、怕累、怕這、怕那。如果今天的孩子意志薄弱,耐力差,做事不能長久,雖然事事“知之”,不能“行之”,更不能“持之”。將來走上社會必敗無疑。
意志力,表現為一個人實現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直至人生目標的重要品質,同時也是一個人克服困難、跨越障礙、解決矛盾的心智力量。愛迪生說: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惡劣到什麼地步,他的初衷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後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成功並非唾手可得,成功也不是別人雙手奉送的,成功靠的是堅強意志、矢志不渝的堅貞、持之以恆的耐久。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成功的心理品質,堅韌不拔的品質。今天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在競爭中取勝,靠的是什麼?不是力量,而是韌性。毅力和恆心,一句話:意志力。
…………………………………………………………………………………………………
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小就變得堅強起來?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呢?
1.父母要做堅強的榜樣,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堅強。
當我們碰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更不能唉聲嘆氣,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大人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
2.給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
每年一個大目標,每月一個中目標,每周一個小目標。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積小勝為大勝。在克服困難、磨鍊意志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為孩子設定必要的障礙。
例如:布置一些比較累、比較髒的家務;去完成一點難度較高的事情,當然障礙可以故意設定,但也可以從家庭生活實際情況出發。
4.鼓勵孩子自我訓練。
讓孩子在改變自我、完善自我過程中,戰勝自身的畏首畏尾、膽怯、懦弱的一面。為了克服自己懶惰的壞毛病,可以採用每天堅持早鍛鍊,不睡懶覺。為了鍛鍊自己膽量,參加社區活動,在集體中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5.讓孩子學會生活,把握自己。
首先讓孩子學會做家務,學會生活自理,不要事事依賴父母,父母不要越俎代庖,成為孩子的拐杖。
6.給孩子一些劣性刺激
如果孩子挑食,浪費糧食,給孩子一點飢餓感;如果孩子有驕、嬌二氣,讓他在生活中吃點苦,懂得今天幸福來之不易;在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必要時也要讓孩子感受一下批評的滋味;如果孩子經常粗心、丟三落四、忘這忘那,應該讓他自己去接受自然的懲罰
第二十二招:開心!開明!開竅!
今天,隨著社會飛速發展,第一代獨生子女已成為第二代獨生子女的爸爸媽媽,祖輩養育第三代已成為我國不可忽視的一種社會現象。
據調查顯示:上海市祖輩參與孫輩養育已占全市家庭的88.9%,當然,每個家庭參與模式各不相同,有早送夜接模式,占47%;有全天候模式,占31%;有日進夜出模式,占4%;有其他模式,占16%。
不管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一旦進入角色,既為自己升格為祖輩而激動興奮,當然個個都能從自己切身體驗說出自己開心的理由,其中包括:享受了天倫之樂;豐富了生活內容;看到孫輩一天天健康成長,活潑可愛;也為子女排憂解難,分挑家庭重擔;體現了自身價值。但時間長了,煩心的事又不可避免,其中包括:自己年老體衰,精力不濟;老人的教育觀念畢竟陳舊,又缺少科學的教養方法;新舊觀念難免會發生碰撞,與子女又難以溝通與協調;本人又沒有自由空間,甚至還有被“套牢”的感覺。
我們每位老年朋友都應爭當現代的“三開”爺爺奶奶,何謂“三開”?
第一是“開心”。
我們要笑口常開,快樂生活每一天。在享受天倫之樂中,感受生活的樂趣。
第二是“開明”。
要有自知之明,祖輩教育有很多弊端,老人受傳統觀念束縛,接受新觀念新事物比年輕人慢;在教育觀念上經常會發生兩代人之間的碰撞與衝突;在處理“養與教”的關係上,“重養輕教”,甚至“只養不教”,老人對第三代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百依百順、限制保護、倚老賣老、錯位越位。祖輩要向小輩學習,要跨越“代溝”,兩代人之間要多溝通,多理解,多包容,才能和諧相處,相互尊重。
第三是“開竅”。
如何才能使自己開竅?在終身學習,不斷充電中開竅;在向年輕人學習中,在跨越代溝中開竅;教養孫輩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百依百順不行,過度保護不行。只有學習,掌握教育的規律,才能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充分發揮自己作為孫輩的榜樣的示範作用;在兒女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要發揮好輔助配角作用,不越俎代庖;向自己的下一代學習,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媒體書評]

這是一本充滿教育智慧的書,不但提供了高超的教育技巧和具體的現實案例,還輕鬆化解了隔代教育與父母教育之間潛在的觀念衝突,使老人們更好地與年輕一代和諧相處,變得“開心、開明、開竅”,更充分而長久地享受天倫之樂。
——《中國教育報》編輯張貴勇
樂老師在《孫子兵法》中就是憑著豁朗的心態,記錄下孫輩成長中的富有情趣的那些片段,然後加以巧妙整合、梳理與提煉,為家長們支招。如果再深入地探討,不難發現樂老師“招數”的核心就是,教育要回歸自然,要尊重生活。
——《上海教育》雜誌社副總編輯,《中國教育》報上海記者站記者沈祖芸
如何讓更多的家庭成為優秀的隔代教養家庭,充分發揮隔代教養的優勢,避免其不足,這是每個“三代同堂”家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樂老師的“孫子兵法”既擺正了祖輩的位置,又給祖輩和父輩許多合理有效的建議,真正做到了“隔代不隔心”,是不可多得的孫輩教育指導讀物。
——《親職教育》雜誌社編輯部副主任何彩琰
《樂善耀的孫子兵法》的問世,對正在家庭中為子女分擔養育第三代職責的祖輩而言,無疑是一本值得仔細閱讀的好書。“隔代養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親職教育專家樂老師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總結而成的養育方法,既體現了祖輩對兒孫的融融親情,但不越俎代庖,不遷就溺愛,更不固執己見……提倡以“開明、開心、開竅”的方式享受天倫之樂。全書通俗、智慧、趣味,操作性甚強,實為隔代養育的範本。
——《新民晚報》社區版家庭周刊“大手小手”編輯周梅群
尊敬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想對你們說,當你在教育孩子上感到無奈的時候,你不仿讀一下《樂善耀的孫子兵法》,而且看得越及時越好,他的45招一定能帶給你啟發,並讓你受益匪淺……
——《少年日報》主任、新聞主編張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