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榮》

《楊子榮》

《楊子榮》是由王曉民導演的一部電視連續劇。該劇於1999年在大陸上映。

基本信息

影片資料

楊子榮 (1999) (Yang,Zirong)

《楊子榮》《楊子榮》

導 演:王曉民
編 劇:谷辦華
主 演:馬倫 袁霞
上 映:1999年11月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電視劇(連續劇)

故事梗概

楊子榮 (1999)故事梗概
楊宗貴1945年離家參軍,改名為楊子榮,在東北剿匪戰爭中,他假扮土匪,被同鄉認為當了土匪。楊子榮英勇犧牲後,真名和原籍一直不詳。同鄉回老家將楊宗貴當土匪的訊息告訴了村里,他的家人被誤認為是匪屬。在楊子榮犧牲所在地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查清楊子榮就是楊宗貴。

幕後花絮與評論

楊子榮 (1999)幕後花絮與評論
懷念我的戰友谷辦華先生 王曉民 2005年2月23日21時我的手機傳出了簡訊提示音,我取出手機,是辦

《楊子榮》《楊子榮》
華發給我的簡訊: 子曰祿榮 (註:楊子榮烈士字子榮,其兄字子祿) 宗載福貴 (註: 楊子榮烈士名楊宗貴,其兄楊宗福) 辦理中華 (註:電影楊子榮編劇谷辦華) 曉喻萬民 (註:電影楊子榮導演王曉民) 春風習習 戰鼓聲聲 鐵馬金戈 催我前行 同心同德 再創永恆 友人看了不解其意,我作了詮釋:簡訊的第一句藏了英雄楊子榮烈士兄弟兩人的字:楊子祿、楊子榮。第二句藏了楊子榮烈士兄弟兩人的名:楊子榮烈士名為楊宗貴,其兄名為楊宗福。第三句藏了辦華的名字,第四句藏了我的名字:曉民。因為他作為電影《楊子榮》的編劇,我作為導演,我們同是楊子榮所在部隊的戰友,又一同合作完成了電影《楊子榮》的創作與拍攝,他把楊子榮兄弟同時寫在簡訊里,事實上是把我們二人比作了兄弟。 春風習習,戰鼓聲聲,鐵馬金戈,催我前行……我們兄弟二人還有一部合作的影片尚未完成:那就是故事片《喜鵲》。 影片《楊子榮》榮獲中國電視電影首屆百合獎,我們要讓《喜鵲》再上一個台階,辦華兄在激勵自己,也在激勵我要同心同德再創永恆……我收到簡訊的時間是2005年2月23日21時19分52秒。然而短短的三個月後,5月26日,雄心勃勃的他卻溘然辭世,讓我始料不及…… 辦華兄剛剛53歲,剛剛從集團軍後勤政治處的繁雜工作中解脫出來,該盡興的施展才華去創作更多的作品了……我期待著……期待著他的新作品問世……卻等來了噩耗!我和辦華兄的第一次合作是1984年,那時我剛剛從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五年的大學生活讓我充滿了不可遏制的創作衝動,但我沒有直接進入電影廠,而是回到了我的老部隊,到連隊當了一名副指導員,沒有多久,集團軍政治部張明春主任下基層部隊檢查工作,發現了我,硬是把我“借”到了軍政治部宣傳處,當時集團軍正在組建電視中心,我自然就成了電視中心的導演,實際上,集團軍並沒有這個編制,我和宣傳處幹事許守信實際成了集團軍電視中心的奠基人,設備剛剛買來,我們一邊調試,一邊在軍黨委會議室後邊截出一部分建機房,一天天灰頭土臉的,機房還沒有建好,我就扛著機器下到師里去做一個專題片,在師里接待我的就是師宣傳科長谷辦華,他同時也是這部專題片的撰稿。我們一見如故,談了很多很多,當然我們創作合作也非常默契,專題片《更上一層樓》獲得了好評!谷辦華說影片《楊子榮》是他第一次觸“電”,其實確切的說,他從專題片《更上一層樓》就已經開始觸“電”了,雖說是電視專題片,但是他聽我講鏡頭語言,講電影技法,講蒙太奇,興致勃勃。那時我們就講好了,將來我們要合作搞電影,搞故事片…… 辦華是一個才子,也是一個珍惜才華的好領導,記得我們為北京軍區拍攝一個專題片,片名已經不記得了,在步兵團的一個普通的連隊里,一個即將復員的小戰士引起了谷辦華的關注,小戰士背包已經打好了,即將踏上返鄉的歸途,辦華從另外一個戰士的嘴裡得知這個小戰士通過自學,有很高的理論水平,曾有一篇與人合作的理論文章,被紅旗雜誌選用了。得知這個訊息,辦華坐不住了,部隊需要這樣的人才,他硬是找團里領導把這個戰士留了下來,有人問他非親非故,圖的什麼?他回答,圖的是部隊的正規化建設。 以後,我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導演創作室工作,做電影《巍巍崑崙》繼而是《中國霸王花》然後是《大決戰》長年奔波在外景地,而辦華兄則調到了軍里搞軍史,我們一度見面很少,只是電話聯絡一下,偶爾我去保定,或他來北京,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在這個時候,辦華兄給我送來了他的中篇小說集《春潮帶雨》、《嫁妝》。他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一直不停的默默的耕耘著。 那是一個雨天,雨下得很大,辦華兄突然出現在八一廠我的家裡,他興奮的告訴我:八一電影製片廠主管文學部的王慶生副廠長到解放軍文藝社去挖題材,文藝社推薦了他的傳記文學《楊子榮》,慶生廠長一看就拍板:“搞!”責任編輯也是我的好友:八一廠文學部的施韜,是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辦華兄的大作:傳記文學《楊子榮》。我真為我有這樣一個戰友,一個勤奮的老兄而感到驕傲,那一天我們坐在一起喝了很多酒!辦華兄不勝酒力,喝得面紅耳赤,說了很多豪言壯語,我被他感染了,於是我被卷進了電影《楊子榮》的創作。 那個夏天,天氣異常的悶熱,我把自己關在家裡,關進了楊子榮的世界裡,真是辦華兄的創作狀態、勤奮精神激勵著我,在小屋裡,悶過了三伏。那一段時間,辦華兄、施韜和我經常一起坐在慶生廠長的辦公室里,慶生廠長給我們提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這為以後影片《楊子榮》的成功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終於劇本寫好了,大家一致看好,不想此項目卻因其它完全與創作無關的原因被擱置了起來……。之後,慶生廠長調走了,小我十歲的文學編輯施韜在轉業以後因病故去了,電影《楊子榮》徹底擱淺了…… 九三年年底,我離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終於可以自己作主拍攝自己想拍的影片了,我第一部就選定了電影《楊子榮》。 拍攝異常艱辛,在山東牟平楊子榮的家鄉拍攝結束後,還要轉場到楊子榮烈士的犧牲地:牡丹江海林縣,我們原計畫從煙臺乘船到大連,再從大連開車至牡丹江,船票都買好了,我們一行共六台汽車,近四十人,包括全部的設備、器材,浩浩蕩蕩向碼頭開去,不想此時一台汽車的暖氣卻出了故障,沒有了暖氣,到東北牡丹江的一路將是一個極其艱苦的路程,畢竟要在車裡一動不動的坐上兩天,我猶豫了,我不忍心十幾個兄弟姐妹在嚴寒中跋涉……畢竟東北的冬天太冷,沒有暖氣人根本吃不消,我臨時決定走陸路,到秦皇島換車。攝製組的兄弟姐妹們來要求:我們有的是八路的棉軍裝,有的是土匪們的皮大衣、皮大氅,我們可以都裹在身上……起碼在船上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很多人來找我強烈要求坐船走,真是鬼使神差,我執意著不肯,堅持走陸路。殊不知我的固執竟然挽救了我的攝製組,挽救了我們大家的性命,保住了我的車輛、設備和第一階段拍攝的成果,……因為我們買的船票正是“11·24海難”的遇難船隻:“大舜號”。 攝製組的車隊剛剛走到天津,我們就收到了“大舜號” 遇難的噩耗!大家無不倒吸一口涼氣。我告訴了辦華兄,他說:是楊子榮的在天之靈保護著你們,曉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辦華兄的預言應驗了。我們冒著東北零下四十幾度的嚴寒,頂著呼嘯的大煙炮,完成了影片的拍攝。我們果然看到了後福。中國第一屆電視電影百合獎的獲獎名單里,兩次出現了我的公司,我們拍攝的兩部影片《楊子榮》, 《信天游》雙雙獲獎。也應了辦華兄的豪言壯語!得了獎之後,辦華兄又把他的小說《喜鵲》給了我,我一口氣讀完,又是一個讓我激動不已的作品,我深深地被辦華兄筆下的小人物打動了,在抗日戰爭的大背景下,一個妓女用她的全部的愛撫育了一個孤兒:喜鵲。她悉心呵護著這個小小的生命,生怕她重複自己的悲劇人生,然而,她在那樣一個社會裡,她太微不足道了,她的抗爭顯得那樣無力,她無可奈何。喜鵲長大了,喜鵲太出眾了,於是喜鵲注定躲不過這一劫,然而,為救一個八路軍傷員,喜鵲捨身取義……小說讀過後,讓人感慨萬千!這是一個必須要拍電影的作品。也是一個注定要得獎的作品,但這種非常人性的、又有一些大膽突破的小說,立項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兩個妓女的故事,像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 。又不是《羊脂球》他寫的是人性,他寫的是真情。但畢竟是“非主流”,畢竟主角是兩個妓女……沒有立項,資金的籌措就要困難得多。而我認為這絕對是一部應當獲獎的影片,面對辦華兄的重託,我想,我沒有理由草草開機,絕不能由於我的不經意,糟蹋了一個好劇本。我期待著,期待著時機成熟,我期待著《喜鵲》拍成一個獲大獎的影片……這是我欠下辦華兄的一份大情,我想,我遲早是要還的。本想跟他共同迎接喜鵲成功的喜悅,可他卻匆匆地走了,我們最後的一次聯絡,就是此文開頭的那封簡訊:竟成了臨別贈言。 戰友王霞帶著她的新著《生死關頭》來看我,我突然想起,我和王霞就是在辦華兄家裡相識、相交,成為好朋友的。如今碩果纍纍的作家,當年在集團軍“鐵流文工團”擔任編導,恰逢我去保定,來到辦華家。她也剛好到辦華家裡談軍史節目的創作,碰到了我,辦華介紹我們認識了。之後我們一直來往不斷。她每每有新的大作,總要給我送上一本。一時間我懊悔不及,我專程開車去保定參加辦華兄的追悼會,竟然忘記了通知王霞,當我把此噩耗告知王霞:她吃驚的眼裡充滿了淚水。當時文工團的年輕編導,如今馳騁文壇的專業作家談起谷辦華也是有太多太多的話……寫這篇文章時,我給王霞打了一個電話,她又遠在湖北,住在一個團隊里採訪,她表示,她也要寫一篇小小的文章,紀念我們這個兄長。 春去冬來,辦華兄離開我們整整半年了,想起我們合作的日子,想起我們一起工作的瞬間,太多的感慨!辦華兄的音容笑貌,還歷歷在目。我知道,辦華兄有太多太多的計畫還未完成……他給戰友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遺憾,他給家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遺憾。可能還有一點令人欣慰的,就是我還有可能代他完成他的一個夙願:那就是電影《喜鵲》。我期待著這個時機成熟…… 辦華兄安息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