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憶故人

桃源憶故人

《桃源憶故人》是北宋詩人秦觀作的一首詩詞。此首寫困居高樓深院,與外界隔絕的婦女。長夜漫漫,誰與共處?而“枕衾鴛鳳”,最易惹人愁思。和衣悶臥,剛入夢境,卻又被城頭角聲驚醒。唯見窗外月華霜重,又斷續傳來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聽。這首詞抒寫了幽閨深鎖,獨居無聊的苦悶。情思纏綿,意境淒婉。

作品原文

桃源憶故人秦觀
玉樓①深鎖薄情種,清夜悠悠②誰共?
羞見枕衾鴛鳳,悶則和衣擁。
無端③畫角嚴城④動,驚破一番新夢。
窗外月華霜重,聽徹梅花弄⑤。

作品注釋

①玉樓:指華麗的樓台。一本作“秦樓”。
②悠悠:長久之意。
③無端:無緣無故的意思。
④嚴城:戒備森嚴的城市。
⑤弄:樂曲。

作品鑑賞

秦觀詞的基本風格為雅麗,然亦有少量俚俗之作。此詞既俚又雅,堪稱雅俗共賞。調名《桃源憶故人》,詞旨與調名相應,亦在於“憶故人”,因此明人李攀龍評曰:“形容冬夜景色惱人,夢寐不成。其憶故人之情,亦輾轉反側矣。”(《草堂詩餘雋》卷四引)當然這裡所說的是桃源仙洞中的故人,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朋友,而是指自己的夫婿。這首詞描寫思婦長夜孤苦難耐、夜不能寐的情狀,“玉樓深鎖薄情種”,意謂詞中女子被薄情郎深鎖於玉樓之中。中國傳統文學中,一般稱男子為薄情郎或薄倖,這裡“薄情種”概指女子夫婿。古代女子藏於深閨之中,與外界極少接觸,遇到夫婿外出,自有被深鎖玉樓之感了。
在介紹環境、引出人物之後,便以情語抒寫長夜難眠的心境。“清夜”,寫夜間的清冷岑寂:“悠悠”,狀夜晚的漫長。悠悠清夜,閨人獨處,倍覺淒涼。而著以“誰共”二字,則更加突出了人物孤棲之苦。又以問句出之,便漸漸逗出相思之意。此時她唯見一床繡有鴛鴦的錦被、一雙繡有鳳凰的枕頭。鳳凰鴛鴦,皆為偶禽,而如今伊人獨對舊物,形成強烈的對比,辛辣的諷刺。詞中說是“羞見”。羞,猶怕也。這“羞見”二字用得特別好,既通俗,又準確。以“羞見枕衾鴛鳳”烘托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極為貼切。歇拍“悶則和衣擁”,清人彭孫遹《金粟詞話》評曰:“詞人用語助入詞者甚多,入艷詞者絕少。惟秦少游‘悶則和衣擁’,新奇之甚。用‘則’字亦僅見此詞。”他說的是用“則”字這個語助詞寫艷詞,以少游最為新奇。“則”是俚語,少游這裡用了,就顯得真摯、貼切,富有生活氣息。“悶”字這裡更具深意,主人翁因為被玉樓深鎖,因為無人共度長夜,更怕見到成雙作對的“枕衾鴛鳳”而更感孤單,所以心頭感到很悶。悶而無可排解,只得和衣擁衾而臥。因此這一句是上片的結穴所在。
下片開始二句“無端畫角嚴城動,驚破一番新夢”。說主人公剛剛入夢,就被城門樓上傳來的畫角聲驚醒了。從語言上看,這兩句與上片風格有異,因為它並不俚俗,而略帶雅麗。“驚破一番新夢”,意境類李清照《念媽嬌》詞中的“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夢醒之後又如何呢?詞人宕開一筆,從室內寫到室外。
室外的景象,同樣寫得很清冷,但語言卻變得更為雅麗一些。此刻已到深夜,月亮灑下一片清光,地上鋪著濃重的白霜。月冷霜寒,境界何其淒清!這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寫照,即王國維《人間詞話》所云“有我之境”是也。此境界中,剛聽罷嚴城中傳來的悽厲畫角聲的主人公又聽到一陣哀怨的樂曲。“梅花弄”,即《梅花三弄》,漢橫吹曲名,本屬笛中曲,後為琴曲,凡三疊,故稱《梅花三弄》。著一“徹”字,說明從頭至尾聽到最後一遍,其耿耿不寐,可以想見。這結尾二句,緊承“夢破”句意,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刻畫主人公長夜不眠的情景,語言清麗,情致雅逸。

作品集評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此詠古代仕女冬夜閨情。上段寫獨居的苦悶,下段寫百無聊賴的遠思。“深鎖”一語,揭露封建社會對婦女的迫害。“玉樓”,是她們狹隘孤清的天地。“多情”,是她多愁善感的人生。這句為全篇總冒,下即扣定冬夜寫。總之,一片淒涼境地,無限幽怨情思,宛轉描來,非常深刻。
況周頤《蕙風詞話》:若以少游詞論,直是初日芙蓉,曉風楊柳,倩麗之桃李,容猶當之有愧色焉。
夏敬觀曰:少游詞清麗婉約,辭情相稱,誦之迴腸盪氣,自是詞中上品(《吷庵手校淮海詞跋》)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作者簡介

作者小傳
婉約詞派的一流人物秦觀 婉約詞派的一流人物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少游,號 邗溝居士和淮海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文學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20歲,作《 浮山堰賦》。24 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其散文長於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於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 婉弱。”他是北宋後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歷來詞譽甚高,然而緣情婉轉,語多 淒黯。有的作品氣格較弱。代表作為《鵲橋仙》(纖雲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 山抹微雲)等。《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的名句(見《蓼園詞選》)。《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生平詳見《宋史》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其《 蠶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又善書法,小楷學鍾、王,姿媚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味,真、行學顏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高郵 文游台、秦觀讀書台、《秦郵帖》石刻、揚州雲山圖、“淮東第一觀”石刻,保存至今。 作品評述

《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詞集名。北宋秦觀(號淮海居士)作。三卷。見於《淮海集》中。又朱孝臧《疆村叢書》本,附朱氏所撰校記一卷。明末毛晉汲古閣刊本名《淮海詞》,一卷。(同上書) 近來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也。(晁無咎) 子瞻辭勝乎情,耆卿情勝乎辭。辭情相稱者,惟少游而已。(蔡伯世) 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耳,唐諸人不迨也。(陳後山) 秦詞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李易安) 少游詞雖婉美,然格力失之弱。(胡元任) 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張叔夏) 觀詞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流傳雖少,要為倚聲家一作手。(《四庫提要》)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開美成,導其先路;遠祖溫、韋,取其神不襲其貌,詞至是乃一變焉。然變而不失其正,遂令議者不病其變,而轉覺有不得不變者。後人動稱秦、柳,柳之視秦,為之奴隸而不足者,何可相提並論哉!(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