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

《格里格》

《格里格》是(德國)漢斯佩特.克萊曼所著, 齊歡欣翻譯, 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的音樂人物類圖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版(2009年8月1日)
叢書名: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
平裝:219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103033586
條形碼:9787103033586
商品尺寸:18x12x1cm
商品重量:200g
品牌:人民音樂出版社
ASIN:B002P4QYN6

內容簡介

《格里格》內容簡介:格里格,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音樂派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第一位獲得歐洲聲譽的作曲家。9歲開始作曲,1862年畢業於萊比錫音樂學院。在音樂創作上,他把西歐的音樂技術和19世紀浪漫樂派肖邦、舒曼、華格納等人和聲特點,與挪威民間音樂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北歐音樂風格。他為易卜生詩劇《培爾.金特》配樂中,《索爾維格》的旋律就和挪威民歌有著血緣關係。作為音樂家中的抒情詩人,格里格被稱為"北歐的蕭邦"。主要作品有樂曲:序曲《秋天》、《培爾·金特》組曲,弦樂組《從霍爾貝格時代》;鋼琴曲:《e小調奏鳴曲》、《抒情曲》10冊;合唱《在南方一座修道院門前》;戲劇音樂《西古爾德·約薩法爾》等。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漢斯佩特.克萊曼譯者:齊歡欣

目錄

前言
在卑爾根的童年與青少年時代
在萊比錫求學
卑爾根—哥本哈根—羅馬
奧斯陸
羅夫圖斯:一場危機的開始
分居與重歸於好:特羅爾德豪根
鞏固發展的年代
總結
注釋
年表
對格里格的評價
作品目錄
關於作者
鳴謝
圖片來源

序言

但這個挪威不只是因為人們骨子裡的那股勁
頭。那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國度……
——漢斯·海尼·雅恩《文集》
……他從未完全停留在自己所駐足的地方。
——赫爾曼·倫茨《被遺棄的房間》
當描寫很久以前的人物時,作者會受外部的影響,這種影響在作者所處的年代裡很明顯。所寫的對象離現在越久,這些影響就會越頑固地擠入觀察者的視野里,並最終有些像一個被默認的事實走到力求客觀的思考方式前。如果描寫一個藝術家,那么他的影響決定於世人對其作品的評價。這使人更難進行客觀研究,因為客觀研究與主觀評價在此很容易被混在一起。如果當時的原始資料非常多,並且它們的內容或許很明確,至少這樣描述起來會容易些。
正如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德國作曲家的代表,愛德華·格里格是挪威的代表。對格里格而言,客觀研究與主觀評價兩個特點在他身上都未體現。看來像信件或採訪報導這樣的真實證據並非絕對真實。這對格里格與對其他人都一樣。正如君特·德·布呂安所說,主觀性的文獻只表明人們當時所寫的內容,但不能證明他們是如何想的。許多關於格里格的公開的資料都未被研究,其餘的資料不對公眾開放,一部分易引起猜測與新的不安的資料還被封存起來。因此,這些資料的作用至今尚未得到評估,但人們也決不能高估它們的作用。(由於儲存設施不完備,一些資料可能已損壞。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們對格里格捐贈給其故鄉的遺產太不在意了?卑爾根的一級旅遊景點、特羅爾德豪根的格里格故居博物館的狀況也使人產生這樣的疑問。人們印象中,故居里不對公眾開放的閣樓被半私人化地使用,儘管在那兒堆放的格里格的資料還未被整理好。)
就像每個作曲家那樣,我們對愛德華·格里格的了解也主要來源於他的音樂作品。他的作品非常有名並保存完整,也可通過錄音來檢驗(這一點特別歸功於挪威的倡議)。但不是所有他的作品都聞名於世。按官方統計其中最多有五分之一的作品為人所知,但在挪威可能並非如此。一種很明顯的誤解認為,格里格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可以與貝多芬、柴科夫斯基和馬勒相媲美。而與上述名人相反,格里格主要通過自己的二十多首單曲被人們所了解。此外,這些曲子經常在被誤解它們原意的情況下在演出中被串連起來,並且不以它們的原貌出現。1896年格里格就向他在萊比錫的出版商馬克思·亞伯拉罕抱怨說:“由於樂曲被改編,我的作品數開始驚人地增長。我只喜歡為長笛與長號所作的《培爾·金特組曲》。我不願談手搖風琴無與倫比的受人歡迎。”但格里格也大量地改編自己的樂曲。從而使自己的作品為人們所喜愛。他將易卜生的《培爾·金特》的戲劇配樂中的《索爾維格之歌》改編成鋼琴曲,這支曲子只是鋼琴改編曲。後來又成了管弦樂曲,最後它變成《培爾·金特第二組曲》中的結束樂章。該組曲也出現在格里格的雙手彈奏和四手聯彈鋼琴改編曲版本中。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其作品原貌最終被他自己改動得搖擺不定。在作品保護期限已過的今天.這樣的改編已完全不能被禁止。最近格里格的《第二弦樂四重奏》也出了一個弦樂隊的版本。通過改編在這部作品上所體現出的“在結構與接受上的隨意性”,“尤其對像愛德華·格里格這樣的作曲家非常危險”。
正如愛德華·格里格的作品所展現的那樣,他很樂意被人稱為是小型作品的大師。如果這個說法正確(有些事情似乎也支持了這種說法),那么人們要問,這種分類有何理由以及它是否恰當。
——漢斯佩特·克萊曼

文摘

如今,人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家庭出身、在受呵護的環境中的成長以及由此而獲得的智力發展會影響到他的人格構成。但幾乎相反的另一種經驗表明,儘管有這些良好的條件,所有一切的結果也會截然不同。才能可以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得到發揮。天才(不管社會狀況差異有多大)能夠在年輕人身上慢慢成熟。對愛德華·格里格的情況而言,這種思考很重要。特別是在當時特定的政治環境與思想意識的背景下,人們甚至可以在他所處的社會環境裡從正反兩方面推出格里格的生活軌跡與他的成功。
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政治環境與不可避免受其影響的文化環境塑造了格里格,就像塑造了大多數挪威藝術家那樣。1814年5月17日,挪威才在克里斯蒂安尼亞(1924年起改名為奧斯陸)的艾茨富爾推行了自己的憲法,並由此從丹麥王國手中爭得獨立。此後挪威處於比它強大得多的瑞典的陰影之下:1814年10月20日,挪威與瑞典簽訂聯盟條約,而瑞典一直在聯盟中稱霸。當1893年兩國之間出現一場嚴重的政治危機時,格里格經常在言語之間流露出他對此事的焦心,例如在給出版商馬克思·亞伯拉罕的信中他寫到:“瑞典人現在不再尊重我們神聖的自由的憲法了,我們每一個挪威人都要盡力保衛它。……我們的憲法不是瑞典人恩賜給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制定的。有了它我們才能向前發展,過上幸福的生活。難道別的民族能簡簡單單地把它取消嗎?這不可能。……是的。易卜生寫了一部悲觀色彩很濃的巨作,他做得對。如果挪威民族甘於沉淪,而不能像一個男子漢那樣將敵人從自己國家驅逐出去,那么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前途呢?”(雖然格里格的德語很好,但也犯語誤。在摘錄他的原話時會出現德語用得不夠靈活的情況,間或還有些語法或拼寫錯誤。)面對瑞典對挪威越來越重的壓迫。挪威的民族意識不斷高漲。直到1905年挪威才成為一個君主制的獨立國家。
在挪威獲取獨立、成為自主國家的艱難歷程中,沒有一個挪威人願置身事外。知識分子們,特別是那些活躍的藝術家不僅回響號召,在思想藝術方面大力支持獨立運動,而且也身體力行,積極投身第一線。這種形勢能推動藝術家進行創作,但也能起相反的作用。它是否決定了格里格的創作活動?這是否導致人們在他的作品上進行世界藝術與民族藝術、甚至鄉土藝術的劃分?例如在挪威文學中,比昂松與亨利克·易卜生的地位截然不同。在19世紀挪威音樂上沒有類似的比較可能性。愛德華·格里格巋然獨立,無人與爭。這樣他成為著名的、受人尊敬的民族作曲家似乎是命中注定,也當之無愧。格里格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了有目共睹的音樂成就,在他去世很久之後仍享有盛名。“譜寫歌頌自己家鄉的音樂,創造真正挪威的氛圍。這樣做你就會成功……”,據說當時國際知名的挪威小提琴家歐-布爾(1810-1880)在格里格年輕時曾這樣激勵過他。格里格得出的結論是:我聽從了勸告,並發展了我的這種獨特風格。
格里格家祖上屬於蘇格蘭的一個叫麥克格雷戈爾的部族。格里格的姓氏即源於此。1739年亞歷山大,格賴格(在蘇格蘭叫格瑞格)出生於蘇格蘭海濱小城凱恩柏爾格,1770年遷居到挪威。他是愛德華的曾祖父,在卑爾根開了家出口大蝦與乾魚的貿易公司。在傳至第四代時,該公司在格里格之兄約翰的管理下開始沒落。鋼琴家格蘭·古爾德的母親叫弗洛倫斯·格賴格,她的祖父是愛德華·格里格的堂兄。亞歷山大·格賴格於1779年成為挪威公民,並根據挪威人的發音習慣將自己的名字由“格賴格”改為“格里格”。他與結髮之妻瑪格麗特·伊莉莎白·海特曼共生養了9個孩子。由他建立的挪威格里格家族在卑爾根享有很高的聲望。比如1797年亞歷山大·格里格任英國駐挪威副領事。此後,這個無比光榮的外交職務在格里格家族代代相傳。
亞歷山大之子約翰活到1844年,也就是在其孫愛德華出世僅一年後就去世了。約翰娶了丹麥人瑪倫·蕾吉娜·哈斯倫德,她的父親尼爾斯來自奧爾堡。尼爾斯·哈斯倫德是個葡萄酒商人,他酷愛音樂並讓家裡人都學些音樂。他在業餘時間裡做小提琴手,並於1770年起擔任卑爾根“1765和聲音樂協會”的領導,直至1785年去世為止。這樣愛德華·格里格繼承了他曾外祖父所創立的事業,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約翰·格里格與瑪倫·哈斯倫德生了格里格的父親亞歷山大(1806一1875)。亞歷山大娶了卑爾根哈格魯普家族的傑西娜·朱迪特。她原本可能相中了一個水手。但受頗有社會名望的父母之命只好選擇了亞歷山大·格里格。他們婚後生活很和諧,並生了5個孩子,格里格排行第四。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英格麗特·貝內迪克特比愛德華長壽,她於1918年過世。格里格之母傑西娜的姐姐,約翰娜·瑪格麗特·哈格魯普。嫁給了上面提到過的小提琴手歐·布爾之弟延斯·M.布爾。這樣在兩位藝術家之間也有了間接的親緣關係:歐·布爾是愛德華·格里格的姨夫之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