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

《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

《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是由作者劉汝霖著作、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書籍。該書時間年限從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至南陳後主禎明二年(即隋文帝開皇八年,588年),共六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

《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是民國學者劉汝霖繼《漢晉學術編年》後完成的又一部學術編年體著作。該書時間年限從東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至南陳後主禎明二年(即隋文帝開皇八年,588年),共六卷。書中將各項學術事件,分志於各年之內,後附出處、考證,註明史料出處,考證學者身世:又有附錄一項,載各種圖表,說明學者傳授次第、著述、各派學術系統、優劣異同、各派學說內容和特點;並在書末後附有人名索引和分類索引。

《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徵引龐博,考證嚴謹,對研究東晉及南北朝時期的學術思想有不可忽視的參考價值。

編輯推薦

敷贊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劉勰《文心雕龍·序志》
在現代之後的學術語境中重新收拾華夏傳統經典,乃中國學術新氣象的根底所在。我們志在承接清代學人的學術統緒,推進百年學人的積累——如今我們能否取得世紀性的學術成就,端賴於我們是否能夠在現代之後的學術語境中重新擁有自己古傳的歷代經典。中國古代學術以研習經典為核心,歷代碩儒“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的學術抱負和“皓首窮經”的敬業精神,在今天需要我們從自身的語境出發重新發揚光大。

精彩書摘

伏惟孝文皇帝,承天地之寶,崇祖宗之業,景功未疑①,奄焉崩殞。凡百黎萌,若無天地。賴遇陛下體明睿之真,應保合之量,恢大明以燭物,履靜恭以安邦。天清其氣,地樂其靜,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可謂重明疊聖,元首康哉。惟先皇之開創造物,經綸浩曠,加以魏典流制,藻績垂篇,窮理於有象,盡性於眾變,可謂日月出矣,無幽不燭也。《記》日:善跡者欲人繼其行,善歌者欲人繼其聲。故《傳》日:文王基之,周公成之。又日:無周公之才,不得行周公之事,今之親王,可謂當之矣。然先皇之茂猷聖達,今王之懿美洞鑒,準之前代,其德靡悔也。時哉時哉!可不光昭哉。合德二儀者,先皇之陶鈞也;齊明日月者,先皇之洞昭也;慮周四時者,先皇之茂功也;合契神鬼者,先皇之玄燭也;遷都改邑者,先皇之達也;變是協和者,先皇之鑑也;思同書軌者,先皇之遠也;守在四夷者,先皇之略也;海外有截者,先皇之威也;禮田岐陽者,先皇之義也;張樂岱郊者,先皇之仁也;鑾幸幽漠者,先皇之智也;燮伐南荊者,先皇之禮也;升中告成者,先皇之肅也;親虔宗社者,先皇之敬也;袞實無闕者,先皇之德也;開物成務者,先皇之貞也;觀乎人文者,先皇之蘊也;革弊創新者,先皇之志也;孝慈道洽者,先皇之衷也。先皇有大功二十,加以謙尊而光,為而弗有,可謂四三皇而六五帝矣。誠宜功書於竹素,聲播於金石。臣竊謂史官之達者,大則與日月齊明,小則與四時並茂。其大者,孔子、左丘是也;小者,史遷、班固是也。故能聲流於無窮,義昭於來裔,是以金石可滅而流風不泯者,其唯載籍乎。諺日:相門有相將門有將。斯不唯其性,蓋言習之所得也。竊謂天文之官,太史之職,如有其人,宜其世矣。故《尚書》稱羲和世掌天地之官,張衡賦日學乎舊史氏,斯蓋世傳之義也。若夫良冶之子,善知為裘;良弓之子,善知為箕。

圖書目錄

自序
凡例
卷一東晉元帝建武元年至孝武帝太元八年
卷二孝武帝太元九年至恭帝元熙元年
卷三宋武帝永初元年(魏明元帝泰常五年)至順帝舁明二年(魏孝文帝太和二年)
卷四齊高帝建元元年(魏孝文帝太和三年)至和帝中興元年(魏宣武帝景明二年)
卷五上樑武帝天監元年(魏宣武帝景明三年)至十八年(魏孝明帝神龜二年)
卷五下樑武帝普通元年(魏孝明帝正光元年)至敬帝太平元年(西魏恭帝三年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
卷六陳武帝永定元年(北周孝閔帝元年北齊文宣帝天保八年)至後主禎明二年(隋文帝開皇八年)
索引一人名索引
索引二分類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