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

《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

國務院日前討論通過了《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並提出八項措施鞏固和擴大東北振興成果,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型發展。歷經9年振興之路,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將進入全面深入的階段。 

簡介

新華網新華網
2012年1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有關地區和部門認真貫徹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落實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各項舉措,取得明顯成效。東北地區經濟總量翻了一番,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取得積極進展,重點民生問題逐步解決。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後一個時期,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充分發揮各地特色和優勢,促進區域經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制約東北振興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十二五”時期要鞏固和擴大振興成果,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型發展。(一)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鞏固發展現代農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富裕美好新農村。(二)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最佳化提升傳統工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服務業,積極發展海洋經濟。(三)最佳化區域發展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託科技和人才資源,增強區域創新能力。(四)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五)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形成比較完備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多元清潔的能源體系。(六)加強森林、草原、濕地和江河流域等重點生態區保護與治理,強化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七)採取多種措施增加就業崗位,加快包括棚戶區改造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八)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發展非公經濟。推進國有林區和農墾體制改革。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

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
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發改東北〔2012〕641號
遼寧、吉林、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
《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國務院批准(國函〔2012〕17號,已印發各地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門、直屬機關等),現予印發。請按照國務院批覆精神和《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以及發展重點,落實工作責任,完善政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
附屬檔案: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影響

《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並提出八項措施鞏固和擴大東北振興成果,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型發展。歷經9年振興之路,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將進入全面深入的階段。2012年成全面推進發展關鍵年2003年,國務院正式印發11號檔案,提出振興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地區在內的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東北”被放在了整個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2007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國家發改委、振興東北辦報送的《關於報送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的請示》。規劃範圍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蒙東地區)。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億。以東北地區為代表的老工業基地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東北地區開始迎來越來越多的政策傾斜。“十一五”時期,東北地區經濟總量翻了一番,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取得積極進展,重點民生問題逐步解決。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東北地區憑藉比較堅實的實體經濟,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受金融危機衝擊比沿海地區小,在振興戰略實施下,東北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為全國經濟平穩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也是中央堅定發展東北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實施振興戰略的幾年,是東北地區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十二五”時期是東北地區鞏固和擴大振興成果、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轉型發展、奠定全面振興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作為大國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整合和擴大國內市場、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對於東北地區而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在內的四省區已經展開廣泛合作,四省區政府共同簽署了包括《推進東北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協定》在內的三項合作協定並推出“攜手打造大東北無障礙旅遊區行動計畫”、“推進東北地區物流托盤化產業發展行動計畫”等一系列行動計畫,以推進區域旅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和融合發展,東北四省區合作共贏局面逐步形成,區域振興進程正在加速。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剛剛討論通過的《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以及《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望在2012年出台。可以預見,2012年是全面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一年。150餘家公司各有所長高質量編制地域開發開放帶規劃一直是東北振興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已有的哈大產業帶、遼寧沿海經濟帶,黑龍江省政府去年底召開“沿邊開發開放帶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啟動工作會議”。會上提出,根據國家要求,黑龍江省在2012年2月底之前要完成專題調研、報告撰寫、政策匯總、規劃修改等一系列工作,5月份配合國家發改委修改完善《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部分地區沿邊開發開放帶規劃》。目前東三省上市公司有130多家,其中重型裝備業公司有18家,涉及涉及電氣設備、汽車及汽車配件、工具機、航空航天軍工及其他專用機械等眾多子行業。在政策支持下,通過技術進步、併購重組,一批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將獲得顯著提升,其中重點關注的有工具機行業的瀋陽工具機(000410);航天軍工行業的哈飛股份(600038);電氣設備行業的榮信股份(002123)、哈空調(600202);汽車行業的一汽轎車(000800)。農業是東北地區的傳統優勢,北大荒(600598)將獲得持續政策支持,區域協作的加強為東北高速、錦州港(600190)、營口港(600317)等物流企業提供機遇,原材料和能源的投資機會包括吉電股份(000875)、國電電力(600795)、金山股份600396)等。內蒙古上市公司有21家。上市公司分散在煤炭開採、鋼鐵有色等行業中。內蒙古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東林西鐵,南糧北牧,遍地煤”的美譽。東部是著名的大興安嶺林區;中西部有以白雲鄂博鐵礦為代表的金屬資源。煤炭探明保有儲量累計為2317.1億噸,遠景儲量在12250億噸。露天煤業(002128)、平莊能源(000780)兩家上市公司成為當地的煤炭行業的龍頭企業,並備受市場所關注。目前,內蒙古已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裝備製造、農畜產品加工和高新技術6大優勢特色產業為代表的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原煤產量已達到6.37億噸,居全國第1位,發電量達2239.85億千瓦小時,居全國第4位,風電裝機居全國第一位。從區域戰略上講,未來內蒙古西部地區重點構建以“呼包鄂”為核心圈,沿黃河、沿交通幹線為主要產業發展帶,打造稀土、煤化工、裝備製造等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區。對於東北振興規劃,華泰證券(601688)認為可關註:一是直接受益於東北振興的產業政策的行業,包括港口及交通(物流)、裝備製造業、醫藥、農業等;二是最受益地域產業導向的上市公司,哈大產業帶、遼寧沿海經濟帶;三是區域資源優勢的價值發掘,在東北地區擁有資源優勢的上市公司將值得戰略關注;四是國資整合,關注困難國企的重整以及大連、瀋陽、哈爾濱、長春等核心城市優勢國企的資產證券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