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傳論》

《李商隱傳論》

全書分上編、下編和附編。上編主要講述考證他一生的大略經歷,從出生時代、家世籍貫、幼時事略到成年之後的科考、宦遊、入幕、婚姻等經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李商隱傳論(上下)》內容:近二十多年來,我和余恕誠先生一直在從事李商隱
封面封面
詩文集的整理研究及李商隱資料的蒐集工作,先後完成並出版了《李商隱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出版,1986年增訂再版)、《李商隱》(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出版,台灣洪葉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李商隱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1年出版)、《李商隱文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2年出版)。1998年,我將自己這些年來發表在《文學遺產》、《文學評論》、《文史》、《中國古籍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安徽師大學報》等刊物上有關李商隱的系列論文編為《李商隱詩歌研究》,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上編
第一章李商隱出生的時代和家世
第一節李商隱出生的元和時代
第二節帶有悲劇色彩的家世
第二章籍貫與出生年
第一節李商隱的籍貫
第二節李商隱的生年
第三節生年的其他佐證
第三章幼年與少年
第一節獲嘉三年與隨父兩浙
第二節父喪回鄭與占數東甸
第三節傭書販舂與從叔求學
第四節學仙玉陽
第四章踏入社會——從鄆幕到兗幕
第一節入幕前的詩文創作
第二節初謁令狐
第三節入天平幕
第四節居太原幕
第五節在華州幕
第六節兗幕一月
第五章“天荒地變”與感時傷春
第一節往返京鄭
第二節大和政局與甘露之變
第三節感時傷亂和詩歌創作的第一個高潮
第四節和令狐絢等人的交往及有關詩文創作
第五節沒有結果的愛情
第六章登進士第與入涇幕成婚
第一節登進士第
第二節赴興元幕
第三節應宏博試與入涇原幕
第四節娶王氏女
第五節涇幕詩文和涇幕同僚
第七章兩入秘省
第一節釋褐人仕
第二節出尉弘農
第三節文宗去世與移貫長安
第四節赴陳許幕
第五節暫寓華幕
第六節重人秘省
第八章居母喪和永樂閒居
第一節母喪和遷葬
第二節在伐叛戰爭中
第三節移家永樂
第九章從郟洛到長安
第一節應邀至鄭
第二節由鄭至洛
第三節服闋復官
第四節武宗去世前後的詩歌創作
第十章桂幕往返(上)
第一節朝局變化中的選擇
第二節赴桂途中
第三節赴江陵前的桂幕生涯
第四節奉使江陵
第十一章桂幕往返(下)
第一節黃陵晤別劉蕢
第二節偶客昭州
第三節府主貶循
第四節罷幕北歸
第五節夔峽往返
第六節江陵續發
第十二章京兆作掾與盧幕從軍
第一節京兆作掾
第二節對李德裕的態度和與令狐絢的關係
第三節哭吊劉蕢
第四節應辟徐幕
第五節徐幕生活
第六節汴幕奉使
第十三章王氏去世與任國子博士
第一節王氏去世
第二節任國子博士
第三節應東川辟
第十四章梓幕五年(上)
第一節赴梓途中
第二節成都推獄
第三節幕府生活和傷春意緒
第十五章梓幕五年(下)
第十六章生命的最後階段
下篇
第一章晚唐前期的政壇與詩壇
第二章李商隱的思想與悲劇性格
第三章李商隱與牛李黨爭
第四章李商隱創作的分期
第五章李商隱的政治詩
第六章李商隱的詠史詩
第七章李商隱的詠物詩
第八章李商隱的無題詩
第九章李商隱的愛情詩
第十章李商隱的女冠詩
第十一章古代詩歌中的人生感概和李商隱詩的基本特徵
第十二章李商隱的七言律詩
第十三章李商隱的七言絕句
第十四章李商陶的駢文
第十五章樊南文的詩情詩境
第十六章李商隱的賦和古文
第十七章李商隱與宋玉
第十八章李商隱詩與唐宋婉約詞
附編
第一章歷代李商隱研究述略
第二章二十世紀中國大陸李商隱研究述略
第三章李商隱詩集版本系統考略
第四章分歧與融通
第五章古典文學研究中的李商隱現象
主要參考文獻及引用書目

後記

近二十多年來,我和余恕誠先生一直在從事李商隱詩文集的整理研究及李商隱資料的蒐集工作,先後完成並出版了《李商隱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出版,1986年增訂再版)、《李商隱》(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出版,台灣洪葉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李商隱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1年出版)、《李商隱文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2年出版)。1998年,我將自己這些年來發表在《文學遺產》、《文學評論》、《文史》、《中國古籍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安徽師大學報》等刊物上有關李商隱的系列論文編為《李商隱詩歌研究》,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

做完上述工作後,我開始著手李商隱評傳的撰寫。但在構思過程中發現,對於李商隱這樣一個特殊對象,單純的傳記形式很難兼顧對其詩文創作的系統評論研究。這主要是因為,李商隱成就最高的無題詩、愛情詩、詠史詩、詠物詩大都無法編年,很難在傳記中結合生平仕歷對它們進行集中、全面的論述,必須採取縱橫結合的“傳論”方式,才能全面反映其生平經歷、思想性格和詩文創作成就。商請安徽大學出版社的同意。

李商隱研究著作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下面盤點一下有關李商隱研究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