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全書》

清李光地等奉敕編次,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清帝玄燁欽定。 此書是朱熹文集與語錄的彙編本,“撮取精要,芟削繁文,以類相次”(凡例)。 所以,此書實則是朱熹文集和《朱子語類》的整理節選本,所謂“全”,只是就統治者的需求而言。

清李光地等奉敕編次,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清帝玄燁欽定。此書是朱熹文集與語錄的彙編本,“撮取精要,芟削繁文,以類相次”(凡例)。全書六十六卷,共分十九門。卷一至卷六為“學”,卷七至卷九為“大學”,卷十至卷二十五為《四書》,卷二十六至卷四十一為《易》、《書》、《詩》、《禮》、《樂》,卷四十二至卷宗四十八為性理,卷四十九、五十為理氣,卷五十一為鬼神,卷五十二至卷五十七為道統,卷五十八至六十為諸子,卷六十一、六十二為歷代史論,卷六十三至卷六十四為治道,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六為雜論、詩賦等。
自從朱熹理學作為官方哲學受到統治者的推崇,朱熹的著作大量刊印出版。由於朱熹的著作卷帙浩繁,編輯刊印者良莠不齊,舛訛失真在所難免。清統治者為了便於傳播朱子理學思想,“特詔大學士李光地等,汰其榛蕪,存其精粹,以類排比,”以圖“讀朱子之書者,奉此一編為指南”,“可不惑為多歧”(《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以,此書實則是朱熹文集和《朱子語類》的整理節選本,所謂“全”,只是就統治者的需求而言。編者所分門類,反映了清人對朱熹思想的理解。
此書有康熙時內府刻本、乾隆十一年(1746)古香齋袖珍本等多種刻本。《四庫全書》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