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令》

《木蘭花令》

木蘭花令,木蘭花令是木蘭花的”學名”或”雅號”,木蘭花令與木蘭花的字數完全一樣,令就是詞的形式,相當於”引”、“子”、“慢”、“八聲”、“歌頭近”等等,而其中令是最多的幾乎可以在所有次有詞牌名後加上“令”,如”“浣溪沙令”、“洞仙歌令”、“夜遊宮令”等等。


(圖)《木蘭花令》《木蘭花令》

木蘭花(木蘭花令)的字數:
上片:7,7,7,7
下片:7,7,7,7

作者

柳永

詩詞正文

有個人人真攀羨。問著洋洋回卻面。你若無意向他人,為
甚夢中頻相見。
不如聞早還卻願。免使牽人虛魂亂。風流腸肚不堅牢,只
恐被伊牽引斷。

木蘭花令--納蘭容若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納蘭容若

(圖)《木蘭花令》《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如果相愛永遠像初識,
就不會出現婕妤怨秋扇的舊事。
當薄情郎輕易變心時,
男女的感情中本來就會出現這類事。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
卻難熬棧道雨聲鈴聲聲聲怨。
現在我身邊的薄倖錦衣郎,
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

【解釋】

(圖)《木蘭花令》《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如果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剛開始總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如果總能這樣,就不會出現時間長了,感情淡了,甚至變心負心(秋扇見捐)的情況了。一二句是一體的,這兩句容易理解。

“何事秋風悲畫扇”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裡是說開始時相親相愛,後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出自古詩焦仲卿妻,古語故人應指前夫,此詞所指應可引伸為曾經相愛的人,本來是你深愛著她的,你變了心,卻說人的心本來就容易變,有什麼好奇怪?兩句中“故人”一詞含意均不相同。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零鈴終不怨”:《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楊玉環賜死。楊死前云:“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裡理解成李楊二人當初發願立誓,後來雖然一方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貞,至死不渝。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何如:怎么樣?理解成比較好象不合適。薄倖:這裡未必是否定批判,古書中的此詞多是愛語,相當於現在的“冤家”。當初的誓言就這么算了。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倖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又一理解: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 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輯評】
一、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係的堅決表態。這裡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

二、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係。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一般認為: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裡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悽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於詞題“擬古決絕詞”後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託了,這怨情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我理解的情況未必如此,這裡的柬友應該是寫給一位朋友,根據納蘭的性格和詞風,這首詩恐怕是為安慰一位失戀的朋友所做,當然失戀的應該是個男性,這裡是從女性的角度寫一首詞來安慰朋友。最後兩句明寫女子遭遺棄後的抱怨,暗寫當初兩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負心。當然最大的可能是當初兩人訂有私情,而後來女方迫於某壓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無法接受,所以作者勸他,寬慰朋友接受現實,並引用典故說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開些。

【賞析】

納蘭長於情深於情,他的詞清新婉約,可以直抒胸臆,給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每一個人當最初和你相遇,那種美好的感覺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種溫馨、那種自然、那種真誠、那種回憶,因此就一直瀰漫在了你的生命中。為什麼在人的交往中會有誤會、費解、猜測和非議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懷不就足夠了嗎?就象從未謀面的網友,每次在網上遇到時候互相打個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牽掛,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嗎?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再讀席幕容的《初相遇》,她說: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在夢裡,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與感激。胸懷中滿溢著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里,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由此看來,每個人都有著一種初遇情結,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樣清純透明。而詩人給它以詩意的注釋,讓人感覺到初相遇的美麗、溫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景,初見後的分手,有如曾經揮手的雲彩,也似輕輕告別的康橋……
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曾經,初相遇是怎樣的一種情懷?人生若只如初見,豈不是人生最好的寫照嗎?
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的,有人說的對,得到了往往就不會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種境界。或者只如初見,那種淡淡的情懷倒是讓人釋懷、讓人坦然、讓人心安。一句心靈的問候,足以讓你一生難忘,我想人生這個東西,淡然一點往往會是清風明月,太過執著,則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願對於友情、恩怨、功過、得失、錢財……都看的再淡一點,情願那初見的情節永遠留在自己的夢裡。
林清玄的《法圓師妹》,他說:“每個人的命運其實和荔枝花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沒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開花,默默的結果,在季節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沒有選擇的結出它的果實,而一個人也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吧!”
“有的心情你不會明白的,有時候過了五分鐘,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錯過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一生了。那時候我只是做了,並不確知些道理,經過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樣,你住在這個旅館,正好是我服務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或者領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轉身時你沒有叫我,我們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這樣”。 人生真的就是這個樣子嗎?我不得而知。
人生若只如初見,優傷的美麗只能定格在回憶中。也許哪天轉身而去,留下一個美麗的遠去背影。完美的弧線,會訴說著對昨日的依戀。也許,在我們認識的人中,有過誤會,有過得失,你就會想起初見時的美麗。或者,那天在某個特定的地方,故地重遊,突然發現多年未見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見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樣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感情呢?!
初見驚艷,再見依然。但願再次見到你的時候,你依然那么美麗如初。
今夜春風微送,把我的心扉吹動,多少塵封的往事都清晰地留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夢裡。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嗎?
我記得了這樣一句話: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無情未必就是決絕,我只要你記著:初見時彼此的微笑……

【賞析二】

詞章與白氏《長恨歌》皆涉及唐玄宗楊玉環那段毀譽參半的愛情故事。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荒淫廢國。 從感情的意義上來看,雖然唐玄宗迫於三軍眾怒,無奈將楊貴妃賜死馬嵬坡,從此生死訣別、陰陽永隔,唐玄宗卻始終信守當初七夕夜半“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縱“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種用情深遠的愛情故事,試問誰人不動容? 當然,我們已無法考證這段真摯愛情故事是否屬實,權且和納蘭一樣,首先肯定這段風流佳話。

納蘭此詞以一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負心的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來兩情相悅,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遲早分離,倒不如保持“初見”時那種若即若離的美好。
然後描繪變心的人往往指責滿懷痴情卻無端被棄的一方首先變心,失戀女子的愛恨情殤可見一斑。
最後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情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