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

《曼德勒》

故事發生在1933年美國阿拉巴馬州一個叫曼德勒的種植園,儘管已經進入二十世紀,但是種植園內還在實行奴隸制。影片的女主人公來到種植園後,向種植園裡的黑人灌輸民主觀念,讓他們追求平等和自由,並最終廢除奴隸制。但是,這個過程卻充滿了艱辛和周折。

基本信息

影片劇情

《曼德勒》

這是發生在曼德勒莊園的一個奇怪而令人煩惱的故事。

曼德勒莊園座落在美國南部一片荒涼的平原上,1933年,格蕾絲和他的父親離開了狗鎮。格蕾絲的父親帶著他的黑幫手下,花了整個冬天的時間尋找新的落腳點,但都沒有找到,現在他們一直向南做最後一次努力,希望找到一片有利可圖的地方定居下來。

在阿拉巴馬州,他們的車偶然停在了一個大鐵門前,門上栓著沉重的鐵鏈和鐵鎖。門邊有棵枯死的橡樹,樹下一塊花崗岩上刻著“曼德勒”幾個字。

就在格蕾絲和父親一行短暫休息後打算離開時,一個年輕的黑人女子跑向他們的車,敲打著格蕾絲的窗,絕望地捶著玻璃。

不顧父親的再三提醒,格蕾絲還是跟著女子走進了曼德勒莊園的大門,在那裡,她見到了一群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就像70年前奴隸制廢除之前一樣,有著白種主人和黑人奴隸之分。

格蕾絲覺得自己有責任彌補這些遭受著自己白人同胞欺凌的奴隸的不公平待遇,她跟父親爭論著,“我們把他們帶到這裡,虐待他們,讓他們變成現在這樣”;她決心要解放曼德勒莊園,她要留在這裡,直到奴隸們享受到第一次自己的豐收果實。

格蕾絲的父親勉強同意了她的做法,留下了四個手下和一個律師,警告她說,如果她解放曼德勒莊園的計畫失敗,他決不會幫她收拾這個爛攤子。

演員介紹

《曼德勒》《曼德勒》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1981年出生在美國洛杉磯,作為名導朗·霍華德的掌上明珠,布萊絲出生於真正的演藝世家,媽媽曾是演員,結婚之後就在家專心地相夫教子;舅舅更是來頭不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大名如雷貫耳;在往上可以追溯到祖父母,也都是上個時代叫得響亮的電影明星。從1988年開始,出於某種迷信的驅使,朗·霍華德認為他的每一部片子裡,都應該安排一名至親在影片中客串,拍攝《風雲際會》 (Willow)的時候是布萊絲的媽媽謝麗爾,次年,就由布萊絲取代了媽媽的位置,連續在《溫馨家庭》《阿波羅13號》《聖誕怪傑》三部影片中露臉。即使如此,布萊絲卻從未表現出自己對表演有任何突出的興趣,反倒對哲學和人類遺傳學展示出了不同尋常的關注--就連朗·霍華德都被這個女兒騙過去了。直到布萊絲接到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才知道女兒偷偷報考了表演類學校。

花絮

·《曼德勒》是拉斯·馮·提爾“美國--機會之地”三部曲的第二部,其餘兩部分別為2003年的《狗鎮》和2007年的《Wasington》。

·在《狗鎮》中扮演格蕾斯的妮可·基德曼曾打算繼續出演《曼德勒》,但由於時間衝突而不得不放棄。

·扮演片中赫克托醫生的演員最初為約翰C·瑞利,但瑞利在拍攝過程中突然宣告退出。據美國《娛樂周刊》稱,是影片中被殺死的驢子促使他決定放棄演出,不過瑞利從未在公眾面前提及此事。由於影片在瑞典拍攝,劇組必須遵照當地法律,不過在瑞典允許獸醫處死動物,但最終,導演還是因為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而剪掉了這段情節。

·由於影片內容,扮演奴隸的12名演員中有9名非裔美國演員退出劇組。

·製片人維貝克到美國物色演員期間,得知丹尼·格洛弗可能會感興趣,於是急忙飛往鹽湖城會面,經過長談後,格洛弗希望看一下《狗鎮》 ,於是維貝克給他留下了一部攜帶型DVD機。第二天一早6點,格洛弗掛電話找到維貝克,說看到影片結尾時DVD機沒電了,讓她必須儘快趕到。當維貝克拿來充電器讓他看過結尾後,格洛弗同意加盟。

相關評論

拉爾斯·馮·提爾越來越像個二流的電影大師,同時,他也越來越像一個一流的思想家了。2003年5月,丹麥導演拉爾斯·馮·提爾的《狗鎮》在坎城電影節上出盡風頭,影片以創意奇特的舞台場景,巧妙化用布萊希特戲劇理論的“間離效果”,講述一個瘋狂而充滿諷刺意味的故事,在電影史上留下了強悍一筆。但出於一些隱秘理由,影片竟奇蹟般地輸給格斯·范·桑特據說“返璞歸真”的影片《大象》 ,與金棕櫚大獎失之交臂,對這一結果的誕生,時任電影節評審的中國導演姜文應該最有發言權。如今三年過去,拉爾斯·馮在重重壓力下一意孤行,又推出了這一系列的第二部,《曼德勒》。這部續篇雖然失去了像妮可·基德曼這樣超級明星的再次加盟——女主角改由25歲的年輕美國演員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出演,她還將出現在西亞·馬蘭的新片《水妖》《蜘蛛俠》系列的第三集中——上映後引起的轟動效應,也遠遠不如《狗鎮》,但它卻保持了拉爾斯·馮·提爾電影一貫的藝術高水準,其感染力和震撼效果,也絲毫不亞於《狗鎮》。

故事緊接著三部曲的第一部發展,格蕾絲離開狗鎮後,心情複雜,她跟隨父親的黑幫在廣袤的美國南部尋求新的定居點。途中,他們遇到了荒涼平原上的曼德勒莊園。格雷絲髮現,這座腐朽的莊園竟依然保持著70年前就已宣布廢除的蓄奴制,她不顧父親的勸阻,出面阻止了莊園主對黑奴的鞭打,並興奮地“接管”了這個莊園。格蕾絲企圖將先進的自由和民主思想,灌輸給這些習慣了世世代代被奴役的黑人,然而事與願違,她雖然做出了巨大犧牲,甚至為了維護她所極力倡導的民主思想,還親手處決了一個偷吃小女孩食物的老婦人,但她那在荒原上建立烏托邦的美好願望,最終卻被現實粉碎了——奴隸們需要的不是一個空想社會主義者或其他類型的救世主,他們需要的,依然是被統治、被奴役,同時也能被“飼養”的安樂現狀。最終,格雷絲在絕望中逃離曼德勒莊園,而她的父親卻誤以為她已經完成了從一個懦弱的理想主義者到魔鬼的自我改造。影片最後一個鏡頭,格雷絲在巨大而標準的美國版圖上奔逃,在她的身後,是手舉火把企圖將其抓回莊園,繼續充當他們統治者的一大群黑奴。

拉爾斯·馮·提爾對美國的嘲弄和批判向來清晰而果斷,只是《黑暗中的舞者》之後,他選擇下手的部位開始有所側重,這部《曼德勒》貌似將矛頭指向種族問題,實則包含了更多內容,其容量超越了他以往的所有作品。格蕾絲代表著一種懦弱的改革姿態,她心中充滿的其實只是些廉價而理想化的平等思想,他對現實

估計不足,這直接導致她的改革缺乏可操作性,她的正義也缺少貫徹下去的有力邏輯,因此,當她最終再度面對現實的時候,她事實上是被自己的失敗擊潰了。她的憤怒,不是因為她發現了奴隸們的“本來面目”,而是她根本沒有勇氣面對這種想像和真相之間的落差。這形成一種挫敗和羞辱,而她和那個男性奴隸之間性的羞辱感則激化了這一矛盾,所以她拿起鞭子,完成了曾被自己中止的暴力——這個結局,和《狗鎮》里最後的屠殺簡直如出一轍,甚至還要更加地驚心動魄。

拉斯·馮·提爾似乎在提醒整個世界,美國最大的現實不是它缺少正義和道德,而是這種毫無力度的道德,實際上無異於偽善。這是這部電影的力量所在,但伴隨影片片尾曲出現的那組表現當代美國黑人生存現狀的黑白照片,其含義卻直白地令人不安——拉斯·馮是否有將社會題材電影引向另一個極端的傾向?這種赤裸裸的批判,和片中螳臂當車的特雷絲究竟又有多少本質上的區別?電影不是政治教化的工具,一部電影需要思想,但它不需要成為思想本身。

相關資訊

組圖:《曼德勒》首映布希侄女薄紗長裙展風情

《曼德勒》 勞倫·布希項鍊別具特色
《曼德勒》 手上的配飾
《曼德勒》 長裙曳地
《曼德勒》 女主角布萊絲
《曼德勒》 布萊絲低胸搶鏡
《曼德勒》 主創合影
《曼德勒》 導演拉斯·馮·提爾
《曼德勒》 導演拉斯·馮·提爾和布萊絲
《曼德勒》 布萊絲白皙玉背
《曼德勒》 勞倫·布希大秀玉背

第58屆坎城電影節,憑《黑暗中的舞者》在2000年坎城電影節上拿下金棕櫚大獎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vonTrier)的影片《曼德勒》(Manderlay)在電影宮主會場首映,女主角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BryceDallasHoward)一襲頗具歐洲中古風情的米色長裙亮相,美國名模、布希總統的侄女勞倫-布希(LaurenBush)也前來捧場,薄紗曳地長裙風姿綽約。

粗暴、好色、偏執狂、旅行恐懼症……集種種極致個性於一身的丹麥鬼才導演拉斯·馮·提爾,是繼英格瑪·伯格曼之後北歐電影界的又一傑出代表。《曼德勒》是其“美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故事緊承上一集的《狗鎮》 ,雖然未能留住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令拉斯·馮·提爾多少有些遺憾,但在《小村》中奉獻優異表演的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BryceDallasHoward)加入(奧斯卡最佳導演朗-霍華德的女兒),無疑是個喜訊。拉斯·馮·提爾不僅成就了一生只拍一部電影的歌壇靈後比約克問鼎坎城影后(《黑暗中的舞者》),自己也分別摘得過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及僅次之的評審會大獎——坎城電影節這位佳人,與才子拉斯·馮·提爾纏綿悱惻的情侶關係,世人有目共睹。02年因梅格·瑞恩、姜文等評審的集體任性,致使本應屬於《狗鎮》的金棕櫚枝旁落,但《曼德勒》奪回失落榮譽的可能依然渺茫。

精彩劇照

《曼德勒》《曼德勒》
《曼德勒》《曼德勒》

相關詞條

《小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