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菊》[圖書]

《晚菊》[圖書]
《晚菊》[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卷收錄了十餘篇林芙美子不同時期的中短篇小說代表作。這些作品質樸真實地反映了下層民眾的疾苦。

基本信息

圖書看點

封面封面

林芙美子是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最鍾情的作家,先後六度改編其作品。

林芙美子被喻為“日本的蕭紅”,郁達夫、謝冰瑩、林海音、桐野夏生均推崇備至。

“能如此感嘆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見”(川端康成)

“我所期盼的作品,是寂靜的觀照、素材的純化以及孤獨的境地”(林芙美子)

內容簡介

書中《風琴與魚町》以少女的視角,描寫了一家人走街串巷、以賣藥為生的艱難生活。《牡蠣》的主角為謀生從四國的高知跑到東京,辛勤勞作,卻被現實所逼,精神分裂。《杜鵑》中女性追求金錢與幸福的坎坷命運,《晚菊》中年老色衰的舊日藝伎的心理活動,都引人唏噓。《河蝦虎》則通過一位因戰爭與丈夫分離四年的女人令人同情的遭遇,從側面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而在《作家手記》中,作者大聲疾呼“我們不能忘記這場戰爭”,表現了鮮明的反戰思想。

作者簡介

林芙美子,日本小說家、詩人,出生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病歿於昭和二十六年(1951)。幼時父母離異,生活顛沛流離,做過女傭、店員,飽嘗人間艱辛。她不甘淪落,一面努力掙錢維持生計,一面堅持自己的文學喜好與創作。《放浪記》(1930)是其長篇小說處女作,其他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風琴與魚町》(1931)、《清貧書》(1931)、《牡蠣》(1935)、《晚菊》(1949)和長篇小說《浮雲》(1949—1950)等。林芙美子被譽為“日本的蕭紅”,其作品著重描繪底層民眾的艱辛生活以及女性的掙扎與奮鬥,後來也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郁達夫、謝冰瑩、林海音、桐野夏生均對之均推崇備至,川端康成則評價“能如此感嘆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見”。她更是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最鍾情的女作家,在1951年至1962年間,成瀨先後六度將其作品改編搬上銀幕,分別為《飯》、《閃電》(《稻妻》)、《妻》、《晚菊》、《浮雲》和《放浪記》。

目錄

風琴與魚町
清貧記
閣樓上的椅子
牡蠣
杜鵑
一個女人
門前雜記
幸福的彼岸
作家手記
河蝦虎
淪落
晚菊
附錄:兩個隨筆
文學自傳
戀愛的微醺媒

體評論

寫作是一種獻身,沒有報酬。西洋的詩人矯揉造作,崇奉虛構。而我卻想撇開這種矯飾,餓了就寫作餓了,戀慕就寫作戀慕。這種誠實的寫作不能成立嗎?

——林芙美子

“馥郁”和“荒涼”是林芙美子常用的兩個詞。這兩個詞一定時常在她心中對立存在著……然而林芙美子以充滿生命力的天性,抱著激烈的感情愛著人的營生。

——川端康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