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集釋》

《晏子春秋集釋》

《晏子春秋集釋》全2冊,吳則虞編著。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

基本信息

文章概述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種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後世人學習的榜樣。晏嬰自身也是非常節儉,備受後世統治者崇敬。
書中有很多生動的情節,表現出晏嬰的聰明和機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間廣泛流傳。通過具體事例,書中還論證了“和”和“同”兩個概念。晏嬰認為對君主的附和是“同”,應該批評。而敢於向君主提出建議,補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為。這種富有辯證法思想的論述在中國哲學史上成為一大亮點。
《晏子春秋》經過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注釋書籍有清末蘇輿的《晏子春秋校注》、張純一《晏子春秋校注》,近代有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參考價值較高。

作者簡介

《晏子春秋集釋》《晏子春秋集釋》

吳則虞(1913年-1977年),當代國學大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安徽涇縣人。其幼承家學,4歲習字,6歲背詩,為章太炎先生入室弟子。章太炎的學術思想、治學方法對他影響很大。曾入無錫國學專科學校、章氏國學講習會、上海正風文學院中文系學習。吳則虞畢生從事教育工作,曾任湘岸鹽務處圖書室主任、衡陽扶輪中學教員、廣東中華文學院教授、藍田師範學院講師。抗戰時先後任過南嶽師範學院、重慶女子師範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中國公學教授、西南師範學院副教授、西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主任,兼圖書館系教授1975年調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北大、人大、中央高級黨校講授中國哲學史、文學史、校勘學等。

他治學嚴謹,重視科學方法,敢於接受新事物,尤致力於考據。認為考據是學術研究的基本功和必經之途。主要從事古籍校點訓釋工作。生著述甚多。校勘整理達260餘卷,收入《靜齋叢稿》有30餘種200餘卷。《大戴禮記註疏》13卷,《禮記述要》等。因教學需要編纂了《中國工具書》、《版本校勘學通論》、《唐宋元明清文學史》、《詞學易知》、《中國戲曲史簡編》等書稿。著有《晉會要》、《晏子春秋集釋》、《論衡集釋》、《墨子集釋》等。另有《辛棄疾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二次印刷本,改名為《辛棄疾選集》收錄稼軒詞一百四十八首,注釋甚為精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