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彩塑》特種郵票

《晉祠彩塑》特種郵票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3年8月16日發行《晉祠彩塑》特種郵票1套4枚。

詳細數據

《晉祠彩塑》特種郵票《晉祠彩塑》特種郵票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3年8月16日發行《晉祠彩塑》特種郵票1套4枚。詳情如下:
志號:2003-15T
圖序圖名面值發行量(版式一)

(4-1)T如意侍女80分900萬枚
(4-2)T持巾侍女80分900萬枚
(4-3)T奉璽侍女80分900萬枚
(4-4)T歌舞侍女2元870萬枚
郵票規格:27×40毫米
齒孔度數:12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24枚 版式二8枚(第一、二圖連印,第三、四圖連印。各一版)
外型規格:版式一240×160毫米 版式二166×106毫米
版式二發行量:48萬版
版別:影寫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郵票設計者:凌連偉
版式二邊飾設計者:郝旭東
攝影者:張華斌
責任編輯:劉繼鴻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郵品樣板

1 持巾侍女
2 如意侍女
3 奉璽侍女
4 歌舞侍女

題材背景

《晉祠彩塑》特種郵票《晉祠彩塑》特種郵票

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國家郵政局於今年8月16日發行了一套4枚《晉祠彩塑》特種郵票,圖案分別為“如意侍女”、“持巾侍女”、“奉璽侍女”和“歌舞侍女”。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玄瓮山麓、晉水源頭的一處集古建築、雕塑、園林於一體的著名風景區中,為祭祀周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曾名唐叔虞祠、晉王祠。晉祠建於北魏前,後經重建與擴建,形成集儒、道、佛於一體的龐大建築群,現存殿堂樓閣等古建築100餘座,藏有文物精品上萬件,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晉祠彩塑的塑造技法和藝術風格擺脫了宗教雕塑的束縛,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塑造了感情豐富的人物形象,猶如世俗生活的寫照,在藝術效果和歷史文化含義上有著獨特的個性,成為我國古代彩塑藝術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郵品特色

實寄封實寄封

《晉祠彩塑》特種郵票圖案選用的是33尊侍女塑像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意”、“持巾”、“奉璽”和“歌舞”4尊,也是古代古建築中“六尚”之說中的“尚寶”、“尚室”、“尚璽”、“尚歌”、“尚舞”和“尚膳”的前四尚。

晉祠內最為著名的是聖母殿,建於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重檐歇山頂,面寬7間(26.83米),進深6間(21.2米),建築端莊、穩重,造型別致。此殿為供奉周武王后、姜尚之女、唐叔虞生母邑姜的祠堂。殿內現存宋代彩塑43尊,大殿正中幔帳內的聖母,頭戴鳳冠,面部賢靜慈祥,雙腿盤坐在木製的方座上,手指隱在袖內,顯得穩重而端莊。其餘42尊侍從對稱地分列於龕外兩側,其中宦官像5尊,著男服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這些塑像與真人一般大小,比例適當,造型生動,姿態各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是眾多侍女像塑造得更為精美絕倫。這些侍女服飾艷麗,衣紋輕快流暢,年齡或長或少,身段或豐滿或苗條,面龐或圓潤、或清秀、或天真、或成熟,神態或喜悅、或悲傷、或沉思、或煩悶、或憤怒、或憂慮,真實地表現了這些被禁錮在深宮之中,受盡役使的侍從們的精神面貌,從中反映了封建社會中階級關係的一個側面。

首發花絮

首日封首日封

《晉祠彩塑》郵票首發式於8月16日在其圖案發祥地太原晉祠舉行。《晉祠彩塑》郵票是國家郵政局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年而發行的。這套特種郵票共4枚,分別為如意侍女(0.8元/枚)、持巾侍女(0.8元/枚)、奉璽侍女(0.8元/枚)、歌舞侍女(2.0元/枚),面值總計4.4元。

在《晉祠彩塑》首發式上,還特別發行了《太原建城2500年紀念》加字小版張1套2枚。該套加字小版張採用折光印刷技術,通過編號進行防偽處理,在國內當屬首次。這是晉祠首次登上“國家名片”。

圍繞晉祠郵票的發行,山西省集郵公司、太原市集郵公司和集郵協會,還相繼開發出冊、封、片、卡、折,並推出一組紀念郵戳和宣傳戳記,為龍城太原千年慶典再添靚麗色彩。據了解,此套郵票在全國限量發行,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首發式之後至18日,“中國人壽懷”錦繡太原集郵展也在晉祠博物館舉行。郵展共分傳統類、專題類、特邀類等8個類別,計28部、80櫃、1280張片。這些展品匯集國內外郵票精品,不僅有全國郵展鍍金獎獲得者任秉鋼的郵集《煤炭》,記載世界首枚郵票誕生和郵政發展的馬家駿的郵票《一便士郵政》,還有首次利用集郵展現晉祠1500餘年璀璨文化的賈曉湖的郵集《晉祠》和王俊清以抗擊非典為題材,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非典壯麗史詩的郵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