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質量經營》

《日本的質量經營》

《日本的質量經營》是由作者馬林著作、中國經濟出版社於2009年9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日本的質量經營》日本的質量經營

圖書《日本的質量經營》介紹了當今日本企業對全面質量管理的新認識,介紹了企業內部各層次、各部門推行質量管理的具體做法等。質量經營是許多世界級企業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它強調了質量與經營的緊密結合。經營活動必須以產品質量為重點、為根本,以顧客滿意的產品質量求效益;質量經營不僅強調重視質量的經營,而且明確了質量管理必須為經營服務,為增加企業的效益服務;全員參加、以人為本的管理是質量經營的一個突出特點,強調企業社會責任,以求得企業長久的生存、發展和贏利

質量經營對於我國企業具有現實的意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日益擴大,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國產品質量還存在許多問題,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超高速的增長付出了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的沉重代價。因此,為了應對挑戰,我們必須重視質量經營,以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圖書前言

馬林女士曾留學日本東京大學,追隨日本質量管理界的泰斗石川馨先生以及著名管理專家久米均先生專修質量管理,其間深入考察了日本企業的質量管理實踐,回國後在擔任中國質量協會領導期間,也長期保持著與日本企業界和學術界的緊密聯繫和交流。馬林女士所著的《日本的質量經營》這本書是她長期觀察、研究和實踐的結晶,這本書的出版可喜可賀,相信必然會對我國企業的質量管理實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令我倍感親切並引起共鳴。質量是海爾的安身之本,也是我本人的人生信條。海爾對於服務的重視眾所周知,但海爾的服務是建立在對於質量的持續而嚴苛的追求之上的。沒有質量就談不上服務,當然也談不上速度、成本、生產率。在企業追求的諸多績效目標中,質量是基礎的基礎、前提的前提。多年來,質量一直是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也因此而閱讀了大量的關於質量和質量管理的書籍。許多質量方面的著作偏重於理論、理念和方法的介紹,有時未免失之於厚重。相對而言,馬林女士的這本書讀起來令人頗為愉悅和輕鬆,書中所提煉的日本企業的成功經驗既具有說服力又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通過作者親自觀察而獲得的大量細節也十分引人人勝。此外,閱讀本書還有以下幾點感想與廣大讀者分享。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日本的質量經營
日本擁有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僅為我國面積的1/26,資源貧乏,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經濟幾乎完全崩潰。然而,僅20多年的時間,一個小島國成了世界上的經濟大國。從1987年起,日本的人均GNP值(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美國,家電、汽車等重要產品的產量已占世界第一位。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自1987年以來在國際貿易中始終保持較高的順差。
日本經濟之所以能這樣奇蹟般地發展,是有多種原因的,其中在全國範圍內堅持不懈地推行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確實起到重要的作用。日本的質量管理權威石川馨先生說:“日本的許多工業產品能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能大量出口世界各地,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開展了質量管理。”
日本目前大部分企業都在積極推行TQM,如豐田汽車公司、日產汽車公司、新日鐵公司、松下電器公司、日立製作所、小松製作所、三菱重工公司等世界有名的大公司,都是推進TQM成效顯著而獲得戴明獎的企業。
日本企業的經營者們,堅信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20世紀50年代所說“質量可以使日本復興”的預言,牢記著石川馨先生所說“如果不搞質量管理,公司的名字將要從電話簿上去掉”的忠告,確信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搞質量管理,企業將不可能生存。他們懷著這種危機感和緊迫感,艱苦奮鬥幾十年,通過開展TQM對日本經濟的繁榮和企業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這是世界所公認的。
第一節 日本質量管理的形成和發展
眾所周知,日本的質量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美國引進的,但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取得了超過美國的成效,以至美國現在反過來研究和學習日本的質量管理。其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將美國的質量管理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取人之長並很好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二是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艱苦卓絕、嚴肅認真的實幹精神。

圖書目錄

序言
再版前言
第一章日本的質量經營
第一節日本質量管理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質量經營是企業搞好經營的最佳途徑
第三節日本質量管理的特點
第四節日本質量管理專家關於質量和TQM的一些觀點
第五節日本與歐美質量管理的比較
第二章日本的全面質量管理及其企業精神
第一節把顧客第一作為企業的信念和責任
第二節危機感和質量保證系統的活力與效率
第三節整體意識和質量管理系統的協調性
第四節以自主管理為基礎的質量保證系統
第五節企業精神的建立與培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