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齋古今黈》

《敬齋古今黈》

敬齊古今黈作者李治,字仁卿,自號敬齊,真定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金正大七(一二三0)登詞賦進上第,調高陵薄,辟知鈞州事。

簡介

作者:(李治撰;劉德權點校
敬齊古今黈作者李治,字仁卿,自號敬齊,真定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金正大七(一二三0)登詞賦進上第,調高陵薄,辟知鈞州事。因戰亂,流落忻崞間,曾居太原等地。雖流離顛沛,亦手不停披,口不絕誦,深造自得。元世祖至元二年(一二六五)召拜翰林學士。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卒於家,年八十八。所著除敬齊古今黈外,尚有敬齊文集四十卷,壁書藂削十二卷,泛說四十卷,測圓海鏡十二卷,益古衍段三十卷。
關於作者名字,歷來諸書多作“李治”,如元朝名臣事略、元史本傳、永欒大典、四庫全書總、皕宋樓藏書志等。柯劭忞新元史謂李治本名治,後改今名。折中雨說,實不足擄。施國祁(號北研,乾隆道光間人)在禮耕堂叢說中指出,“仁卿生於大定庚子,至正大庚寅登收世科,已五十有一歲,授高陵主薄,辟推鈞州。金亡,北渡讓學者書,祕演算術,獨能以道德文章確然自守,至老不衰。卽其中統召拜與翰林諸公書云云,其本意大可見,蓋在金則為收科之後勁,在元則占改曆之先幾。生則與王滹南、李荘靖同為一代遺民,沒則與楊文獻、趙閒親並列四賢祠祀。鳴呼!其學術如是,其操履又如是,何後人不察,謬改其名,呼治為治,乃與形雌意蕩之女道士李季蘭相溷,吁!可悲已。今其言具在,其名亦正,倘能付諸剞劂,傳示當世,庶使抱殘守缺者得見全璧,豈非大惠後學哉。”

內容

晉書天文志儀象雲。洛書甄曜度、春秋考異郵皆言。周天一百七萬一千里。陸續雲。天東南西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言周三徑一也。考之徑一不啻周三。率周百四十二而徑四十五。則天徑三十二萬九千四百一里一百二十二步二尺二寸一分七十一分分之十。又引周禮地中之說。以土圭句股法入之。得天徑十六萬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以減於甄曜度、考異郵之數。餘一十六萬六千六百一十三里有奇。或以問李子曰。以土圭法校之甄曜度、考異郵。其數曾不及半。是何二說相懸如是之賒邪。曰。此蓋甄曜度、考異郵之數。自天之極際言之。土圭之數。自黃道言之。天包地外。地處天中。日月又居天地兩閒。故其數當半天徑也。而猶有不合者。不容不合。特算家大率言之。易曰。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說者謂麗為附。然日月之麗乎天。非若百穀草木之麗乎土也。亦本乎天者親上雲耳。故邵康節解離麗之麗。不取舊說。但謂文彩著見之義。
又晉書天文志雲。傳說一星。在尾後。主章祝巫官。傳、從人從專。音直攣反。說、讀如字。而莊子云。傅說得之。以騎箕尾。則傅、從人從尃。說、讀如說音。是為殷相之名。而不取傳說之義。然晉志言此星在尾後。則實當箕、尾之閒。而復雲主章祝巫官。何也。豈莊周之言。與此各自為說。不相本耶。博聞君子。當有以辨之。
呂氏春秋。荊有佽飛。得寶劍于于越。高誘注云。吳邑也。荀子勸學篇。于越、夷貊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楊倞注云。于越猶言吳越。且引高誘為據。予按春秋定公五年。于越入吳。杜預曰。於、發聲也。孔穎達以為越是南夷。夷言有此發聲。史官或正其名。或從其俗。史異辭。無義例。公羊傳則曰。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越者、能以其名通也。何休注曰。越人自名于越。君子名之曰越。赤狄以赤進者。狄於北方總名。赤者其別。與越異也。吳新憂。中國士卒罷敝而入之。疾罪重。故謂之于越。范寧曰。舊說于越。夷言也。春秋即其所以自稱者書之。見其不能慕中國。故以本俗名自通。考數家之說。雖有小異。然皆以于越與越同為一國。呂氏及荀卿子所言于越。正指于越耳。于于二字。音聲小別。義理無殊。自不得以於為一國、越為一國也。今高誘乃以于越為吳邑。楊倞又以于越為兩國。何陋如之。誘誤走者也。若倞者。真類夫隨人誤走。而又呼他人使隨己而東西也。大抵于越與句吳本皆夷語。即漸就簡而入於華耳。此亦豈有難曉之理哉。于越之說。錯謬已如此。市本荀子書。又以於字作乾。魚魯虛虎之舛。晚生後進。何所適從。
前漢西域傳雲。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師古曰。波河、循河也。音彼義反。黈曰。此義是而音非。波止當如字讀之。波之為言。自有循順之意。今人言循河而行者。皆謂之邊河。波河之語與邊河政同。又雲。出陽關。自近者始。曰婼羌。去長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師古曰。孔道者、穿山險而為道。猶今言穴徑耳。此又誤矣。孔道止謂大道也。前言辟在西南。故後言不當大道。若言不當穴徑。是何說之怪耶。故其下又言西北至鄯善。則知鄯善正當大道耳。
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口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弦歌也。古人讀詩者皆然。使今學者。能仿佛於古人。則人心近正。庶幾詩樂之猶可復也。鄉聞東平一士人家蓄琴譜一編。四詩悉備。兵燼以來。不知存否。愚嘗有意試擬補一二編。顧不深解音律。故又不敢妄為之。晦庵有言。古人言必引詩。蓋取於嗟嘆詠歌。優遊厭飫。有以感發人之善心。非徒取彼之文證此之義而已。又曰。反覆詠歌之閒。意味深長。義理通暢。使人心融神會。有不知手舞而足蹈者。是則引詩之助與為多焉。晦庵言引詩者猶當嗟嘆詠歌之。況讀之者乎。
石林過庭錄經史辨疑雲。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牆所以扞外。正牆面而立。謂其背治內之道。反而面乎外也。治曰。此說非是。牆面祇謂無所見耳。又何限乎內外之閒哉。
晉郗超之郗。則讀如綌音。郄詵之郄。則讀如絺音。今人不復別白。皆從綺逆反。大謬也。予兒時讀李翰蒙求。先生傳授。皆讀郗作郤。長大來始悟其錯。俗又讀郗作客。可笑。
莊子齊物論。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治曰。知、讀從智。代、交也。而、汝也。謂人人各自有師。何必智交於汝心。然後自取而始有之。故雖愚蒙之人亦有成心。可隨而師之也。成心者、呂惠卿所謂吾所受於天而無所虧者也。
李益鸛雀樓詩。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知長。魯直初至葉縣詩云。千年往事如飛鳥。一日傾愁對夕陽。全用李句。然其意不逮李遠矣。
東坡謂梁昭明不取淵明閒情賦。以為小兒強解事。閒情一賦。雖可以見淵明所寓。然昭明不取。亦未足以損淵明之高致。東坡以昭明為強解事。予以東坡為強生事。
楊誠齋詩。句句入理。予尤愛其送子一聯雲。好官難得忙不得。好人難做須著力。著力處政是聖賢階級。若夫淺丈夫少有異於人。必責十百之效於外。一不我應。悻悻然以舉世為不知己。方扼腕之不暇。顧肯著力於仁矣乎。故終身不能為好人。
世俗有孤負之語。孤謂無以酬對。負謂有所虧欠。而俚俗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