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卷子譜》

敦煌卷子譜中國古譜。1900年在中國敦煌石窟藏經洞發現所藏的一卷經的背面,用古代譜字記寫的一批樂曲,今稱敦煌卷子譜或敦煌曲譜。卷子正面的經文系抄於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據此推斷這批曲譜抄寫的時間大致與之同期或稍晚,為研究唐、五代音樂的重要文獻之一。原件現存法國國家圖書館。

概述

敦煌卷子譜
中國古譜。又稱敦煌曲譜。

來源

1900年在中國敦煌石窟藏經洞發現的一卷經的背面用古代譜字記寫的一批樂曲。據推斷抄寫於五代後唐時期,為研究唐、五代音樂的重要文獻之一。按照卷子譜上的分段標題,全譜計有25首樂曲,曲名分別為:《品弄》、《口弄》、《傾杯樂》、《急曲子》、《長沙女引》等。25首樂曲分為3群,其中1至10首為第群,11至20首為第二群,21至25首為第三群。對此有人認為是聯曲體的唐代大曲譜;有人認為是單曲體的唐代歌——“曲子”的伴奏譜;也有人認為是唐代舞蹈的伴奏譜。許多中外學者如林謙三、饒宗頤等致力於敦煌卷子譜的研究,並曾將其譯成現代曲譜、用樂器演奏錄音等。但尚無一致認同的譯譜。原件存法國國家圖書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