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子·砧面瑩》

《搗練子·砧面瑩》

《搗練子·砧面瑩》是北宋詞人賀鑄所寫,這首詞就是從怨女的角度來寫這樣的人生悲劇。寫閨中思婦思念遠戍征人,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思想。

搗練子·砧面瑩

《搗練子·砧面瑩》《搗練子·砧面瑩》
賀鑄

砧面瑩,

杵聲齊。

搗就征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里,

戍人猶在玉關西。

評價

外有徵夫,內有怨女,這是封建兵役制度下的社會問題。這首詞就是從怨女的角度來寫這樣的人生悲劇。即寫閨中思婦思念遠戍征人,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思想。

詞一開始兩句“砧面瑩,杵聲齊”。先從搗衣石和杵聲寫起。“砧”就是搗衣石,這是思婦為征人搗制寒衣經常用的,由於年深日久,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瑩。“杵”,捶衣布的木槌。“齊”字,指用木槌均勻地有節奏地逐次捶擊布帛。這兩句表面上寫的是搗衣石和杵聲,其實字裡行間自有搗衣人在其中。從一個“瑩”字上面,分明可以想見,作為征人妻子的思婦,是如何的辛勤勞動,經常地搗布帛,做征衣,年復一年,以至於那塊搗衣石也被磨得精光油滑了。從一個“齊”字上面,可以想見思婦捶衣搗練的技巧,與人合作的協調。在熟練有節奏的杵聲中,傾注了她多少血汗勞動啊!傳達出她憶念遠人的多少深情啊!接著第三句“搗就征衣淚墨題”,寫她怎樣封寄征衣的情況。“搗就”,就是“搗成”。這句說思婦把搗成的征衣打好包裹,然後和淚水研墨,再把親人的姓名,題寫在搗成的征衣的封套上。這樣,就把一個和淚題字,千種愁思,萬種感慨的思婦形象塑造出來了,詞末兩句“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進一步寫思婦的心理活動。“玉關”即玉門關。“戍人”即戍邊的征人。這兩句是說將征衣寄到玉門關,怕該有迢迢萬里路吧,然而征人戍守的地方還在玉門關以西更為遙遠的地方呢,自己寄出的征衣何時才能收到呢?如果“胡天八月即飛雪”的玉門關外,不能及時收到征衣,那豈不凍壞了征人嗎?表現了思婦對遠征丈夫的關懷、惦念、體貼入微的心情。歐陽修名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頗為人稱道,此詞結尾句式與之很相似,因之,與歐詞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授右班殿直。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杜門校書終老。

擴展閱讀:http://www.hudong.com/wiki/%E8%B3%80%E9%91%84

參考文獻

http://www.yuwen789.com/book/reading/reading_2136.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