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

《按圖索驥》

按圖索驥解釋\n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n\n\n《按圖索驥》。

按圖索驥出處

《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按圖索驥原文

尹神童每說,伯樂令其子執《馬經》畫樣以求馬,經年無有似者。歸以告父,乃更令求之,出見大蝦蟆,謂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而不能具。”伯樂曰: “何也?”對曰:“其隆顱跌目脊郁縮,但蹄不如累趨爾。”伯樂曰:“此馬好跳躑,不堪也。”子笑乃止。

按圖索驥典故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

《按圖索驥》《按圖索驥》
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於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裡,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按圖索驥寓意

驥和駿都是品種優良的馬,也就是所謂的千里馬。這句成語本指伯樂的兒子,未能把「相馬經」的內容加以徹底了解研

《按圖索驥》《按圖索驥》
究,僅憑書上呆板的馬匹型態與書想去索求良馬,而得到一隻大蟾蜍。

因此,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把那些辦事沒有經驗,只知按照前人的方法一成不變地去處理事物,不知變通,結果不但沒有收穫,反而會得到不良效果,叫做「按圖索驥」隱含有諷刺的意味,但現在多專為用作根據圖形或資料搜尋目的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