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馬經》

《相馬經》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 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相關故事

《相馬經》《相馬經》
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兒子很想將這項專門技能繼承下來,以免失傳。於是他把伯樂寫的《相馬經》讀得爛熟。《相馬經》上描寫千里馬的外形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象壘起的酒藥餅。”他就依照這一條,拿著經文出去“相馬”了。
伯樂的兒子把所見到事物的外形和《相馬經》上描繪的圖形一一對照,結果找到了一隻很大的蛤蟆。他興沖沖地跑回家報告父親,說:“總算找到好,馬了,額頭和雙眼同書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狀和書上寫的有區別。”
伯樂聽了,只好哭笑不得地對這個好心而不聰明的獨生子說;“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馬,只是它太喜歡跳,你可駕馭不了啊!”
1、判斷
(1)“相馬”是一項鑑別馬好壞的專門技術。 ( )
2、文中提到的伯樂寫的《相馬經》,是有關( )這方面內容的書。
3、伯樂的兒子“好心而不聰明”,在文中,反映他“好心”的內容有(),表明他“不聰明”的內容是( )。
4、這則寓言可以用一個詞語來代替,請你把這個成語寫在標題的橫線上,並根據你的理解解釋它的意思。
5、取題目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伯樂賣馬

《相馬經》《相馬經》
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乾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桿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相馬經》《相馬經》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伯樂(約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孫陽,春秋中期郜國(今山東省成武縣)人。在秦國富國強兵中,作為相馬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秦穆公信賴,被封為“伯樂將軍”。伯樂後來將畢生經驗總結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