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罵槐》

《指桑罵槐》

”孫武說:“這個不難。 這時,孫武命令擂起戰鼓,開始操練。 ”孫武回答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指桑罵槐》《指桑罵槐》

【古兵法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原文今譯】

強者制服弱者,要用警告的辦法來誘導他。主帥強剛居中間正位,便會有部屬應和,行事艱險而不會有禍患。

【出處譯文】

“指桑罵槐”原本是比喻,比喻指著張三罵李四。兵書《三十六計》將它演繹成間接訓戒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謀略。
《金瓶梅詞話》六十二回:“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俺娘這屋裡分明聽見,有個不惱的?”
《紅樓夢》一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指桑罵槐解釋】

指桑罵槐,此計的比喻意義應從兩方面廣為理解。一是要運用各種政治和外交謀略,“指桑”而“罵槐”,施加壓力配合軍事行動。對於弱小的對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誘的方法,不戰而勝。對於比較強大的對手也可以旁敲側擊威懾他。春秋時期,齊相管仲為了降服魯國和宋國,就是運用此計。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國,魯國畏懼,立即謝罪求和,宋見齊魯聯盟,也只得認輸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損失就使魯、宋兩國臣服。

【指桑罵槐典故】

《指桑罵槐》《指桑罵槐》
春秋時期,吳王闔廬看了大軍事家孫武的著作《孫子兵法》 ,非常佩服,立即召見孫武。吳王說:“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絕倫。你能不能當面給我演示一下,讓我開開眼界呢?”孫武說:“這個不難。您可以隨便找些人來,我馬上操練給您看看。”吳王一聽,好生好奇。隨便找些人來就可操練?吳王存心為難—下孫武,說道: “我的後宮裡美女多得很, 先生能不能讓她們來操練操練?”孫武一笑說:“行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練。”

於是, 吳王從後宮叫來180名美女。眾美女一到校軍場上,只見旌旗招展,戰鼓排列, 煞是好看。她們嘻嘻哈哈,東瞅西瞧,漫不經心。孫武下令180名美女編成兩隊,並命令吳王的兩個愛姬作為隊長。兩個愛姬哪裡作過帶兵的官兒,只是覺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們排成兩列。

孫武十分耐心地、認真細緻地對這些美女們講解操練要領。交待完畢,命令在校軍場上擺下刑具。然後威嚴地說:“練兵可不是兒戲!你們一定要聽從命令,不得馬馬虎虎,嘻笑打鬧,如果誰違犯軍令,一律按軍法處理!”

美女們以為大家是來做做遊戲的,不想碰見這么個一臉正經的人!這時,孫武命令擂起戰鼓,開始操練。孫武發令:“全體向右轉!”美女們一個也沒有動,反而轟然大笑。孫武並不生氣,說道:“將軍沒有把動作要領交待清楚,這是我的錯!”於是他又一次詳細講述了動作要領,並問道:“大家聽明白了沒有?”眾美女齊聲回答:“聽明白了!”

鼓聲再起,孫武發令:“全體向左轉:”美女們還是一個未動,笑得比上次更加厲害了。吳王見此情景,也覺得有趣,心想:你孫武再大的本領,也無法讓這些美女們聽你的調動。

孫武沉下臉來,說道:“動作要領沒有交待清楚,是將軍的過錯,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從命令,就是士兵的過錯了。按軍法,違犯軍令者斬,隊長帶隊不力,應先受罰。來人,將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一聽,慌了手腳,急忙派人對孫武說:“將軍確實善於用兵,軍令嚴明,吳王十分佩服。這次,請放過寡人的兩個愛姬。”孫武回答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吳王既然要我演習兵陣,我一定要按軍法規定操練。”於是,將兩名愛姬斬首示眾,嚇得眾美女魂飛魄散。孫武命令繼續操練。他命令排頭兩名美女繼任隊長。全場雞雀無聲。

鼓聲第三次響起, 眾美女精神集中,處處按規定動作 ,一絲不苟,順利地完成了操練任務。吳王見孫武斬了自己的愛姬,心中不悅,但仍然佩服孫臏治兵的才能。後來以孫武為將,終使吳國擠進強國之列。

【參考資料】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zzbj/shanshiniu/36ji26.html

http://www.8nn8.com/zt/36j/031.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