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蒲公英》

《戰場上的蒲公英》王外馬甲/著,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在2009年4月出版。內容為並不是所有的陣亡者都配得上烈士的稱號,是否為信仰而戰,這是烈士與炮灰的區別。能夠安慰死者的不是勳章,不是墓碑,而是他們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衛,是他們的理想是否成為了現實!《戰場上的蒲公英》以視角獨特的戰爭記錄,嚴謹深入的細節考證,為您展現一個國民黨傘兵的1944-1949!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11
並不是所有的陣亡者都配得上烈士的稱號,是否為信仰而戰,這是烈士與炮灰的區別。能夠安慰死者的不是勳章,不是墓碑,而是他們的信仰是否得到了捍衛,是他們的理想是否成為了現實!《戰場上的蒲公英》以視角獨特的戰爭記錄,嚴謹深入的細節考證,為您展現一個國民黨傘兵的1944-1949!

內容介紹

本書的體裁不屬於小說,作者嚴格尊重史實,從過程到細節,全部來自戰場的回憶和記述,無一杜撰。作者的筆法幾乎是超自然主義,其真切實感,如挾讀者親臨其境,戰火硝煙,廝殺呻吟,耳濡目染著你。但也不能算是傳記,為讓讀者更廣泛地體驗戰爭,作者將數個人物原型的素材通用,時空剪接,兼采小說和傳記之長,超真實地還原一個戰爭全過程,這是作者的創舉,也是該書的特色所在。
書的主人公蔡智誠,出身於貴州殷實之家,抗戰後期參軍,當上一名空降兵,經歷了慘烈的松山戰役和南京受降儀式。後在國共內戰中,他又親歷豫東戰役淮海戰役,九死一生,負傷被俘,逃脫後再被裹挾起義,直到1949年退役返回故鄉。書以“蒲公英”為名,既是傘兵空降戰場時浪漫悽美的生動寫照,更寓意戰爭年代普通軍人命運之飄零無助。
古今中外的軍事著作浩如煙海,優劣各異,但在敵我之分上面,沒有含糊的,皆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作者無論實寫或虛構,重點不外乎突出我方的勇敢頑強和敵方的兇狠殘忍,撩撥讀者熱血沸騰或感慨流涕。然而此書在這一點卻給顛覆了!共產黨人反手寫國民黨,主視角出自戰爭中的敵軍官,敵人眼中的敵人才是神聖的我方。一個人物位置的調換,讀者敵我難辨,愛恨擰巴,情感無從代入,戰場上的持槍者全是龍的傳人了,每一粒奪命的子彈都讓人戰慄,所有倒下的身影都讓人痛惜,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作者介紹

王外馬甲,本名黃曉峰,福建人。從小愛聽故事也愛講故事,因為在貴州工作和生活多年,所以對那裡的人情世故多了幾分興趣和了解。 平素喜好上網,時常在新浪部落格以及“西西河中文論壇”上與朋友們談兵論史,現已出版紀實性作品《中國騎兵》和《我知道的老兵故事》,並有部分作品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

本書引子

小時候就知道蔡智誠先生當過國民黨軍官,因為我曾經看見他被捆起來遊街,頭上戴著高帽,胸前掛著大牌子。
後來又聽說他平反了,得了“起義證書”,還補發了好多工資,忽然變得特別有錢。那時候電影院裡正在演《野火春風斗古城》,大人們在看完金環和銀環的故事之後回來就說:“老蔡原來是和‘關團長’一樣的好人呵!”於是就有許多熱心的大媽大嬸給蔡先生介紹對象,動員他續弦。而我們這些小孩則屁顛屁顛地跟在他身後嚷嚷:“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蔡先生只好尷尬地笑。
再後來,蔡先生就退休了。一個人在家裡種桃樹、養蘭花、餵金魚,侍弄一些不吵不鬧的小玩意,孤孤單單,自得其樂。再再後來,當我偶然得知這位安靜的老頭兒居然曾經是中國軍隊最早的空降兵,不由得大吃一驚,急忙和幾個朋友找上門去:“傘兵呵!特種部隊呀!老蔡先生,給我們講講故事吧!”
這時候,老人家已經得了帕金森病,語言和行動都有些障礙。他坐在藤椅上,看看院子裡的花,又望望天邊的雲,許久許久才嘟噥了一句:“這傘兵嘛,就像是戰場上的蒲公英……”

後記

“蒲公英”的故事講完了,但有些人物的命運還沒有交代清楚。有朋友希望看到水落石出,恭敬不如從命,我就補個後記吧。
在得知解放軍渡江的訊息之後,乘坐“遠東號”的四十多個人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有的留在香港,有的去了台灣,有的跑到南美洲去了。張志韓先生依然追隨何應欽和劉建群,後來他以執教為業,曾經擔任過台灣大學教授和東吳大學的教務長,致力研究“考試監察制度”,並發表了許多學術文章。
大約在蔡智誠他們離開香港之後的一個月,傘三團副團長姜鍵、二營營長楊鶴立以及十多個連營級軍官也到了香江。他們是根據共產黨“去留自便”的原則離開解放區的,楊鶴立等人轉道去了馬來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而姜鍵等人在香港住了一段時間之後,於1950年去了台灣,接著就被槍斃了。姜鍵被判處死刑的名義是“叛國罪”,直接原因是他49年4月在傘兵致西柏坡的“致敬電”上籤了名,更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台灣正處於“肅奸防諜”的高潮,從國防部到各基層單位的“赤色疑犯”都遭到了嚴厲地處分,姜鍵自然也就在劫難逃。
傘兵司令張緒滋也受到了牽連。他被撤了職、還被關了幾天,幸虧有朋友說情才算保住了性命,然後就到美國去了。通常情況下,高級軍官退伍的時候應該可以獲得由政府提供的安家費和養老費,但張少將卻沒有享受到這個待遇,他到德州以後只能在商鋪里幫人打工,日子過得非常窘迫。不過,張老先生晚年依然十分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時常以“宗國強”(中國強)的名字在華文報紙上發表文章,對民族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傘兵三團約有一半人(一千二百人)加入了解放軍,其中大部分改行當炮兵(參加了抗美援朝),最終能夠成為傘兵的並不多。團長劉農畯先後擔任過華東軍區傘兵訓練總隊隊長,解放軍空軍陸戰第一旅(旅長王建青)參謀長,空軍陸戰師(師長朱雲謙)參謀長、副師長,55年授上校軍銜。1961年,解放軍第15軍整體轉建空降兵,空軍陸戰師編入15軍第43師,劉農畯至此退役,63年獲“三級解放勳章”並擔任了湖南體委副主任,1976年去世。
離開香港之後,蔡智誠沒有重歸國民黨的陣營。他和妻子乘飛機赴昆明並輾轉回到了遵義。49年11月,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解放川黔大地,在挺進貴州的第17軍第49師(師長汪家道,政委況玉純)的佇列中有一名遵義籍的女戰士,她就是蔡家的小妹妹蔡智蘭……解放後,蔡智誠也參加了革命工作,投身於電力建設事業,退休時已成為頗有建樹的工程技術專家。雖然在文革中屢受衝擊,但他最終還是得以恢復名譽,並在安詳之中度過了自己的晚年——對於自己的人生,蔡老先生的評價是:“亦禍亦福,非福非禍”。
能夠補充的事情就是這樣了。當然,有朋友希望我能講得再多一些,至少把蔡家的人物經歷全都寫清楚,並且要寫到文革以後……對此,我只好請求原諒。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歌名叫做《那些花兒》。我想,蔡家小院裡靜靜開放的那些蘭草是花兒、桃花是花兒,而漫天飛過的蒲公英也應該是一種花吧。
當初選擇“蒲公英”作為書的標題,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它的形狀比較象降落傘,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它與主人公的命運有幾分相似——雖然有過扶搖而上的際遇,但飄蕩的歷程卻終究取決於不可抗拒的風雲,從天上到地面、從理想到現實,以興奮的開場到無奈的結束,最後歸於塵埃,歸於草芥。
蔡智誠曾經是個“有理想”的軍人,但骨子裡卻仍是箇舊式的知識分子。他受過現代教育,但傳統觀念十分頑固,他有著愛國的熱情,但並沒有政治的覺悟,在民眾的疾苦面前,他只有居高臨下的憐憫而沒有設身處地的同情,所以自始至終,他都只是個“改良主義者”而不是真正的“革命戰士”。
蔡智誠的人生是矛盾的,面對社會的醜惡,他既無法同流合污也難以劃清界限,總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彷徨。但蔡智誠的命運卻是注定的,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無論是否願意,任何人最終都只能隨著時代的步伐踉蹌向前。
歲月蹉跎,時勢造人。人生可能是耀眼的黃金歷經大浪淘沙的過程,也可能是落寞的草芥在風中漫舞的軌跡。燦爛的英雄偉業當然值得歌頌,但在我看來,那荒野里飄忽的傘花其實也有著可以紀念的回憶——這就是我願意講述蒲公英故事的原因。

電視劇

中文名:戰場上的蒲公英
別名:第一傘兵隊戰
出品時間:2014年9月11日
出品公司:貴州廣播電視台、安徽廣播電視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雲南
發行公司:北京廣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首播時間:2014年9月11日上海新聞綜合頻道
導演:桑華
編劇:賈東岩、李文強、黃何
主演:蒲巴甲,邵兵,徐冬冬,張光北,李立群,楊駿,司珂華,宋雷濤
集數:36集
每集長度:38分鐘
製片人:肖湘山

劇情介紹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尾聲,日軍困獸猶鬥,戰火硝煙瀰漫在全中國。出身名門的浙大學生蔡智誠一腔熱血,不甘苟活於後方,衝破家庭的阻撓,毅然投筆從戎,立志抗日救國。他輾轉投入了國民黨新組建的最精銳的傘兵部隊。在經受了美國教官的魔鬼式訓練,經歷了與日本王牌傘兵突擊隊——睡魔部隊的數次殊死搏鬥後,蔡智誠贏得了戰友們的尊重,同時也收穫了愛情。隨著日本的投降,蔡智誠獲悉了上級欲至武穆小隊於死地的秘密計畫,在痛苦與迷惘中,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信仰,並重新思考自己的將來。最後的緊要關頭,在信仰和現實的衝突中,蔡智誠完成了人生中極具重要的一次轉變,毅然加入了共產黨,終於又讓傘兵部隊像戰場上的蒲公英一樣,繼續在共和國的天空中飛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