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齊策四》

《戰國策·齊策四》

《戰國策·齊策四》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所編撰匯集的一部歷史著作,是戰國時代各國史官和一些遊說之士記錄下來的文稿、史料,後經西漢學者劉向的匯集、整理成書。

《戰國策·齊策四》文字

國家名:齊國
英文名:Qiguo
主要城市:齊地

概述

《戰國策》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所編撰匯集的一部歷史著作。它的作者已不得而知,它最初只是戰國時代各國史官和一些遊說之士記錄下來的文稿、史料,後經西漢學者劉向的匯集、整理成書的。全書總計三十三篇。

《戰國策》基本上以記言為主,按國別劃分,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的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下至秦並六國後(約前460一前220),共約240年左右。
《戰國策》的內容以記錄戰國時代遊說之士的策謀為主,反映了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思想。它真實記載並毫不掩飾地頌揚了當時來往於各諸侯國之間的遊說之士的活動及他們的奇謀異策。記錄了戰國時縱橫捭闔的複雜鬥爭,對當時統治階級和政客們的權謀譎詐、角逐,作了客觀暴露,也記載和歌頌了某些有政治遠見、堅持正義、不畏強暴的人物和他們的事跡。但由於《戰國策》一書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因此也減低了它的史學價值。

《馮諼客孟嘗君》選自《戰國策.齊策四》。

馮諼”,齊國孟嘗君的門客。“客”,用作動詞,這裡是“作食客”的意思。“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父田嬰齊威王子,齊宣王弟,曾輔佐齊宣王十一年,因功受封於(今山東滕縣東南)。田嬰死,孟嘗君繼立於薛,後又任宰相。門下有食客三千。孟嘗君是他的封號。戰國時期,孟嘗君與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並稱為“四君”,以好養士(門客)聞名。《馮諼客孟嘗君》中的馮諼是一個“高才秀士”的形象。文章通過描寫三個小故事,來塑造馮諼形象。

文章大意:

(一)自“齊人有馮諼者”至“於是馮諼不復歌”記敘馮諼無能無好,卻一再要求提升待遇。
(二)自“後,孟嘗君出記”至“視吾家所寡有者”記敘馮諼自薦收責於薛。
(三)自“驅而之薛”至“請為君復鑿二窟”記敘馮諼矯命燒券為孟嘗君市義(□年乃見)。
(四)自“孟嘗君予車五十乘”至“姑反國統萬人乎”記敘馮諼為孟嘗君挾外力(魏)復為齊相。
(五)自“馮諼誡孟嘗君曰”至“君姑高枕為樂矣”記敘馮諼請孟嘗君立宗廟於薛。 
(六)自“孟嘗君為相數十年”至“馮諼之計也”記敘孟嘗君一生功業全得馮諼之助。
主旨:說明能為未顯者唯能容者能用之。

疆域演變

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姜姓,侯爵。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周王朝東方大國。

春秋初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公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與國紀,掃除東面障礙。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無知被殺。魯伐齊,欲納公子糾,而齊高氏、國氏已召小白先入,擊敗魯師,立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成為霸主。公元前684年, 齊國是最先邁入霸主地位的,它首先滅掉了位於今天山東壽光西南的紀國,然後在今山東汶上北,滅掉了位於那裡的 成阝國。
齊滅掉西面小國譚,向魯推進。公元前681年,又與宋、陳、蔡、邾會於北杏,南下滅小國遂,迫使魯與齊言和,盟於柯。次年,齊假王命合陳、曹伐宋,迫使宋國屈服,並與宋、衛、鄭會於鄄,又次年,齊與宋、陳、衛、鄭復會於鄄,開始稱霸諸侯。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公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齊霸業達於頂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鞍(今山東濟南),齊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齊依舊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國,疆土擴大到山東東部。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

春秋末年,齊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併。公元前548年,崔抒殺莊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公元前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欒施、高疆奔魯。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闞止為政。公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齊康公,本名姜貸。在位時淫於酒色,敬仲的後代田和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後來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79年齊康公死。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齊絕祀。

田齊媯姓國家,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併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齊之舊。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 、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鏇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愍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愍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忌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著名人物

馮諼”,戰國時齊人,是薛國(今滕州市東南)國君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為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孟嘗君以“好客養士”、“好善樂施”而名聞天下,他對待門客,不惜“舍業厚遇之”,因而“傾天下之士”(《史記·孟嘗君列傳》),門下食客達三千餘人,馮諼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怪人面目出現,起初為了試探孟嘗君的胸懷和眼光,曾三番五次地向孟嘗君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孟嘗君無一例外的都滿足他而從來不嫌棄。當他發現孟嘗君是一個不勢利、非常大度、值得為他出謀劃策的領袖時,毅然決定竭盡全力以事孟嘗君。通過“薛國市義”、營造“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

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父田嬰齊威王子,齊宣王弟,曾輔佐齊宣王十一年,因功受封於薛(今山東滕縣東南)。田嬰死,孟嘗君繼立於薛,後又任宰相。門下有食客三千。孟嘗君是他的封號。戰國時期,孟嘗君與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趙平原君並稱為“四君”,以好養士(門客)聞名。

著名遺蹟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圖片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文獻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條目

 馮諼、孟嘗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