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師生涯》

《我的教師生涯》

電影《我的教師生涯》記錄了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40多年的生活、命運和追求。梁家輝和秦海璐這對帝後級演員第一次扮演鄉村教師,也是第一次在片中結為真正的銀幕情侶,為影片帶來新的精彩。電影《我的教師生涯》作為大學生電影節最接近大學生朋友的生活、情感、追求的影片,也是各個不同時期的電影觀眾都很容易從影片中找到共鳴點的影片。因此,電影《我的教師生涯》也成為了本屆大學生電影節中最值得期待的影片,並成為一個特有的文化符號載入史冊。

基本信息

簡介

《我的教師生涯》海報我的教師生涯》海報

《我的教師生涯》是著名導演鄭克洪繼《沉默的遠山》之後執導的又一部主流文藝片,講訴了一名鄉村教師跨越四十多年的執著和愛戀。

影片清新淡雅,如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帶給觀眾身心愉悅的視覺體驗和觀影享受。《我的教師生涯》在大學生電影節上的亮相曾引起轟動,觀眾對梁家輝飾演的鄉村教師即意外又驚喜。

做為一名從沒有過內地鄉村生活經驗的香港演員,卻能夠把一名內地鄉村教師演繹的如此真實貼切,體現了不俗功力。曾與鄭克洪合作《沉默的遠山》的著名編劇程青松對影片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影片延續了導演在《沉默的遠山》里的抒情氣質,人物跨越的年代更加大,在電影語言的表達上也更加成熟。梁家輝、秦海璐的表演真實生動,顯示了不俗的表演功底。

這部電影的主人翁對人生的看法,及處事的態度給我一種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的感覺,每一個感人的畫面里,都蘊藏著無價的啟示,不要為了一些似乎平淡的言語不去思考,然後才慢慢體會其中的意思;那些話有時讓我覺得很慚愧,進而努力地去改進自己。 要重視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要努力的去追求完美。

故事梗概

《我的教師生涯》海報《我的教師生涯》海報

多年前的一個夏天,由於家庭成分的影響,陳玉帶著女友小蘭送給他的手風琴,下放到了月亮灣村國小任教。陳玉的到來導致代課老師周敏搬出了宿舍,騰出地方給他住。上課的第一天陳玉就遭到了陳校長的刁難,給他出了一組沒有下聯的對聯難為他。

周敏勸他不要老去葉寶富家為他補課,因為其父是四清對象。陳玉不以為然,果然,陳玉因與葉家的關係被就近下放到農村去改造,離開了學校。由於不願意連累小蘭,就和小蘭中斷了聯繫。

村上的民兵連長李剛也在追求周敏,但周敏並不領情,因為她的心中早就有了陳玉。幫他洗衣,做飯,甚至餵豬。因為宣傳隊長蠻橫地堅持,念錯毛主席詩詞,宣傳隊長和學生張宏才被判勞教,陳玉想頂替學生張宏才去勞動改造,李剛沒同意。在李剛的保護下,陳玉和周敏歷經困難終於走向婚姻的殿堂。
文革後,陳玉又恢復了教師的工作。由於自己不願意為兒子走後門,兒子濤濤背著他輟學打工,遭到陳玉責罵。為了給校合唱團買統一的服裝,陳玉帶著學生勤工儉學湊夠了服裝費,卻被人給騙了。陳玉決定去北京找那家紅旗服裝廠,服裝廠沒找到兒子濤濤也沒有跟他回來,只是將一封告別信給了火車上的父親。
服裝款被騙,兒子出走,妻子周敏一氣之下去了北京找兒子濤濤。這時,陳玉又接到小蘭的來信,並告知她的父親去世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學校文藝匯演的日子臨近了,陳玉也在想辦法借錢為同學們做統一服裝,周敏卻從北京回來賣掉了家裡的年豬,替陳玉湊夠了重新做演出服的錢。合唱團的孩子們穿著嶄新的演出服登台演出令台下的陳玉感到很欣慰。
吳春燕的女兒張小洋很有音樂天賦,陳玉勸她加以培養,不要耽誤了孩子。看到吳春燕家的窘境,陳玉自掏腰包送張小洋去縣文化館學音樂。張小洋終於成了歌唱家,她的演出在中央台播出。陳玉拉著周敏的手,在電視機前欣慰的欣賞著。
周敏病了,唯一的心愿就是聽陳玉為自己談手風琴,陳玉找出落滿灰塵的手風琴,為她深情的拉起了琴。琴聲迴蕩在天際,久久不願散去。2000年夏,陳玉拿出所有的積蓄創辦了月亮灣青少年活動中心,繼續為教育事業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

影片特點

《我的教師生涯》海報《我的教師生涯》海報

關於時間
也許導演只想通過時間的推動來豐富主人公陳玉的形象內涵,所以幻燈片似的切換隻凸顯了陳玉一人高大而蒼涼的身影,致使包括周敏在內的所有人和事都模糊黯淡,——這布景上從始至終唯有陳玉,他在簡單的線性敘述中踽踽彷徨。這似乎是影片的不足,然而在僅僅一個小時半的影片中,要容納大躍進、文革、新時期、新世紀這史詩般的跨度,也實在如守門員面對單刀突破禁區的前鋒,既感力不從心,也難免有些慌張。
可貴的是,鄭導在慌張中還是在幾個可以折射時代的細節上略做了停留,如三句半念錯毛主席詩句這場戲,提醒了人們將要忘卻的那些真實的荒誕,而上生理課遭調查、孩子受打工潮影響、上美術課被批評等則觸及了各個時期的教育問題。這從而在根本上避免了影片的單調,令影片的內涵豐富不少。
關於愛情
愛情是這部片子讓人感動的第二大元素。影片最後,面對青山綠樹的空曠院子裡,陳玉拉響了修了幾十年的風琴,在悲涼的音樂中周敏安祥在躺椅上閉上雙目,陶醉於難以言表的幸福中。此情此景,讓人不能不為之感嘆。只是,如果我們沒有忘記電影剛開始時的敘述,就該記得,手風琴是小蘭送給陳玉的,並且是她的“心愛”之物,這樣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周敏會在余日不多的時候說:“可是你讓我等得太久了,陳玉啊,一輩子了。”這是一句雙關的話,這是影片中陳玉、周敏、小蘭三人唯一的一次共時出現,卻唯其壓抑得久,唯其隱蔽,也就更震撼人心。
無疑,陳玉的心,始終被小蘭占據著,影片雖沒有交代,但我們清楚,周敏是心知肚明的,但她寬容地愛著這個男人,等他的心,等了“一輩子”,這讓我記起《雲水謠》中李冰凍的角色。而從陳玉的角度看,他幾乎別無選擇地將和小蘭的愛放在信封疊成的紙船上順水漂走,又隨波逐流般地開始了和另外一個他並沒有準備去愛的女人周敏的相扶到老的一生。正是在這裡,電影展示了生活的非詩性的一面,真實得讓人不敢正視自身:多少人不正是這樣走過來的?
關於教師
在教師這一曾經神聖的職業被媒體不負責任地妖魔化到了不可思議之地步的今天,這部唱著主鏇律歌頌教師的影片,大概是想重塑教師的光環。不過我冒昧地想,電影院裡的許多觀眾,大約看了電影,會這么說:真感人啊,這老師實在太好了,只是,瞧瞧現在的老師,真是“師”風日下啊!說句實話,作為教師的我,看了電影后,我的心底有這么的感嘆:陳玉真是一位老師的楷模。不過,我尊敬他,卻並不想著向他學習,因為那代價,是我付不起的。我這么說,必然有人指責:說我沒覺悟,不配當老師。不過我倒要問,在現在的社會裡,有多少人,會從自己緊巴巴的勉強餬口的工資里摳出錢來資助他人?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沒日沒夜地幫助他人(家訪、補課、接送和照顧學生、休息日帶學生實踐等等,這一切都是無償的)?會固守耿直和道德底線讓自己孩子失掉前程?會自己掏腰包給公家辦事兒?會把自己一生的積蓄全捐給希望工程(在自己還有個打工仔兒子的情況下)?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因為這樣的事,只有武訓那樣的“聖人”才會做。而這世界上,古今中外,掐指算來,聖人也就那么幾位。憑什麼你們都不做“聖人”,非要教師來做?
主鏇律電影(包括文學作品)大抵有個通病,那就是樂於塑造一個完美的以供學習的“典型”(或曰榜樣),卻很少顧及到人們具體學習的可行性問題。這也正是這部影片我最不喜之處。

精彩視點

《我的教師生涯》《我的教師生涯》

《我的教師生涯》是導演鄭克洪繼《沉默的遠山》之後,精心籌備拍攝的又一部主流藝術影片。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以紀實的手法描述了一個將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的教師,雖然歷經坎坷,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卻始終不改。
影片的陣容十分強大,由金馬影帝梁家輝和金馬影后秦海璐聯袂主演。梁家輝主演的陳玉深入人心,無論是在於秦海璐配合出演,還是一個人面對鏡頭的內心戲都詮釋的十分到位,梁家輝曾主演過《垂簾聽政》、《黑金》、《東成西就》、《愛在他鄉的季節》等。秦海璐以《榴槤飄飄》獲得金馬獎影后的桂冠,是一位實力派女影星。

影片中的幾個場景非常感人,當細膩的溫情慢慢地滲入我心,那種60年代的山村以及儘管離我們非常久遠的時代讓我不禁落淚。它像溪水潺潺在我心裡流淌,小小地不落痕跡地帶走了點什麼……觀賞中,我在想,這個片子似乎在講述的是一個普通好教師的一生,可我以為它也是在講述婚姻的另一個方面:周敏,她一生為了崇拜而愛的人活著;陳玉,一輩子都在為他的愛而活著——他愛信里的歐陽曉蘭,他愛他的教師工作,至於他的婚姻,那是中國傳統式的,也是責任式的……最後,當周敏在椅子上含笑聽著陳玉的手風琴聲合眼的時候,想她是明白的。有一些東西她得到了,畢竟她等了一輩子;有一些東西她永遠也得不到,只能等來生……生活就是這樣!感謝導演帶給我們關於愛情的如此真實的震撼! 作為從詩人一路走來的著名導演來說,詩意抒情的成分在他的電影中無疑占有很大的比重,成就了其詩意現實主義的獨特風格。

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寫意的畫面和情節,畫外音超乎尋常的運用為影片披上了濃濃的抒情基調。飾演的陳玉背負一架手風琴千里迢迢來到了偏僻的鄉村,畫外音以老年陳玉的口吻回憶教師生涯的肇始,一下子就把觀眾帶入了一種懷舊的意境和氛圍。後面畫外音的適時出現,一方面彌補了敘事,另一方面恰如其分的渲染了情緒,帶給影片詩意的氣質。畫外音的運用就有畫龍點睛之妙。正如國人素以師道為至尊,這是東方文化特有的民族個性和文化特質。如同父母之於人類繁衍,師道之於人類的文明和發展,意義自然重大。影片關於“師道”文化的思考以及影片主人公對生命價值判斷和生命價值重構的努力。主人公有著他同時代人普遍看重的道德觀和生命價值觀,但卻有著不一樣的生命態度。人性層面的對話以及發掘對於影片具有使命意義……

影片幕後

鄭克洪與老鄉一同觀看影片鄭克洪與老鄉一同觀看影片

為了回響國家廣電總局送電影下鄉的指示精神,使廣大偏遠地區都能夠看到高質量的電影。6月8日,北京紅色世紀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湖北紅色世紀影業、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組織力量,將新近聯合攝製出品的主流文藝片《我的教師生涯》送往基層,送到百姓的田間地頭。
《我的教師生涯》是著名導演鄭克洪繼《沉默的遠山》之後又一部廣受期待的主流文藝片。講訴了一名鄉村老師四十多年來紮根鄉間,執著信念和責任。走過了四清、文革、新時期、新世紀等不同的歷史時期。經歷了與周敏的愛情與婚姻,對學生的關愛與友誼,和兒子的隔膜與諒解,直到成為了一名白髮蒼蒼的老頭,依然堅守在鄉村教師的崗位上的故事。
影片具有詩意的藝術氣質,以多角度的敘事手法展示了一名鄉村老師坎坷而執著的一生。時間跨度之長,敘事之精煉都堪稱主流文藝片的典範。
影片吸引了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香港金像影帝梁家輝、金馬影后秦海璐首度聯袂飾演鄉村教師夫婦值得期待。此外,金雞華表雙料準影帝羅德元、東京影后金雅琴也在裡面飾演重要角色,為影片增添了看點。
《我的教師生涯》在湖北長陽拍攝,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自《男人河》開始,鄭克洪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是在生於斯長於斯的湖北拍攝的,故鄉的山山水水蘊育了他的創作靈感,成為他跋涉在影視道路上的靈感源泉。他說,選擇拍攝《我的教師生涯》這樣一部片子完全是出於對老師這個職業的敬意。希望觀眾喜歡。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香港金像影帝梁家輝憑藉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奪得最受大學生歡迎香港演員。目前,影片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全面進軍國際電影節。
此次,出品方組織影片下基層活動充分表現了電影來自民間回饋民間的方針,是鄭克洪電影親民愛民的一次近距離體驗活動,受到了農村百姓普遍歡迎。

影片段預告絮

梁家輝梁家輝

所謂好事多磨,在錯失去年的公映檔期之後,梁家輝傾情主演的主流文藝片《我的教師生涯》終於在今年的金秋檔期如約與大家見面。把主流文藝片推向市場,接受觀眾的檢閱和評判是導演鄭克洪致力於開拓的工作。影片以詩一樣的語言講訴了一名鄉村教師坎坷而執著的一生。影片完成後,先後入圍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和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梁家輝更是憑藉在此片中的出色演出獲得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香港演員的榮譽,得到了大學生朋友的好評和認可。手握獎盃,從影二十多年,獲得過無數影帝頭銜的梁家輝居然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他豪情萬丈的與大學生朋友相約來年,繼續開拓自己的電影人生。

《我的教師生涯》以寫實主義的基調,展示了主人公的精神氣質,以紀實的手法力圖傳達給觀眾人性化的力量。影片精緻的畫面,流動的美景就像是一首純粹電影的詩,帶領我們走進詩歌般的美學意境。在主流文藝片的觀賞性上,《教師生涯》可謂進行了大膽的拓展。
當然,從市場的角度來說,文藝片與商業片相比是占弱勢的。但文藝片也有自身的優勢,那就是影片的藝術突破性,更易博得觀眾的認同,獲得不錯的口碑。如何將這種口碑轉化為票房就是我們要做的工作。張藝謀導演曾經說過,充沛的情感是文藝片最大的商業元素。 《千里走單騎》就是依託這點和高倉健的人氣和魅力博得了觀眾的好評,獲得了市場的成功。《我的教師生涯》企望更上層樓,依託愛情、友情和親情的飽滿敘事和梁家輝的獨特魅力和精彩演出進一步拓展主流文藝片的市場空間。

評論

《我的教師生涯》劇照《我的教師生涯》劇照

看完《我的教師生涯》不禁讓我與自己的教師生涯做了深刻比較,居多感慨,令我著實備受打擊。因為是我放棄了那個崇高的職業,曾經幾許使我覺得自己是個背叛了社會背叛了**的人。也許我不應該放棄那些一直依然那么摯愛和需要我的學生。當看著那些平時最聽話的學生遞給我紙條上面說:老師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如果你回來,我寧願留級……這樣深情的話語時我卻一點也不感動,當時我只是覺得這些小傢伙再過兩天恐怕就不記得了。也許別人說的沒錯,我天性就是冷漠無情的。

也正因為這樣,影片里梁家輝扮演的陳玉老師那始終如一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那么的堅定與執著,令我倍加覺得愧疚。在那幾乎與世隔絕的遙遠山莊裡陳玉老師就憑著與女友小蘭的信件相互鼓勵慰籍著生活的動力,夢想在那古老的農村里仍然沒有改變他的念頭,年輕的他們至少相信還有期待中的愛情與未來,他們約定要一起考高等教育一起考音樂學院。可造化無常,時光一晃而去,他始終沒有走出那個地方,始終沒有再見到小蘭,最終也無法走上他的夢想之路。然而他卻在孜孜不倦的教育工作中承受了一切,包括放棄了愛情放棄了理想。又或者他一直也並不缺乏愛的心境與理想的追求,畢竟他熱愛他的學生並忠誠著他的教育工作。

影片追溯到1963年的夏天開始,陳玉老師被組織安排到一個鄉下去教書。又經過文革事件被下放,到平息之後再回到學校,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不變的是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後來他也和周敏老師結了婚,女主角秦海璐扮演的雖然只是襯托角色,但是她持著理解與包容一直在陳玉身邊支持他,直到老去病死。雖然這個影片並不是一部悲劇的電影,但是他們之間的命運不正是折射了多少中國鄉村教師家庭與命運的寫照嗎?

影片以一種回憶敘述的方式很平和講述著這個看起來似乎仍然家常的故事。所以整個氣氛也始終都是在他平實的範圍里走動,整個影片雖然也有細節、有變化、也有轉折、可是沒有,一直就在陳玉老師與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事件中慢慢流失。這個陳玉老師由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從海外歸國,到了月亮灣之後,走過了大躍進、文革、新時期、新世紀等不同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刻骨銘心的初戀,到結婚生子,直到成為一名白髮蒼蒼的老頭……

陳玉剛到那個學校是新陽的一個叫做月亮灣的國小。那個山的一邊里簡陋的幾間破教室,掉灰的沙牆、殘舊的桌椅,漏雨的臥室、陰暗的廚房、滄桑的瓦房、毫無隔音可言的教室,這些艱苦的環境條件在那個年代看起來是合情合理的,可我對這一切也並不陌生。

2005年我處的環境跟電影裡的這些沒有什麼差別,就像影片裡的如果對面教室念書大聲一點,那么另外的這一邊就無法進行下去。我當時上美術課,如果對面上音樂課,就會變成兩個教室都是音樂課了,那些小傢伙是無法自控的。再看住房條件,月亮灣國小因為陳玉的到來而需要騰出房間來,只好讓周敏先搬回家去住,看到陳窄小簡陋的臥室我又想起那時學校安排給我的房間,相比之下還是心有餘悸,比陳玉1963年那個穿著雨衣坐在房間裡的感受好不到哪裡去。依然是掉沙的沙牆,時常有老鼠、有螞蟻、有蟑螂、有毛毛蟲出沒..下雨天打雷的時候我躲在被窩裡一動也不敢動,屋頂的雨水滴到我自己買來訂在屋頂的木條上的那十幾米薄膜膠上。學校在半山腰,晚上有很多野貓出沒,好幾次有小野貓爬進我的房間來,嚇得我現在都難以形容當時的恐懼,想想都快要抓狂。

陳玉全心思放在教學上,一心是想把學生教育為有文化有希望的人,可時常沒能得到學生和校長的認同。頑固的老校長堅執他的教育方法並要陳去遵守,而學生也時常會搗蛋,陳玉不喜歡校長總是用教鞭打學生的行為,可校長說的“怎么樣教好學生我比你有分寸”。想起這個問題,我也有同樣的感受。當時我也不喜歡用這樣的手段,和我走得比較近的學生還告訴我說同學私底下給我的外號叫溫柔一號。可是溫柔沒用他們不會領情,調皮是那些小傢伙的天性,後來許多老師對我說沒有不打學生的老師,你一定要儘可能的凶不然那些小傢伙是搞不定的。而且每個班必定有幾個特別滑頭的搗蛋鬼,陳玉年代的他們只是接受不了生理教育課了,可我年代的他們是明知故犯,想起一次我在上美術欣賞課的時候,上面剛好有一幅聖母與聖嬰的畫,一學生指著小聖嬰的*體高呼說這是書……這樣的事情已是屢見不鮮,不過做學生的就是很奇怪,往往最調皮的那些最後總是跟老師關係都挺好,在學校惹我最生氣的幾個傢伙現在反而都還在跟我聯繫。就像陳玉第一屆的那幾個最調皮的學生,長大以後也跟整個影片以及他們的陳老師聯繫在一起。

電影畢竟是電影,還是有許多地方理想化了,至少陳玉來到這個遙遠的地方上課大家都還能同樣說國語嘛。可我去到那國小的時候,只有我說國語,他們都說客家話,偏偏我不但不會說他們的客家話,幾乎連聽都不會聽,而他們也正好相反老老小小都說不好國語,小的也幾乎甚至連聽都不會聽。所以說在那裡呆上一年不崩潰我覺得自己就已經很堅強了。畢竟這不是40年前的人承擔的事實,或者說我本來就是個被溺寵著長大的小女人,所以我無法接受得了這樣的生活。

環境的打擊往往沒有心理上的打擊更摧毀人,陳玉堂堂七尺男子在那個年代是接受並理解的,影片是由幾個小事件組成的,從開始與學生的磨合,也因為當時的社會問題陳玉後來因為和一學生補課有來往而被調查,還因為給學生上了生理課遭到了批評和打擊,學生幾乎不來學校了。於是他就被撤除離開了學校下放去餵豬。到撤離幾年之後在公社的生活,還在那時和周敏定了終身,再返校後因為學生的文藝匯演的校服問題親自奔波到北京,再為了培養一個家庭貧困但有音樂天賦的學生,他親自幫她出全部的學費並每天來回接送到縣裡,另外的事情倒是他的兒子卻沒有一直好好的讀書,而是因為父親沒去幫他求助因他的幾分之差而落榜的事實出走去打工了就沒再回來,最後來陳玉夫婦都老了周敏也死了,專門培養的音樂女學生小洋長大成才了,歌曲還入了中央電視台,後來陳玉退休了……

應該說這個看似平淡的故事裡,梁家輝扮演的陳玉老師是非常鮮活動人的,多少讓我們想起兒時教育我們的那些老師的影子,仿佛就出現在眼前。歲月輾轉,他們現在過得還好么,我想我該向那些曾經教過我的或者也從沒教過我的老師們致敬,並永遠虔誠的祝福他們,好人一生平安!

意義

鄭克洪電影新片《我的教師生涯》受到新聞界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新浪網在“娛樂要聞”、“華語片場”、“精彩評論”、“媒體評論”、“熱門評論”等欄目,在第一時間發布與影片有關的信息,熱心觀眾依託媒體深情寄託對影片的厚愛。更有知名評論人從不同角度表達對影片的學術肯定,其中①鄭克洪:掀起“主流電影”的蓋頭來②《我的教師生涯》賦予傳統文化的美麗氣質③鄭克洪:用電影留住民族文化符號④“長江電影”《我的教師生涯》魅影迷人⑤《我的教師生涯》和美國《在路上》精彩會合⑥“鄭克洪電影作品展”:優美地展現文藝電影的自身魅力⑦鄭克洪為什麼不走“紅地毯”,而走“鄉村道”? 等評論文章引起了強烈反響。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影視資料館等60餘家轉載。部分文章和資料提供cctv、《中國銀幕》等各級各地相關媒體,參考和採用。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知名文化策劃人和評論人胡翔,在接受cctv採訪時說:“早在80年代中期,鄭克洪就以《中國同山一道崛起》享譽文壇。我創作了長詩《他將光輝地飛去》,首肯他的英雄大氣和才華。如今,鄭克洪的精彩人生找到了更好的依託。鄭克洪是一個具有創新態度和人民精神的優秀電影導演。《我的教師生涯》是他的又一如意之作,其中傳遞的生命尊嚴和師範精神,和諧審美的藝術追求,對未來的中國電影將起到實踐性和示範性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