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雅之靈》

《戈雅之靈》

《戈雅之靈》講的是十八世紀末西班牙搞宗教迫害,把西班牙畫家戈雅的一個女模特屈打成招,判為異端。後來法國革命軍隊攻入西班牙,又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1792年西班牙,由天主教掌握最高權利,鄰國法國的革命事業也引起了西班牙國內的騷亂。西班牙天主教決定重新啟用令人畏懼的宗教裁判所。這場運動的領軍人就是高深莫測而且聰明過人的修道士洛倫佐(賈維爾·巴爾登飾演),他想方設法掌握權利。

洛倫佐的朋友是弗朗西斯科·戈雅(斯特蘭·斯卡斯加德飾演),他是西班牙最著名的畫家,專門為國王和王后們繪製肖像畫。當時他的一個美麗的模特伊內斯(娜塔莉·波特曼飾演)蒙冤入獄,在宗教裁判所受到拷打。戈雅向洛倫佐乞求去救那個可憐女孩的命,這時他們的友誼也面臨著考驗。洛倫佐強姦了伊內斯並且把她關在了最秘密的地牢里。

將近二十年之後,法國軍隊占領了西班牙,戈雅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幾乎完全喪失了聽力,他變成了一個陰暗的心理失常的人,幾乎成了自己的一個幽靈。但這一時期也是他創作生涯中的巔峰時期。

洛倫佐被西班牙教會驅逐流放到法國,一心想回國擔任其拿破崙偽政權的主要檢察官。這樣他就可以報復那些把他趕出西班牙的人——這也就意味著他利用職務之便迫害他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舊同事。

法國廢除了宗教所,所有的犯人得以釋放,曾經年輕美麗的伊內斯也是其中之一。只是她的家人大多已經在戰亂中死去。她唯一留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是已經發瘋的老戈雅。他當起了她的保護者,並且得知伊內斯關押在監獄中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孩。後來,戈雅找到了伊內斯的女兒艾莉亞(也是由娜塔莉·波特曼飾演),她是一名妓女

歐洲地圖著作權繼續著變動,當紐西蘭惠靈頓強大的軍隊入侵西班牙的時候,西班牙再次陷入混亂之中。洛倫佐身處四面楚歌的絕境之中——被判處死刑……

幕後製作

關於編導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該片是導演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與製片人索爾·扎恩茲(Saul Zaentz),繼第一次拍攝《莫扎特》Amadeus (1984)就贏得奧斯卡大獎之後,再次聯手合作。這是一部具有強大感染力的藝術之作,不但能讓觀眾領略到偉大的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的魅力,而且還能重溫畫家所處動盪喧囂的那個年代。

該片同樣還是福爾曼與《最毒婦人心》Valmont (1989)的編劇讓-克勞德·卡瑞爾(Jean-Claude Carrière)的再次合作。緊張嚴密的劇本、強大的製作陣容和來自賈維爾·巴爾登(Javier Bardem)完美無暇的表演,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戈雅之靈》將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動人佳作。

關於影片

戈雅西班牙的民族偶像,有些觀眾也許會發出一些微辭,因為他們的大英雄在銀幕上的形象是由一名捷克電影工作者和一名法國編劇塑造出來的,雖然其中還有不少本土工作人員參與其中。毫無疑問,如果是由一部低成本製作的電影來刻畫這位藝術家,那就遠遠沒有如此好的效果,比如說比格斯·魯納(Bigas Luna)的《宮廷怨史》Volavérunt (1999),或者說卡洛斯·紹拉(Carlos Saura)的《戈雅傳》Goya in Bordeaux (1999),這兩部影片都是在西班牙的1999年拍攝了幾個星期,而且每部的成本都沒有超過兩百萬美元。而《戈雅之靈》的投資是5000萬美元。

在西班牙之外的票房前景,將會更多地考慮到平衡影片在院線的收入。因而就會把票房紅人娜塔莉·波特曼的名字排在前面,近年來自從一位知名傳記作家羅伯特·休吉斯(Robert Hughes)把戈雅作為自己書中的主人公,戈雅也在自己的家鄉逐漸大熱起來,同時也提高了他對新時期畫家們的影響力。這一時期的種種因素,都是能夠保證觀眾們毫不猶豫走進影院的動力。

與福爾曼的《莫扎特》相比,《戈雅之靈》更少地關注片名中的藝術家而是更多地關注他身邊的人。戈雅是在西班牙這段動盪歷史上的一個核心觀察者,既被歷史事件捲入進去又排擠出去,正如當他把洛倫佐介紹給伊內斯的時候,或者當他出席洛倫佐被迫簽署“招供罪行”的那次晚宴;或者還有當他擬定好洛倫佐的死刑檔案。

然而,戈雅的繪畫作品得以流芳百世,他們的歷史的參與者卻早就無人知曉。影片編劇高明之處在於,只是把故事講述得很簡單,集中圍繞在畫家與其他人物之間發生的糾葛。有些觀眾會對專門講述歷史的影片毫無興趣,如果要追求歷史的真實性,還不如回去研究埃德加·艾倫·坡。

關於演員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由西班牙大明星賈維爾·巴爾登和好萊塢玉女娜塔莉·波特曼聯袂主演是這部英語對白的影片中的最大亮點。賈維爾·巴爾登1969年3月1日出生於西班牙的一個演藝世家。強健、英俊的賈維爾具有西班牙人獨有的個性風度,冷峻粗獷的臉龐,棕色的眼睛總是目光深邃,常常給人一種震懾力。賈維爾的處女作是西班牙大導演阿莫多瓦爾1991年執導的《高跟鞋》(Tacones Lejanos),受到西班牙影視界的廣泛好評。此後出演了一系列影片均有不俗表現,在國際上獲得多項榮譽,已經成為代表一代西班牙演員的“準影帝”。他在影片中所扮演的修道士,是一個被扭曲的機會主義者。儘管在這部英語版本的影片中,巴爾登說著濃重的英語但依舊在其中挑著大梁,令人著迷。

此外,飾演戈雅的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則當仁不讓成為最佳的配角,1951年6月13日出生於瑞典。在影片中,他的表演高明且不露半點痕跡,對發生在身邊的種種可怕的事情,始終是一個具有同情心和仁慈之心的觀察者,但其中也有個段落顯示他忽然發現在這場“人生戲劇”中,自己自始至終都保持著沉默。

娜塔莉·波特曼生於1981年6月9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後來主要在美國生活和學習,11歲的時候就被經紀人發現從此走上了演繹道路,出演了多部影片,例如《盜火線》(Heat,1995),《愛情尤物》(Beautiful Girls,1996),和《火星人玩轉地球》(Mars Attacks!,1996)。但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她在法國導演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1994)中的初次銀幕表演,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這次她在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多重的角色,由最初扮演一個純真無辜的美人,到一名絕望的囚徒,以及最後作為一個放蕩的妓女。

關於幕後

只是《戈雅之靈》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還在於技術上的表現。大成本大製作——拍攝地點採用了好幾處西班牙的皇宮——並且為了取得效果還重建了街道場景。服裝設計更是根據劇情的需要而變動,與全片基調密切吻合。加維埃爾·阿吉雷撒羅貝(Javier Aguirresarobe)的攝影,也為觀眾帶來明快華麗的影像。加維埃爾還是佩德羅·阿爾莫多瓦的影片《對她說》的攝影師。技術上唯一存在的缺陷,或許就是使用過度的背景音樂,在一些關鍵場景中聲音漸增顯得非常唐突。好在福曼對於評論家的看法並不太在意,“如果你們喜歡,這就是你們的電影,如果你們不喜歡,那這就是我自己的電影。”

精彩花絮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導演米洛斯·福爾曼出生在捷克,他的父母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他在影片的新聞發布會上說:“50年前我就有了拍攝這個故事的想法法,當時我看了一本有關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書,意識到歷史是多么無情地在重複自己。”

關於為何在一開始就定下由波特曼飾演伊內斯,福爾曼表示他覺得波特曼長得很像戈雅的名作《波爾多的擠奶女工》中的主人公,但當他看了《偷心》後,發現波特曼擁有很大的表演潛力。

男主角賈維爾·巴爾登接下來的一部電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原著《霍亂時期的愛情》

影評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以戈雅之名失去靈魂

如果僅僅看這部電影,那么優美的畫面、沉穩的配樂再加上賈維爾巴登和娜塔莉波曼的精湛演繹,你的評價至少會是水準之上,但如果之前就告訴你,它的導演是米洛斯福爾曼,導演了黑傑克、飛躍瘋人院、莫扎特傳、性書大亨乃至月亮上男人的米洛斯福爾曼,你的評價恐怕就得降低不少了,正如人們或許會勉強接受世貿大廈的中規中矩,但很難接受這是奧利弗斯通作品一樣,福爾曼先生或許可以不那么尖銳,但平庸,是不能接受的。

關於這部電影的優點,我一開始就已經列舉得差不多了,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些,或許在細節上對歷史的還原也可以算吧,但這些對一部福爾曼電影來說,太不夠了。興許,結尾女主角握著屍體的手的形象以及片中幾段大歷史背景的變革很可以相對契合地進行一番政治學的意識形態批評演繹一番,但至少從目前的成片來看,我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了。影片名字和中間一些閃爍的亮點給我造成的幻覺最後都消散了,我看到的只是一部頂著福爾曼大廚頭銜打著戈雅漂亮旗號配以歷史佐料的悲情故事而已。戈雅在其中的作用,或許比線索人物稍微大一點,但他對情節的影響就像影片中身處大歷史環境中的戈雅本人一樣,無力——說好聽點叫無可奈何,這從演戈雅的演員只在cast上排在第三位就可以看出來,我一開始還以為是演員的名氣所致呢——這跟莫扎特傳打著薩爾斯堡神童的名頭卻讓薩列里拿了小金人性質可大不相同,至少湯姆赫斯在金球獎上還以主角身份風光了一把呢。

我的直接感覺是福爾曼自己也沒想好要表達些什麼,造成的後果是你從中看出的幾乎所有苗頭似乎都只話說一半就戛然而止。開始是宗教迫害,很好,壓迫式的主題完全可以進行下去,“黑暗的中世紀”(儘管影片年代離那時候已經很遠了,不過仍然可以看作餘波)、“宗教裁判所”不要說在偉大的天朝是黑五類,在習慣了政治正確的西方社會也算是落水狗,敲打一下,順便影射點什麼挺方便,但這樣容易流於簡單的二元對立,正邪分明,大導演顯然也注意了這一點,於是很乾脆地咔嚓了一下,15年就過去了,法國人就衝上來了,於是,自由了,平等了,博愛了,滿足於一面紅旗壓倒於另一面紅旗怎么行?我們得辨證地看問題,於是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暴政代替了另一種暴政——但這樣又簡單了,而且也不客觀,大革命的好處還是要提一提的,於是導演的態度就又曖昧了。曖昧了沒多遠,新的變革又開始了,英國人殺回來了,教會又當家了,等一等,這又是為什麼?看到這時候,我恍然大悟,難為我在這幫他找理由了,敢情這些不過是歷史背景而已,一切都有善與惡,咱的任務只是實事求是地表現出來就可以了——不是還有段悲情在中間撐著嗎?一下子,“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都呼之欲出了……導演終於搖頭了:其實,我只想表現表現兩個人,一個可憐,一個既可恨又可憐……您歇會兒吧,我已經被您弄得沒有方向感了。別怪我,只能怪您過去方向感太好了,老馬識途這話不是放在誰身上都能用的。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不過如果這樣說來,那戈雅算個什麼呢?我注意到,影片的視角一直是超然的,無論哪邊都是好壞皆收的,戈雅本人的視角只在很少的段落稍微顯現一下——那也只是為了突出那個時代的好或者壞而已。戈雅沒有個性嗎?導演也沒忘記給他塑造點個性,比如執拗地畫出真實的畫不討好皇后,但在這部以他名字命名的電影中,對他個性展現的段落倒顯得有些多餘,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他要么故作粗俗地傻笑,要么面對突發事件那張茫然不知所措的臉而已——就跟剛得到911的訊息後拿著本小人書發獃的小布希似的。戈雅在戈雅之靈中完全沒有了靈魂。

賈維爾巴登最近在美國是真的火起來了,老無所依里那個講原則的變態之外,這部電影裡他對角色的演繹也很到位——有些奸惡,但更多只是一個普通的投機者,甚至談不上多壞,也正因為角色的局限,他的演出空間還是小了一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波曼立志不再玉女下去,就開始拚命地損形象,如果不像《v字仇殺隊》里那樣被虐,那至少也得《藍莓之夜》中那樣俗氣一把,這部更是從頭苦命到尾——儘管裸露鏡頭從來都沒有中景的露面展示讓人感覺有裸替之嫌(也有可能是露面+裸露的片酬談不攏),但一個苦命女的形象還是塑造得不錯的,但這個角色除了毀一毀美麗之外,難度著實不大,如果想對演藝事業有所突破,可不僅要毀容喔。

說到裸替嫌疑,其實還可能是導演風格的問題,既然以畫家為名,自然畫面要強調些美感,以特寫加中景加旁觀者特寫的切換來表現,即便殘酷的畫面也顯得被畫筆柔和過,但正如前面說的,由於導演對歷史採取了一種自然主義的態度,可在風格把握上又要有新古典主義時代的華麗和理性,根本不敢放開手腳,導致形式和內容上就矛盾起來了,這樣一部電影,怎么可能拍得好?

《戈雅之靈》《戈雅之靈》

不過看了這么多電影了,還有一種可能,導演智商再高,電影公司要是弱智你也沒辦法,劇場版的天國王朝不就是以公司的弱智來砸萊德利斯科特的名聲,所以我深切懷疑我看到的這一部戈雅之靈不是導演剪輯版,對於公司來說,一個花哨的悲情故事已經足夠了。

猜測終究是猜測,擺在面前的這道菜還是掛的福爾曼之名,只能嘆口氣,看了就看了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