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古絲路》

《憶古絲路》是一部由由網路作家眉曉曉創作的短篇小說,第一次登選在小說閱讀網內,於2007年完成。

基本信息

《憶古絲路》屬短篇小說,由作者眉曉曉創作,第一次登選在小說閱讀網內,2007年完成。

作者介紹

作者:眉曉曉
寫過多篇短篇小說 《雙生花香》《翩然鶴舞》《心傷羅馬》《神泉龍影》 等。

文章簡介

初登:小說閱讀網,本文於2007年完結屬於短篇小說。

原文節選

1、婆羅信度
我生於瓦拉納西的恆河邊,出生的那天,天空遍布孔雀的羽翼。瓦拉納西,這婆羅多的聖城,日夜都有僧侶教徒前來朝拜。自小,我便見慣了他們在恆河中浸泡沐浴,他們稱恆河為“聖河”自言如此即可洗去罪孽,並神佛賜福。若干年後,我成了一名婆羅門教的咒師。為求解脫,大徹大悟即身成佛,我的同門都修持健身祛病惟有我,惟有我不知因何選了神通異能的咒術禪定。我想,既然心中有個聲音告訴我這樣做,那,必定有著它的用意。轉眼間,我成了人們眼中的德羅法王。我擅於咒術,尤喜殭屍術。梵文“信度”意為“河”,許是真的與河有緣,東去長安,涉足大漠,一方絕壁斷崖下竟現玉河。我赤足於河中洗濯塵埃,向佛禱告。佛定是聽見了我的心音,竟撫我之赤足。凝目一視,卻是一屍沖至腳邊。閉氣已久,水浸水沖的面目仍自皎好無暇,眉眼安詳,如生時妍麗可人。她定是上天為我所賜!日升日落,無數個晝夜的不眠我終於創造了夢想中的完美。浸淫咒術多年,今日,終可一償夙願。夜間的潮水初漲時,我身坐“蘸台”,手執“引魂幡”蘸台前後篝火燃起,長幡招引秉燭焚香後,法器響動,但見,河中拾來的女子款款起身星目眸光流轉如許的人兒,誰又會想到那只是一具屍首呢今日起,你便是小蓉。將她取名如此自有深意從她擁有了人性的那天起她會行會走會禮會拜唯不會笑笑容,小蓉。初入長安,蓉的俏麗面龐引人觀望。無奈,面紗掩去絕世傾城。可蓉的娉婷身姿依是難抑其柔媚。蓉,身雖為中原人內,卻是婆羅多女兒的魂魄。唐長安的民風開放,蓉於此格格不入。蓉的面紗被風吹起,絕世之姿顯露。“驚”倒身側經過之人。此人面目溫潤,貴氣可觀,因何一見蓉如臨鬼怪?翌日,有風傳,四千歲鬼魅纏身,重病不起。我無從知曉蓉於四千歲何以成了催命符,僧笠下的我眉緊縮,我感受到了那山雨欲來的急風。一切從誕生之初,便已然注定命運的軌跡。恰逢此際長安城中怪物出沒,因之嚇倒臥床的百姓非為少數。加之四千歲一事沸沸揚揚世人莫不誤認蓉為擾人的怪物。蓉與我雙被放逐。若干年後,我知道了蓉的身是翩。翩是名聞一時的舞姬,初,被四千歲掠進王府後,與獨孤鶴逃離中原四千歲派大將程不歸千里追殺翩墮崖而亡。又若干年後,我見到了世人口中的怪物。花果山曉猿族人的潘嘯龍,雖有著猿猴搬的臉,卻是心地仁善。再若干年後,我,德羅法王易名善無畏。我攜梵本經西域又到唐都長安。玄宗禮遇,尊為國師,教主。世人皆傳,善無畏圓寂那日,親對弟子言:身若能至瓦拉鈉西火祭最佳若此則骨灰撒入恆河梵文“信度”意為“河”“印度河”由此得名。多年後,婆羅多改國名“印度”注釋:1)瓦拉納西——印度北方邦城市,是印度最負盛名的印度教聖城之一。2)恆河——在印度有“聖河”之稱。3)婆羅多——印度別稱。4)婆羅門教——印度教和民間信仰諸因素如神坻、儀軌、巫術密法、咒術等形式形成的一種特殊宗教形式。5)善無畏——善無畏,印度密教高僧,中印摩揭陀國人。遊歷中印諸國,密修禪觀。八十歲左右,依著師教東行弘法,攜帶梵本,經過北印迦濕彌羅、烏萇等國,到了素葉城,應突厥可汗之請,講《毗盧遮那經》,然後再前進通過天山北路,達於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寶應)。因為他的聲譽早已傳至漢地,唐睿宗特派西僧若那和將軍史憲,遠出玉門迎接。他於玄宗開元四年(716)到達長安,被禮為國師。先住興福寺南塔院,後遷西明寺;玄宗並嚴飾內廷道場,尊為教主。另:虔誠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願:到聖城朝拜濕婆神,到恆河洗聖浴、飲聖水,死後葬於恆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