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海浪花》

根據瓊瑤小說《浪花》改編。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剛從一段痛苦婚姻中解脫出來的女面家秦雨秋帶著自己的作品《浪花》

來到“雲濤”畫廊,畫廊老闆賀俊之十分讚賞雨秋在畫中表現的生命的意境。兩人初次見面,就互生好感,

如逢知音。賀俊之的兒子賀子健是台灣大學的學生,在偶然的機會裡結識了秦雨秋的外甥女曉妍,對她一見

鍾情。活潑的曉妍雖然也非常喜歡子健,但總是對他若即若離。子健得知曉妍年少時的一段荒唐經歷

,表示他愛的足現存的她,不管從前曾發生過什麼事。賀俊之的女兒柔也是台大的高材生.她不理會一些

地位顯赫的子弟們的追求,愛上了中學同學——普通工人江葦。姐弟倆不顧母親婉琳的阻撓,執著地追求著

真愛。隨著生意的興隆.婉琳逐漸沉溺於麻將牌中。賀俊之在思想上與妻子差距日大,再加上兒女婚戀問題

,與婉琳的衝突日益尖銳。雨秋的《生趣》再次在賀俊之的心巾掀起情感的波瀾。雨秋意識到愛已開始萌芽

.驚慌地逃開了。婉琳以粗暴的方式傷害了兒女和他們的戀人的感情,並咒罵阿秋,賀俊之忍無可忍,要州

婉琳離婚。賀俊之找到雨秋。坦誠地述說了家庭生活不幸。表示雨秋已重新喚醒他一直沉睡著的感情,她已

經把浪花帶進他平靜的心湖.他要與雨秋結婚,即使犧牲家庭、事業也在所不惜。雨秋深深地顫慄了。她不

忍毀掉俊之的家庭。姵柔把《浪花》還給雨秋,雨秋平靜地告訴姵柔,她就要離開台灣、離開賀俊之到海的

另一邊去了。雨秋站在甲板上向送行的驪柔、曉妍、子健等人揮別。賀俊之孤獨地站住遠離人群的地方

,目光追隨著阿秋,眼中充滿著深情與寂寞。雨秋淚如雨下。巨輪啟航,雨秋舉起那幅曾在兩人心中激起情

感浪花的《浪花》拋入火海。

演員介紹

孔琳,中國電影女演員。1969年生,江蘇杭州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父親是搞歌劇的,從小在父親的

培養下,唱歌、跳舞、拉大提琴,樣樣出色。1987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89年,孔琳在李少紅導演的影片《血色清晨》中扮演農村姑娘紅杏,把人物悲慘的遭遇,痛苦的心情表現

得十分出色。

1990年,孔琳在張藝謀導演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扮演小丫頭雁兒,在名導演的指導下,把人物的高

傲、倔強、執著、強烈的愛恨、苦難的命運表現得淋漓盡致,與鞏俐等名演員比較,毫不遜色。

孔琳在畢業前還參加演出了《牌坊》、《飛越人生》、《情海浪花》。

1991年畢業後,分配到煤礦文工團。

1992年,孔琳任電影《不能沒有愛》女主角,扮演了她在銀幕上的第一個具有喜劇色彩的人物,突出表現人

物前一段的輕浮和成熟後的穩重,整個轉變過程表演得令人信服。

1994年,孔琳在第六代導演管虎的影片《頭髮亂了》中飾演女主角。一個酷愛搖滾音樂的醫學院學生。孔琳

分析角色心理活動,抓住人物在衝突中應有的行為模式和特點,表現出人物的矛盾,壓抑以及浪漫,激情,

該片獲1994年法國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大獎。

1997年,孔琳又出演了管虎導演的另一部影片《浪漫街頭》,演一個斯文的女大提琴手,孔琳剪短了一頭長

發,以全新的形象登場。

於蘭 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曾連任三屆

哈爾濱市人大代表。

於蘭師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蓉華、雲燕銘、孫榮惠、童芷苓、劉秀榮。曾多次出訪丹麥、瑞士、法

國等國進行訪問和文化藝術交流。她先後主演過《呂布與貂嬋》、《昭君出塞》等,連續三屆榮獲“最佳青

年演員”稱號。

近幾年,又拜師於梅蘭芳先生的琴師姜鳳山先生的門下學習梅派藝術。同時,於蘭在影、視、戲三方面

均有佳績。

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於蘭,是從哈爾濱走出的中國京劇界年輕的表演藝術家。她先後師從

名家張蓉華、雲燕銘、孫榮惠等學藝,後又拜京劇名家童芷苓、劉秀榮、姜鳳山為師。她主演了《昭君出塞

》、《失子驚瘋》、《白蛇傳》、《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等傳統戲,以及新編古裝劇《花木蘭》、

蘭梅記》等。在現代戲《杜鵑山》中,她扮演的柯湘更是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與此同時,於蘭在影視

劇方面也頗有成就,塑造了多個觀眾喜愛的影視形象。

考戲校成京劇名角

和眾多演藝明星一樣,於蘭從小就喜歡文藝,特別喜歡京劇。那時家中還沒有電視,著名京劇表演藝術

家楊春霞在收音機里教《黃蓮苦膽味難分》、《家住安源》等名段,她就聽廣播學京劇。

14歲時,於蘭考進了哈爾濱文化藝術幹部學校京劇班,校址在太陽島上,這是當時哈爾濱唯一的一所藝

術學校。在藝校,於蘭學的是刀馬旦,同學中有不少京劇院的家屬子弟,或者家裡有幹這行的,只有於蘭來

自一個純粹的外行家庭,她又沒練過什麼功,為了能趕上同學,於蘭每天都比別人早起去練功,張蓉華老師

看出來於蘭挺用功,就偶爾給她吃點小灶。於蘭的刻苦加上老師的培養,漸漸就成了班裡的尖子學員,主演

了《扈家莊》,在戲校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畢業後,於蘭進入了哈爾濱京劇院

被拉入影劇圈

於蘭演上影視劇純屬偶然。1983年《紅樓夢》劇組在全國挑演員,一位導演來到哈爾濱選中四個人,其

中就有於蘭。當時於蘭是劇組按照王熙鳳的角色找去的,劇組通知她到北京集訓,於蘭的單位得知後不同意

她去,但這件事誘發了她對影視的好奇。第二年,於蘭就參拍了一部電視劇,這部劇叫《大路朝天》。

此後,於蘭又在長影廠拍了電影《關東大俠》、《關東女俠》,在上影廠拍了《偷魚賊》、《情海浪花

》等影片。長影廠、上影廠都曾要調於蘭去當專業電影演員,當時她都沒去,因為她割捨不掉京劇。

求教楊春霞老師

1998年,於蘭在北京就讀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2001年,於蘭研究生畢業後,她主演的第一部戲是現

代戲《杜鵑山》,這是她三年戲曲研究生學習的一次總結。排演前,於蘭有一個特別大的願望,就是一心想

找到京劇電影《杜鵑山》里柯湘的原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楊春霞老師,扎紮實實地學這齣戲。於蘭找到

了楊老師家。在去之前,有人說楊老師這齣戲是看家戲,拍電影近30年來,沒教過一個學生。但沒想到楊老

師竟欣然同意了。於蘭說:“楊老師教我特別認真,她一字一韻,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手把手地教我。而

且天天如此,星期六、星期天都照常教,準時準點給我上課。我真是太幸運了。”《杜鵑山》的成功演出,

讓觀眾認識了一個新柯湘,在京城被譽為第二代柯湘,名叫小楊春霞。

隨著藝術修養的提高,於蘭已不滿足連文帶武的戲,而是花大力氣學習文戲,並經研究生班同學李勝素

介紹,拜梅蘭芳的琴師姜鳳山為師。從此,於蘭成為梅派的再傳弟子,每周一、周三、周五必到姜先生家學

習造訪,至今已學會《西施》、《生死恨》、《貴妃醉酒》等梅派骨子戲。新編古裝戲《蘭梅記》,就是姜

先生親自為於蘭設計的唱腔。

濃濃的哈爾濱情結

儘管於蘭從1998年到北京上學、到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工作至今,已經離開哈爾濱好幾年了,但她仍感

覺自己的家還是在哈爾濱。於蘭說:“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就帶著先生一塊到哈爾濱過節。對於我來說,哈爾

濱是我藝術成長的搖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