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的歷程》

本書以一個身為地震工作者的妻子悼念在地震中犧牲的丈夫為切入點,注入了深厚的親情與思戀;並通過作者個人的經歷,展現了地震預報40年探索之路艱難跋涉的歷程,以及當今地震預報科學的現狀與水平。全書自始至終洋溢著中國科學工作者的浩然正氣與科學精神,體現了他們涓滴歸海、甘為人梯的高尚情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悲壯的歷程》《悲壯的歷程》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河北省地震局赴唐工作的地震地質考察小組一行六人,全部以身殉職;30年後,殉難者之一賈雲年的妻子為他們獻上了這份祭禮。

《悲壯的歷程》以一個身為地震工作者的妻子悼念在地震犧牲的丈夫為切入點,注入了深厚的親情與思戀;並通過作者個人的經歷,展現了地震預報40年探索之路艱難跋涉的歷程,以及當今地震預報科學的現狀與水平。

《悲壯的歷程》自始至終洋溢著中國科學工作者的浩然正氣與科學精神,體現了他們涓滴歸海、甘為人梯的高尚情操

作者簡介

陳非比,女,漢族,生於1941年,湖南長沙人。196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殼物理專業。40年來,在地震科學與地震社會學研究、地震科技出版、地震科普宣傳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曾任地震出版社總編、編審。

陳非比40年來,在地震科學與地震社會學研究、地震科技出版、地震科普宣傳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她謹以此書--獻給1976年唐山地震中罹難的同胞;獻給為減輕地震災害而奮鬥的同行和戰友;獻給雲年;獻給唐山;獻給歷史也獻給未來。

目錄

一、悲情歲月/1
凝視著靜靜躺在錶盤上的指針
我的心又飛回到遙遠的1976
二、轉戰西南/19
擷取你生命鏈條上的幾多回憶
我清晰地看見你攀登的足跡
1. 大西南在召喚/22
2. 選擇/27
3. 第一份答卷/30
4. 中甸行/36
5. 戰東川/42
6. 甘孜情/52
7. 在通海/57
三、奮進河北/61
那斑斑駁駁歲月的痕跡
連線起你向既定目標前進的軌跡
1. 新的抉擇/65
2. 鴻雁傳書/68
3. 情有獨鍾/77
4. 請纓出征/80
5. 鎖定目標/86
6. 海城地震之後/90
四、最後的拼搏/97
塞外高原,唐灤大地
鐫刻著你們汗水和鮮血灑下的印記
1. 生命的1976/101
2. 為了走在大震之前/103
3. 風塵和林/106
4.血灑唐山/112
5. 告慰英靈/117
五、啊,唐山/123
我們瞪大雙眼苦苦尋覓
為什麼卻遭到震魔的突然襲擊
1. 唐山這個地震監視區/127
2. 1974——遙望1980/131
3. 1975——海城地震前後/136
4. 1976——年初的判斷/140
5. 和林格爾地震後的迷失/143
6. 在唐山地震現場的反思/149
六、歷史的腳步/153
悠悠歷史歲月的匆匆腳步
奠基了後人繼續前進的道路
1. 先人的足跡/158
2. 艱難的歷程/164
3. 從薄弱的基礎上起飛/170
4. 地震預報的醞釀與準備/176
七、烽火十年/183
烽火十年的崢嶸往昔
是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
1. 地震預報實踐的開端/186
2. 地震頻發的十年/ 199
3. 從巔峰跌入低谷/ 205
4. 走出低谷繼續前進 /211
八、韌性的征戰/215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1. 曠日持久的科技攻關 /220
2. 堅持不懈的觀測基礎建設/226
3. 卓有成效的地震社會學研究/230
4. 開拓防震減災事業新局面/238
九、征戰未有窮期/241
征戰未有窮期
吾將矢志不渝
1. 嚴峻的現實/245
2. 兩難中的地震預報/249
3. 向既定目標前進/256
4. 地震預報——今天我們能做什麼/260
十、涓滴歸海/267
一滴水,平淡無奇
彩虹卻總是斑斕絢麗

書評

作者以生動流暢的文筆,將個人與整體,歷史與現狀,感性認識與理性思考融為一體,構成一部頗具特色的大眾讀物,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都可以從中汲取營養,獲取知識,得到教益,受到啟迪。

本書記述了一個妻子對以身殉職逝去30年丈夫的深切思戀,一項世界性科學難題40年探索之路的艱辛跋涉,體現了一代地震工作者半個世紀拳拳報國的赤子情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