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 賦》

《恨 賦》

《恨賦》,作者江淹,一片賦文,講述的是一個人不得志的抑鬱。

原文

恨 賦

《恨 賦》《恨 賦》

江淹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於是仆本恨人, 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乎天下,同文共規,華山為城,紫淵為池。 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曰。一旦魂斷,宮車晚出。

若乃趙王既虜,遷於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 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弔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 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日白西匿。 隴雁少飛,代雲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裡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右顧稚子。 脫略公卿,跌宕文史。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索,浮雲無光。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暘。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淚起。血 下蔚沾襟;亦復含酸茹嘆,銷落湮沉

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里。 已矣哉!

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作者簡介

《恨 賦》《恨 賦》
夢筆驛,舊在蕭山縣(今浙江省蕭山區)城東北。附近有南朝人江淹舊居,相傳江淹在此夢筆後,才華盡失。
江淹(444--505),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東)人,南朝梁文學家,歷仕宋、齊、梁三代,梁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常慕西漢司馬相如,希望自己也像司馬相如那樣文采飛揚,做大官,掙大錢,娶美妻。據《南史·江淹傳》載:“淹年十三時,孤貧,常採薪以養母。”一次,他砍柴時在路上撿到“貂蟬”(一種官帽)一具,本想賣掉換些糧鹽,而母親說這是一種官運,要他妥善收藏,以備日後做官使用。他聽了母親的話,從此發憤讀書,不久便顯示出才華。他的詩賦雖多擬古之作,但非常精彩。以《別賦》 、《恨賦》最為著名。南朝宋時,江淹得到建平王劉景素的賞識和提拔,曾隨之鎮守京口。南朝齊時,襄陽出土了銅鏡和竹簡,上有蝌蚪文,無人能認,江淹辨認出是周宣王時的東西,他因此而名聲大噪。35歲他已任中書侍郎,後又當過御史中丞、秘書監、侍中、衛尉卿等大官。梁武帝時,授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聲名顯赫。從此,江淹便養尊處優,疏於筆耕,偶有詩作,也是平平淡淡,了無風采。
傳說江淹曾夜夢東晉文學家郭璞(字景純),對他說:“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 ,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江郎才盡一詞由此而來。宋人曾極有詩《夢筆驛》:“晉尚空談筆力衰,文章高下亦隨時。景純不作文通死,五色毛錐付與誰。”

參考網頁

http://www.guxiang.com/shici/guwen/guwen/gw_33.htm

http://www.xswh.gov.cn/Subject/Article/2005-10-19/2005101910474417.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