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機器探案集之致命的密碼》

《思考機器探案集之致命的密碼》

他又聽到那個莫名其妙的聲音了,不過還是沒人回答他的問話。 他聽見有人拖著腳走了一段距離,聽到了像水在流淌的汩汩聲,聽到了絕望的叫聲。 ”他聽到有人摔倒在地,接著屋子裡又鴉雀無聲了。

(圖)《思考機器探案集之致命的密碼》思考機器探案集之致命的密碼

作者: (美)福翠爾 著,游健治張文廣 譯
出 版 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69
印刷時間:
開本: 大32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802255753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偵探/懸疑/推理

編輯推薦

傑克·福翠爾是美國最傑出的推理小說作家之一,短篇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推理文學的先行者。福翠爾的“思考機器”探案系列作品代表著短篇黃金時代的最高水平,詮釋著推理小說“解謎至上”這一最本質、最純粹的樂趣。其中如《逃出十三號牢房》等名作,幾乎入選了所有推理小說推薦書單,是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編者將傑克·福翠爾創作的所有“思考機器”的故事集結為五冊出版,為你展現一個最全面、最真實的福翠爾和“思考機器”。
名稱:思考機器,設計:傑克·福翠爾,功能:解決各類離奇事件,競爭對手:歇洛克·福爾摩斯,質量調查:全球銷售一億台,無質量問題,備註:設計師於公元一九一二年隨鐵達尼號,長眠大西洋底,導致思考機器被迫停產。

內容簡介

傑克·福翠爾共創作了五十篇以“思考機器”凡杜森教授為主人公的短篇推理小說。這些作品構思巧妙、布局離奇、解答高明,體現了福翠爾高超的推理創作天賦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故事中的業餘偵探凡杜森教授擁有天才的大腦、敏銳的直覺和精湛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解決任何費解的謎團,被譽為“美國的福爾摩斯”。福翠爾的“思考機器”探案系列作品代表著短篇黃金時代的最高水平,詮釋著推理小說“解謎至上”這一最本質、最純粹的樂趣。

作者簡介

傑克·福翠爾,美國最傑出的推理小說作家之一,短篇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推理文學的先行者。
一八七五年四月九日,福翠爾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十八歲時離開學校,進入報社做編輯,為多家報紙撰寫專欄。受當時福爾摩斯熱潮影響,一九○五年開始推理小說的創作。
福翠爾共創作了五十篇以思考機器凡杜森教授為主人公的短篇推理小說。這些作品構思巧妙、布局離奇、解答高明,體現了福翠爾高超的推理創作天賦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故事中的凡杜森教授擁有天才的大腦、敏銳的直覺和精湛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解決任何費解的謎團,被譽為“美國的福爾摩斯”。福翠爾的思考機器探案系列作品代表著短篇黃金時代的最高水平,詮釋著推理小說“解謎至上”這一最本質、最純粹的樂趣。其中如《逃出十三號牢房》等名作,幾乎入選了所有推理小說的推薦書單,是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一九一二年,傑克·福翠爾攜妻子前往英國洽談作品出版計畫。四月,他搭乘鐵達尼號回國,遭遇不幸。這位天才作家帶著若干篇從未發表的思考機器故事永遠沉睡在大西洋底。他過早的離世成為推理文學界無法彌補的損失和遺憾。

目錄

1.打結的繩子
2.致命的密碼
3.科學殺人法
4.綁架百萬寶貝
5.十字記號簽名
6.電報勒索案
7.救生艇慘案
8.失蹤的項鍊
9.羅爾斯頓國家銀行竊案
10.棕色大衣
11.銀盒泄密案

書摘插圖

1.打結的繩子
正午時分,艷陽高照。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老人坐在窗邊,抬頭望著天空,銀灰色的頭髮顯得高貴無比;不過他已經不再強壯,也不再有那股意氣風發的英雄氣概了。他上了年紀,飽經風霜,臉上掛著慈祥的微笑,笑容中略帶一絲孤苦無依的悲戚。窗外是一望無際的綠色,中間點綴著藍色的小酒窩,那是海水漲潮又退去時留在海岸上的點點水坑。遠處,一個小村莊俯臥在丘陵上。他面朝那座丘陵,失明的眼睛本能地衝著陽光射過來的方向,看上去像是盲人在尋找黑暗中的一絲光亮。海風帶著濃濃的成味撲面而來,他深深地嗅著其中的芳香。
他在窗前靜靜地坐了很長時間。遠處的一間屋子裡傳來了悠揚的歌聲。他聽著歌聲,笑容里蘊藏著無限的溫柔。突然,關門聲打斷了歌聲。他坐在那裡等了一會兒,漸漸地又沉浸在自己剛才被歌聲打斷的心事中。過了片刻,他聽到大廳里傳來輕巧的腳步聲,接著又聽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聲音。腳步聲來到他的門前,停下了。
  “是你嗎,寶貝?”他輕聲問。
  沒人回答。他轉過頭,已經失明的眼睛望著門口。
“誰在那兒,米爾德麗德?”他問。
他又聽到那個莫名其妙的聲音了,不過還是沒人回答他的問話。
“米爾德麗德!”他大聲喊道。
他開始不安了,迅速轉過椅子,抓著椅子的扶手想站起身來。
“米爾德麗德!”他又喊道,“你為什麼不回答我?”
突然,他聽到回應了,那是由於恐懼而歇斯底里的叫聲,是瀕臨死亡、恐慌萬狀、茫然無助的尖叫。叫聲就是從他站著的屋子裡發出來的,不過他卻看不到任何東西。他聽見有人拖著腳走了一段距離,聽到了像水在流淌的汩汩聲,聽到了絕望的叫聲。老人蹣跚地向房門走去。
“米爾德麗德!米爾德麗德!米爾德麗德!”他絕望地呼喊著,“這是怎么了,孩子!”
他聽到有人摔倒在地,接著屋子裡又鴉雀無聲了。老人膽戰心驚地伸出雙手摸索著。他又聽到剛才那個莫名的聲響了。他的一隻手碰到了什麼東西,但是那個東西立刻逃開了。直覺告訴他,屋裡有某樣東西、或者是某個人威脅到他了,而他的孫女米爾德麗德正在或者已經陷入了危險之中,情況甚至更糟。他聽到右側有什麼東西在快速移動,於是顫顫巍巍地向著那個方向伸出了兩隻手,顯得非常可憐、無助。
“我的眼睛看不見!”他坦白地說。
他站在原地等了一會兒,雙手仍舊伸著。為什麼?他也不知道。終於,他聽到屋外的大廳里傳來竊竊私語的聲音,接著大門無聲無息地關上了。他立即向大門方向走去。儘管他看不見,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在朝什麼地方走,因為他和孫女在這座小房子裡相依為命,已經很多年了。
大廳里又傳來了聲響。他知道,有人或者其他什麼東西進來又出去了。米爾德麗德呢?他轉身返回自己剛才待的屋子,蒼老的手撫摸著牆壁。他快步來到門前,走了進去,接著停下來聽了一會兒,卻沒聽到任何聲音。
“米爾德麗德,你在嗎?”他呼喊著,“上帝啊!孩子,你在哪兒?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周圍一片死寂。他走進屋裡,一臉悲戚地摸索著。米爾德麗德肯定在屋裡,在屋裡的某個地方。他終於摸到她了。他的一隻腳被某個物體擋住了,他在旁邊蹲下,用手摸索著,他摸到了一張臉,是米爾德麗德!老人感覺到孫女的呼吸很微弱,還隱約聽到了汩汩的聲音。
他一下子聯想到了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她一定是被人用刀子捅傷,或是砸傷了。他沒有聽到槍聲,不過當他用手迅速地摸索著檢查了孫女消瘦的身體後,發現她的頭部、面部以及身上並沒有傷口,呼吸聲卻越來越微弱了。他的孫女就要在自己身邊死去了,茫然無助的感覺油然而生,他甚至看不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米爾德麗德!米爾德麗德!米爾德麗德!”他呼喊著,瘋狂焦急地搖晃著孫女沒有生機的身體。
不一會兒,一切都結束了。再也聽不到微弱的汩汩聲了,他感到孫女的身體一陣痙攣,然後就變得僵硬了。又過了幾分鐘,警方趕到現場時,他們發現這位年邁的老祖父正蹲在孫女的屍體旁邊,失明的眼睛裡已經沒有了淚水,只是茫然地望著,嘴唇翕動,似乎在默默地禱告著。
警方開始調查這宗奇怪的兇殺案了。死者是漂亮的小米爾德麗德·巴雷特,不到十四歲。警方勘察現場後,第一感覺就是,如果小女孩的祖父溫德爾·柯蒂斯·巴雷特不是盲人的話,她可能就不會死了。小女孩是被繩索勒死的,兇器是馬尼拉繩,那是人們捆綁重物時常用的繩索。繩索深深地陷入肉里,緊緊地勒著小女孩的脖子,慢慢地把她勒死了。要是她的祖父能看見的話,如果他能預料到匪徒的這種行兇手法的話,他一定會剪斷繩索救下自己的孫女了。至少,法醫是這么說的。
屋外有兩個人發現了這場悲劇,他們是來看海的,當時正好開車經過這座房子。他們聽到孩子的尖叫聲,於是停下車查看。他們走進房門,而就在他們進來之前的幾秒鐘,殺害孩子的兇手剛剛逃走。但是他們沒有看見任何人,除了孩子的尖叫聲之外沒有聽到任何其他聲響。他們立即報了警。馬洛里探員帶著幾個手下來到了現場,哈欽森·哈奇,那個記者也來了。這時,兇器被找到了。
探員仔細地檢查了兇器,繩索上壓迫氣管的地方打了一個結,而勒在脖子後邊的地方也有個結,就像絞索,用繩子的一端穿過這個結,就可以把繩子死死地勒緊了。
“幹得還真不賴,”探員打量著那兩個繩結時冷酷無情地評論,“這條繩子就是為殺人而準備的,而且系得相當不錯。”
“它和印度殺手慣用的繩索兇器差不多。”哈奇說。
“是嗎?”探員立即轉過頭來望著記者。他們以前已經見過很多次了,雖然警方和媒體的關係似乎總是不太協調,但他們之間還是存在某種工作夥伴般的友誼。“這可是個寶貴的訊息。”
警方查案的時候,記者也留在現場,他還到鄰居那裡調查取證。幾小時後,他已經大致了解了整個案情,掌握了已有的每一個線索;他可以把這裡的一切告訴奧古斯都·S.F.X。凡杜森教授了,那個思考機器。他們倆自從“西洋棋事件”起就引起人們的注意,而這位科學家也是因為那次事件而獲得了“思考機器”這個綽號,並且讓他在科學之外的領域成了世人矚目的名人。思考機器通常對這位記者先生帶給他的一些難題很感興趣,他能從記者提供的雜亂無章的線索中抽絲剝繭,梳理出案件的來龍去脈。
“真是太驚人了,”這時我們的記者正在對科學家說,“兇手就在一位盲人的身邊動手殺人,不僅如此,殺人動機還很難琢磨,所以——”
“請你從頭講起,哈奇先生,”思考機器毫不客氣地打斷了記者的話,“你在做加法運算,卻不告訴我需要求和的數字,這怎么能行?現在就把那些數字告訴我吧。”
“好的,首先要說一個眾所周知的情況,”記者接著解釋道,“巴雷特先生大概七十二歲了,他的孫女米爾德麗德還不到十四歲。她是老人在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了。小女孩的爸爸在美西戰爭中犧牲了,祖孫兩人住在老人的房子裡,相依為命。他們沒有僱傭僕人,因為小女孩在老人的幫助下包攬了所有簡單的家務。如果要大掃除或者有重活兒,他們偶爾會請住在半英里之外的一個女用人來幫忙。巴雷特先生好像每年有一千美元的收入,所以祖孫倆生活得還算寬裕。
“很少有人去拜訪他們,巴雷特說至少在悲劇發生之前,他們沒有訪客。當時小女孩正在房後,而老人坐在自己的房間裡。除了女孩在唱歌之外,老人沒有聽見任何人說話,也沒聽見任何聲響,直到小女孩走進大廳,向他的房間走過去。可怕的悲劇就是在那時發生的,當時老人非常害怕,幾乎要崩潰了。
“在我看來,這件案子的神秘之處在於死者——她只是個孩子。她太小了,所以至少可以排除情殺的可能性,而且據我調查,她沒有什麼感情上的糾葛。還是出於年齡的原因,即便她惹到什麼人,對方也不可能下此毒手。另外,我還了解到,她是個聰明伶俐、惹人喜愛的小姑娘,性情溫順、活潑開朗。還有,房間裡沒有丟失任何財物。沒有任何線索,甚至連個腳印都沒有,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能夠證實當時屋子裡有其他人。當然,殺人兇器還是找到了。”
“如果小女孩死掉的話,那位老人會得到什麼利益嗎?”思考機器問。
“沒有任何好處,”哈奇肯定地說,“其實對任何人都沒好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查出這件案子涉及任何財產之類的東西,而且那位老人每年的收入除去維持祖孫倆的日常開銷之外,所剩並不多,因此連用人都是在小女孩不在家的時候才會僱傭。”
思考機器坐在那裡,眼睛望著天花板,蒼白修長的手指相互抵著。他碩大的額頭上細小的皺紋一下變深了。
“這是個很不尋常的案子,哈奇先生,”過了很長時間,思考機器才開口說道,“可能這是我所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就像你說的那樣,那個孩子年紀太小,所以平常的一些殺人動機就不適用了。”
他又沉默了一會兒。“最陰險的案犯是那些沒有犯罪記錄,不被人提及的傢伙,哈奇先生,”他繼續沉思了一會兒,“而事實上,最棘手的案件往往是那些沒有被人發現的罪行。人們可能很容易就能想像到一個異常聰明、思維縝密的兇手不會留下任何線索。我想這個案子恐怕是比較難辦的一個。所以我最好親自去看看巴雷特先生,跟他聊聊。”
記者和科學家找到了年邁的盲人,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細節統統告訴了他們。思考機器專注地聽完這個案情,最後還問了幾個問題。
“巴雷特先生,你剛才說,當時你除了聽到你孫女的腳步聲和唱歌的聲音之外,還聽到了某種輕微的聲響。你能描述一下那個聲響嗎?”
……

書摘與插圖

(圖)《思考機器探案集之致命的密碼》《思考機器探案集之致命的密碼》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