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說話與演講》

《怎樣說話與演講》

《怎樣說話與演講》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人不能不說話,但是,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使人聽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覺到舒服,有的人說起話來,鋒芒銳利,像是一柄利刀,令人感覺到十分恐懼,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覺到討厭。所以人的面貌各個不同,而人的說話,獲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個不同一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怎樣說話與演講》一書原由奉天惠迪吉書局於1920年11月出版,朱自清作序。這是一本廣受讀者歡迎的生活讀物。《怎樣說話與演講》在闡述有關說話與演講藝術方面,有許多精到的見解和釋意,如說話怎樣給人好印象,怎樣讓人接納你的主張,怎樣規勸和拒絕別人而不致傷害對方;演講要怎樣引起聽眾的興趣,怎樣讓人信服你的觀點,怎樣注意演講的環境、氣氛、達到好的效果等等,至今讓我們受益甚多。毫不奇怪,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少不了人與人的交流,也就應該注意語言交流的藝術,這原本是古今同理的事情。《怎樣說話與演講》很少說教和空洞的大話,它是大眾生活的經驗之談,對今天的廣大讀者尤有實際生活的幫助和參考意義。

目錄

說話(代序)
第一編怎樣說話
第一章說話是一件難事
一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
二說話不見得比寫文章容易
三拉長了面孔不好嬉皮笑臉也不行
四自己要乖巧
五要張開了眼睛說話
六了解說話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給人家一個好印象
一語語中肯
二言必有信
三察言觀色
四態度要溫雅
五說話要幽默
六說話要委婉
七讓人家有說話的機會
八最好讓人家先說話
第三章同意人家的主張
一誰都為尊嚴而自衛
二愛好爭論者是傻子
三批評人家不好是無益的
四訓斥人家也未見得有好處
五冷冰凍的面孔是無益的
六這並不是阿諛
第四章要有自己的立場
一怎樣拒絕無禮的請求
二多言無益
三用不同的方式來再三申述
四使人家有回憶的價值
五學會運用拒絕語言
第五章要開發別人的話機
一用讚美的方法
二用疑問的方法
三誠意關心人家的談論
四投其所好
第六章怎樣和人家辯難
一不要使人家的心裡先存一個“不”字
二不要攻擊人家的短處
三語句要有力
四拿出真實的憑據來
五找出一個共同點來討論
六正面辯難不如側面進擊
七有信心
八辯難的方法
第七章怎樣說規勸人家的話
一先讚譽後勸導
二沒有人愛聽命令的
三要給人家留些面子
四自己來負擔錯誤
五用鼓勵的方法
六用激將的方法
七使人不自暴自棄
八平等待人尊重對方
心理相容對症下藥
第二編怎樣演講
第一章勇氣和自信力的養成
一有志者事竟成
二膽子大一些
三要多多地練習
四磨鍊意志
第二章怎樣預備演講
一怎樣預備你的演講
二充實你演講能力的訣竅
三名演說家的預備法
四關於演講稿
五增進記憶力
六忘了演講詞的救急方法
七演講的選題和篇幅
第三章怎樣引起聽眾的注意
一用熱情來引起聽眾的情緒
二要講非吐不快的話
三要講有力的話
四變更音調分別輕重
五抓住聽眾的精神
六聲音
第四章內容的注意
一意義要清晰
二避用專門名詞

前言

誰能不說話,除了啞子?有人這個時候說,那個時候不說;有人這個地方說,那個地方不說;有人與這些人說,不與那些人說;有人多說,有人少說;有人愛說,有人不愛說,啞子雖然不說,卻也有那咿咿呀呀的聲音,指指點點的手勢。
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所謂“辯士的舌鋒”、“三寸不爛之舌”等讚詞,正是物以稀為貴的證據:文人們講究“吐屬”,也是同樣的說理。我們並不想做辯士、說客、文人;但人生不外言動,除了動就只有言,所謂人情世故,一半兒是在說話里。尚書里說:“唯口出好興戎。”一句話的影響,有時是你料不到的,歷史和小說上有的是例子。
說話即使不比作文難,也決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會說話不會作文,但也有些人會作文不會說話。說話像行雲流水,不能夠一個字一個字地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謹嚴。但那行雲流水般的自然,卻決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這樣境界的,簡直當以說話論,不再是文章了。但這是怎樣一個不易達到的境界!我們的文章哲學裡雖有“用筆如舌”一個標準,古今有幾個人真能“用筆如舌”呢?不過文章不甚自然,還可成為功力一派,說話是不行的;說話若也有功力派,你想,哪怕真夠瞧的
說話到底有多少種,我說不上。約略分為:向大家演說、講解,乃至說書等是一種;會議是一種;公私談判是一種;法庭受審是一種;向新聞記者談話是一種;——這些都可稱為正式的。朋友們的閒談也是一種,可稱為非正式的。正式的並不一定全要拉長了面孔,但拉長了的時候多。這種話都是成片段的,有時竟是先期預備好的。只有閒談,可以上下古今,來一個雜拌兒;說是雜拌兒,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閒談說不上預備,滿是將話搭話,隨機應變,說預備好了再去閒談,那豈不是個大笑話?這種種說話,大約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閒談也有——“天氣”當是閒談的發端,便是一例。但公式是死的,不夠用的,神而明之,還在乎人。會說的教你眉飛色舞,不會說的教你昏頭耷腦;即使是同一個意思,甚至同一句話。我國人很早就講究說話。《左傳》、《國策》、《世說》是我們的三部說話的經典。一是外交辭令,一是縱橫家言,一是清談。你看他們的話多么婉轉如意,句句字字打在人心坎里。還有一部《紅樓夢》,裡面的對話也極輕鬆、漂亮。此外漢代賈君房號為“語妙天下”,可惜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一句讚詞;明代柳敬亭的說書極有大名,可惜我們也無從領略。近年來的新文學,將白話文歐化;從外國文學中借用了許多活潑的、精細的表現,同時暗示我們將舊來有些表現重新咬嚼一番。這卻給我們的語言一種新風味、新力量。這時期說話的藝術確有了相當的進步。論說話藝術的文字,從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韓非的《說難》,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現在我們卻已有了三篇俞平伯君的《文訓》,魯迅君的《立論》,都是精警之作。這足夠證明我所說的相當的進步了。
我國人對於說話的態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禪宗“教”人“將嘴掛在牆上”,也還免不了說話。其次是慎言,寡言,訥於言。這三樣又有分別:慎言是小心說話,小心說話自然就少說話,少說話少出錯兒;寡言是說話少,是一種深沉或貞靜的性格或品德;訥於言是說不出話,是一種渾厚誠實的性格或品德。那兩種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辭或辭令。至誠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徹一切的陰暗;他用不著多說話,說話也無須修飾。只知講究修飾,嘴邊天花亂墜,腹中矛盾森然,那是所謂小人;他太會修飾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戲法總有讓人揭穿的一日。我們是介在兩者之間的平凡的人;沒有那偉大的魄力,可也不至於忘掉了自己。只是不能無視世故人情,我們看時候,看地方,看人在禮貌與趣味兩個條件之下,修飾我們的說話。這兒沒有力,只有機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飾所可得的。
現在有人提倡“農工大眾用語”;因為不熟悉,恕不說什麼了。新時代的人物,自有去研究的或者竟認為無須研究,也未可知。反正我是只會說我們自己的:
要說得巧,要說得少;
“言多必失”,“語多必敗”。

精彩書摘

第一編 怎樣說話
第一章 說話是一件難事
一 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
一個人生了嘴巴,話是不能不說的。就以啞巴而論,他雖然不會說話,然而他還是要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並且做著指指點點的手勢,用以表達他的感情和意見。
人是不能不說話的,但是,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使人聽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覺到舒服;有的人說起話來,鋒芒銳利,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覺到十分恐懼;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覺到討厭。所以人的面貌各個不同,而人的說話,獲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個不同一樣。
說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並且不見得我們是會說話的。我們說了一輩子的話,試問有幾句話是說得特別好的?我們對於人家說話,是不是每一句都能使人家心服?我們對人家辦交涉,是不是自己能夠完全占得了勝利?“辯士的舌鋒”、“三寸不爛之舌”這種讚詞,完全是對於說話的人的稱讚。然而,我們的說話,是不是句句都能獲得這種的稱譽?照這樣看來,就可以知道我們的說話,的確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了。
雖然說,我們並不想去做辯士和說客,我們並不需要犀利的舌鋒,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的一生,不外是言語和動作。我們除了動作之外,就是言語。我們不能終身不說話,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說話當中。
我們的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我們的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所以,古人說的“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話真是不錯的。我們雖然手裡並不執著國柄,所以我們的說話,不會去負著“興邦”或是“喪邦”的責任,可是,我們也不能不顧到“歡樂”或是“招怨”方面,不能不顧到把事情“辦成”或是“辦毀”方面。我們要顧到這一點,那已是不容易的了。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