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大腳》

《快樂大腳》

《快樂的大腳》,是2006年度金球獎最佳動畫的題名影片。一隻一出生不會唱歌的企鵝,一隻一直就被視為異類的企鵝,它沒有像父母與生俱來天籟般的歌聲,只會用大腳踏出心靈的步伐。正是由於它大腳踏出的步伐,它認識了真正的朋友;它勇敢地走出自己的族群,用它的大腳尋找族群食物變少的真相;它用自己的大腳向人類提出了企鵝們的訴求,向人類提出保護環境的呼喚;最後,他用快樂的大腳,爭取了族群的認同,也拯救了族群,更加贏得了真愛。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海報海報

這是屬於帝企鵝的偉大時代。它們占領者著南極洲的最深處,在這個家族裡,只有一個辦法能夠讓新生的小傢伙得到大家的認可——擁有一副動聽的歌喉。不幸的是,馬伯(伊利亞·伍德配音)是整個家族裡唱歌唱得最差的那個。但是,他卻是一個天生的舞蹈家,街舞跳到出神入化。馬伯的媽媽諾瑪·吉恩(妮可·基德曼配音),把馬伯舞蹈天賦僅僅看成一個可愛的小愛好,但馬伯的爸爸孟菲斯(休·傑克曼配音)卻認為,不會唱歌只會跳舞的馬伯根本就不是企鵝。不過他們達成共識的是,沒有一副好嗓子的巴伯,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真愛了。

有趣的是,不會唱歌的馬伯唯一的好朋友格洛麗亞(布蘭特妮·墨菲配音),正好是整個家族當中最好的歌手。雖然他們倆自出生後就一直在一起,對彼此都有特殊的感覺,但格洛麗亞總是被馬伯與眾不同的節奏舞步困擾著。馬伯與其他帝企鵝實在是太不一樣了--特別是對於家族中最嚴厲的領導者諾亞(羅賓·威廉士配音)來說。雖然諾亞的獨斷專行導致他最後被家族所排斥,但他一貫不依不饒的態度迫使馬伯產生了離開的念頭。

第一次離開家的馬伯,在路上碰到了一群企鵝朋友。他們不是帝企鵝,而是阿德蘭企鵝,首領叫做羅曼。阿德蘭們被馬伯獨特的舞步深深打動,邀請他去參加一個盛大的舞會。在阿德蘭的地盤上,馬伯用一塊鵝卵石的代價,獲得了一位頭上長有奇怪羽毛,跳著搖滾舞步的流浪者的指引,他回答了馬伯生命中的很多疑問……

幕後花絮

劇照 劇照 

今年的卡通片競爭激烈,花招迭出。然而,自皮克斯的《汽車總動員》大放異彩之後,任憑《籬笆牆外》、 《沖走小老鼠》、 《怪獸屋》《瘋狂農場》找來一大群動物怎么吆喝,始終不能戰勝“人臉小汽車”。但《快樂的大腳》應該是《汽車總動員》最大的競爭對手。首先,以企鵝作為主角的卡通片幾乎屈指可數,而且在今年尚屬獨一份。自當年《帝企鵝日記》打動無數人心之後,帝企鵝不僅是企鵝品種中人氣最高的,當然也蓋過諸如畸形奶牛以及憨厚大熊之類的老面孔。其次,影片的配音簡直就是八星級陣容,除去本片之外,各路配音演員在今年的其他作品中都有上佳表現,這無疑對本片的人氣起到了很大的助長作用。第三,本片以時下最流行的街舞做為基礎,集合了Rap, R&B, Rock等時尚音樂元素,把一部卡通片生生拍成一部歌舞片。想想看,最可愛的帝企鵝隨著節拍跳著街舞的負責舞步,有幾個人不想去影院開心一回呢?

主創陣容

劇照劇照

導演喬治·米勒,以動作片起家,卻奇蹟般的在98年執導了大受歡迎的《小豬寶貝電影,把一頭聰明的小豬拍得人見人愛,讓人見識到了米勒在暴力畫面之外的童心。事實上米勒是一名非常有愛心的導演,在印尼海嘯之後,他執導了一部名為《大海嘯》的紀錄片,並將票房收入全部捐給了賑災機構。《快樂的大腳》是他執導的第二部兒童可以觀看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卡通片,米勒這次邀請眾多大牌影星加盟,除了展現他的號召力之外,也能對他在這部片子上的雄心勃勃略見一斑。

伊利亞·伍德,妮可·基德曼,休·傑克曼,布蘭特妮·墨菲,羅賓·威廉士,這幾個名字無一不是如雷貫耳。近幾年集中這么多明星給卡通片配音,還真是非常少見。早在影片剛開拍的時候,上述大牌的冬粉們就開始津津樂道地等待片子出爐,並且猜測自己的偶像會給哪一隻企鵝配音。想像一下自己偶像以一個帝企鵝的形象出現……

影評

海報海報

企鵝這幾年成了動畫紅人。影視開發小組們,仿佛頭一次發現世界上還有一種如此可愛又可敬的動物,幾乎是一窩蜂地開始趕製有關企鵝的卡通片。這一切的開端,都和一部紀錄片與一部卡通片有關。《帝企鵝日記》的真實讓人領教了企鵝的偉大,而《馬達加斯加》中的“神經四鵝組”則讓人見識了企業的可愛與搞笑。除了今年的《快樂大腳》(HappyFeet)外,明年暑假還有一部《衝浪企鵝》(Surf’sUp)。考慮到三維卡通片動輒數年的製作周期,還不知有多少關於企鵝的方案在籌劃中呢。

當《快樂大腳》的預告片初現網路的時候,很是讓人期待。企鵝歌詠比賽?這點倒是看《帝企鵝日記》時沒想到的點子——或者也是俺忘記了。總之呢,企鵝之間用唱歌來求偶,還是蠻新鮮的。而且,對於多才多藝的好萊塢演員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說不定又會讓大家發現幾個《紅磨坊》那樣的麥格雷格和基德曼呢?

實際的效果對比

基德曼(NicoleKidman)同學就唱了一首歌,沒什麼印象。金剛狼傑克曼的嗓音倒比較讓人驚艷,非常宏亮寬廣,適合舞台表現。對應這樣的男聲,應當找個歌劇級別的大肺活量女聲來配合才是,例如沙拉布萊特曼啥的。妮歌兒畢竟不是專業人士,沒有氣聲,純粹靠喉音的話,和麥格雷格對唱一些綿軟的流行曲調還算天衣無縫,到輪到表現歌藝技巧多么高超的時候,就有些接不上氣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第二代企鵝身上,偶們的男主角“大腳”先生根本就不會唱歌,先不用提;他那青梅竹馬的“小甜甜”由墨菲(BrittanyMurphy)奉獻嗓音,和妮歌兒的問題一樣,這位墨菲同學聲音雖然甜美,且略帶沙沙的磁性,但局限於音高與音量,獨唱時還好,音響師們也能調整她的聲線與環境音效的對比,來突出小甜甜歌聲之亮麗;但是,當眾多登徒子一起和聲的時候,音響師們也達到了極限,小甜甜的聲音就無法穿越了。由此可見,“能量”對歌唱來說就像武俠中的“內功”,光有先天好嗓子,還不一定能讓聽眾如痴如醉。

此外,影片中歌唱場景其實很少,預告片給人以歌舞片的假象,其實不然。特別是“求偶”季節里,俺本來是很期待出現眾多風格不同的歌曲來爽一把的,結果只有聊料幾首中的寥寥幾句,轉換又太快,當真是走馬觀花的感覺。

話又說回來,本片是關於一隻不會唱歌的企鵝的故事,演唱本分被減弱也是符合情理的。再說了,踢踏舞也不僅僅是種舞蹈,它所發出的節奏明快的聲音,也是一大特色,因為部分具有歌唱的性質;只不過,這裡的歌唱不是用正常發聲器官,而是用腳而已。影片請動了踢踏舞明星格洛弗(SavionGlover)來給主角“曼波”(mumble)作動作模擬,當真是“一舞腳步動四方”,無論節奏快慢,都能讓觀眾也忍不住扭動起來。企鵝在陸地上給人的感覺總是比較笨拙的,看它們那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很難相信能踢出如此複雜高超的動作來。這也正是電影的高招之一:用一個看似反常的設計,顛覆了人們的想當然,頗有新奇感。不足之處,是企鵝腳掌畢竟不如人類那么靈活,很多小幅度的振動,即使“動作捕捉器”能抓到格洛弗的高超技巧,當還原到曼波身上時,它那“快樂的大腳”還無法傳遞出足夠精妙的點、拍、拖、滑、蹬、插、扭……

劇照劇照

角色設計方面,偶們的主人公曼波同學,是個非常“單純”的傢伙。這種單純,大部分時候使他顯得特別可愛,也在某些時候給於他無與倫比的勇氣。我們甚至能從他被同族驅逐,然後又返回來拯救同類行為中,嗅出隱隱几絲企鵝版耶穌的味道。有趣的是,耶穌是上帝與人類之間的使者,片中的曼波最後也充當了將上帝(人類)引向族類的角色;片中他從百丈絕壁終身一躍,那姿態之義無反顧,雖然在受難程度上不比耶穌同志,但在勇氣上也不惶多讓了。

動畫角色單純不是壞事,但在敘事邏輯上,有時候單純過頭就不還好了。任何卡通片都難免要講現實描繪得簡單輕鬆一些,但像《快樂的大腳》這樣將極地環境問題因為一隻企鵝就迎刃而解了,未免太敷衍了一些。即使這隻企鵝真的會跳踢踏舞,人類就能從他的舞蹈中領悟刀他不是要吃更多的魚、而是為同類沒有足夠食糧而焦急么?單純憑他的踢踏舞步,即使是格洛弗親現銀幕,恐怕也無法傳遞這么微妙而深遠的含義。舞蹈是無聲的語言,這大抵是不錯的,影片想要傳遞就是這種有動作的溝通方式;但是,任何語言都是有語境的,人們最多能猜測“語言”所附帶的情緒,但要猜透情緒背後的“動機”,那該多么困難呀。

也許對於小朋友來說,實際問題是否如此容易解決是不用在乎的,只要動畫角色可愛好玩就行了。在這一點上,《快樂的大腳》的確是絲毫不含糊,至少是對於主角而言。為了突出曼波同學的純真可愛,影片甚至讓它在成年之後還保留幼年時的細軟絨毛,顯示出與其他世俗企鵝們的區別來。不過,在俺個人看來,還是幼年時的小企鵝們更可愛些,因為那些可愛的表情與動作,與他們的年紀更融洽。當成年後的曼波由單純變成執著的時候,我們可能比較敬佩他,但很難說那是可愛;甚至由於成年後的他過於“一根筋”,而變得單調乏味起來。

劇照劇照

卡通片中的配角有時候甚至比主角更重要,特別是在在主角是個老實孩子的情況下,要出彩就多半要靠配角了。而塑造好一個個生動有趣的配角,也是好萊塢各動畫工作室的絕招之一。這次在《快樂的大腳》中,作為最佳拍檔的配角不是一個,而是四、五個企鵝。雖然編導從未說明為什麼這幾個操著墨西哥“阿明哥”口音的企鵝怎么跑到極地來了(或者為啥要給這矮小的企鵝種族配以墨西哥口音),但做觀眾的還是可以想當然的接受這種安排的。問題是,這幾位“阿明哥”的性格並不鮮明,除了吵鬧之外就別無建樹了。即使吵鬧,也是簡單地嘰嘰喳喳說廢話,特別有趣的場景很少。建議編導應當看看《笑傲江湖》,學學人家金老爺子是如何塑造“桃谷六仙”的。美國媒體讚揚羅賓威廉士這次不再耍寶,而是在塑造角色性格,可俺個人看不出他那個角色有何了不得的性格,還不如《機器人歷險記》中的“千斤頂”有趣呢。

實際上,美式卡通片的趣味,往往來自於細節設定。沒有這些細節,整部電影就缺乏回味的魅力,簡單來說,就是不耐看。有了細節,即使整部電影沒有超出人的想像,也算是一趟愉快的觀賞歷程。《快樂的大腳》俺一共在電影院看了兩次,其中第二次是特地為了感受IMAX3D影院的效果而看的。在看第二遍時,儘管畫面的奇觀讓人讚嘆不已,但故事本身的貧瘠也就逐漸顯現出來了。無論是情感關係,還是劇情轉折,感覺都太簡陋了些。例如曼波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就缺乏細節的渲染而顯得比較生硬。至於其他好玩的細節,像《汽車總動員》里的那些“彩蛋”場景,就更不用指望能在本片中找到了。也許華納虧在沒有很長而且優秀的歷史可以回顧與挖掘,所以只能指望靠故事的拼接與影像的大氣來吸引人。

劇照劇照

不過,《快樂的大腳》在影像方面著實吸引人,不,應當說是震撼人。即使不看IMAX3D效果,在普通銀幕上看起來,本片也具有非凡的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部分得益於導演的運鏡手法。他在本片中大量採用了類似航拍的虛擬鏡頭運動方式,例如從遠景以環繞搖推的形式無縫到銜接到角色的近景,或者用相反的運動軌跡。配合以極地冰原的獨特地貌,和無邊大海的廣袤,讓觀眾的視野都陡然開朗的感覺,連心胸都似乎開闊了許多。個人最欣賞的,是片中曼波和四小強在遠征的路上遭遇暴風雪的場景,鏡頭由氣勢磅礴的雲海俯瞰而下,直到幾個傢伙奮力前行的近景為止,在這樣的運鏡方式下,觀眾也仿佛被拽入到了場景之中,因此能對曼波他們的艱辛與毅力更加感同身受。

在純粹的三維動畫技術上面,雖然本片物理背景的複雜性和一些細節的瑣碎程度,還不像《汽車總動員》那樣精細,但在主要角色的塑造和場景氣氛的營造上,顯現出了自己的實力。前面提到過的小企鵝們身上細嫩的絨毛,做得特別可愛,尤其是在3D影院裡,簡直讓人禁不住想跳出去埋進那毛茸茸的溫暖里。影片中三場動作場景,也拍出了驚心動魄的氣勢;得益於虛擬世界裡能自由移動的鏡頭,觀眾如同坐上了急速過山車,在那些場景里幾乎被極富迫力的畫面逼得喘不過氣來。單純從欣賞畫面奇怪來說,本片可以說是今年最值得去IMAX3D影院欣賞的電影,比起《超人回歸》來說刺激多了。

《快樂的大腳》完全不同於Pixar或者Dreamworks的作品,她缺乏前者那樣的細節,也沒有後者那樣怪趣。這也頗能解釋為啥在新近提名的第34屆國際動畫大獎名單中,《汽車總動員》與《鼠國流浪記》(FlushedAway)以七項提名並列大熱,而《快樂大腳》僅入圍“最佳影片”等少數幾項。和其他卡通片比起來,《快樂的大腳》在視覺形式和敘事模式上更像一部“電影”;只不過,這個“電影”還很簡單直接,還不夠豐富細膩,因此在趣味性上反倒不如那些比較孩子氣的電影。然而,本片在卡通片視覺語言上的探索,足以成為最吸引人的賣點。

賞析

劇照 劇照 

大腳的選擇

《快樂的大腳》在美妙的鏇律中拉開了序幕,一如所有的卡通片一樣,輕鬆愉悅的節奏氛圍一點沒有超出我的觀影期待,我快樂的看到可愛的小企鵝破殼而出,造型相當討喜,有點呆頭呆腦,有點憨,很可愛。

但小小的企鵝波波一出生就暴露出了與眾不同,他的一雙大腳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舞蹈的欲望,在帝企鵝族群中,唱歌才是他們該有的天賦,所以,波波從一開始就被視為異類,一個因此倍受冷落的深受創傷的“小毛球”。

許多人渴望與眾不同萬眾矚目,可真正的與眾不同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與眾不同的波波一如所料遭受到一系列挫敗:父親、老師、同伴的排斥、指責、嘲笑……父親與老師試圖要改變或者規範他,讓他得以融入大家。只有堅定而清醒的媽媽,一如既往的對他保持一份完整的愛,這也許是波波為什麼能成為“快樂的大腳”的最大的理由。但帝企鵝的世界畢竟是一個男權社會(活脫脫的一個當代人類社會影射),媽媽的愛固然是波波成長的溫暖庇護,但最終他還是得自己堅強面對,必須要有心曲並能最起碼不蹩腳地唱出來——這是帝企鵝之所以成為帝企鵝的標識,或是藉以區別其他類型企鵝的身份的象徵。

因此,波波必然會為自己的與眾不同付出代價:小企鵝波波要不閹割自己融入集體要不保留個性選擇孤獨,兩種選擇都是殘缺的,在一個規範的社會裡,沒有中間路線,最終我們都整齊劃一。

小企鵝波波因為與眾不同而產生的孤獨與自卑,是人類精神困境的一種象徵吧,看著小企鵝遠遠的躲在一塊冰上,周圍是幽暗的背景,遠處有葛莉亞美妙的歌聲眾企鵝歡快的身影,那一刻,心仿佛被什麼牽動著,竟有些隱隱的疼: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孤獨的長大吧,一點一點,磨圓了自己,走進人群。

我以為這會僅只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小企鵝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唱出了自己的心曲打動了美麗的葛莉亞或者小企鵝以自己的舞蹈最終獲得了大家包括葛莉亞的認可——就像從小老師家長對我們說“乖,要聽話”,照做了,就是個“好孩子”,能戴小紅花,能抱大獎狀——如果是這樣,我也不會太失望,因為小企鵝的可愛,因為歌舞的歡快,我會喜歡這個片子的。

寓意

但影片想告訴我們的,顯然不僅僅只有這些。

首先,波波拒絕改變,他知道自己的快樂從腳下生,而不是由喉嚨來。其實他腳下踢踏出的快樂節奏已經悄悄的感染了很多企鵝,但是因為來自權威的一種不容質疑與忤逆的聲音——舞蹈是一種禁忌一種罪惡,它觸犯帝企鵝歌神,帶來魚荒的災難——他最終遭受了被驅逐不公正待遇。

為了證明魚荒出自己身的結論的荒謬,波波需要找到外星怪物——沒有羽毛,有一張胖胖的臉,兩眼擠在一塊的人類——的存在來證明,他把被驅逐變成自覺的自我流放,他要與外星怪物進行和平談判,承擔起拯救族群的宏大使命。

看到這,你也許要笑了——波波可真夠牛;亦或你會有點悲傷——要不是我們這些“外星怪物”的專橫與野蠻,波波也不至於被迫自不量力承擔起這樣宏大的拯救的使命。

劇照劇照

這就是影片內涵的第二個層面——生態憂慮。

其實反映生態問題的電影很多很多,卡通片中也不乏此類題材。而令人感興趣的是《快樂的大腳》視角的選擇與鏡頭的運用。影片以他者的眼光,把人類陌生化處理,其中許多鏡頭讓人驚心動魄。你可以很真切的從鏡頭中看到人類船與建築的龐大與怪異,深切感受到海洋館中企鵝的孤獨與茫然,換個視角,《快樂的大腳》成為我們關照自我的一面鏡子。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小企鵝在水中,猛然間一艘輪船破冰而過,從小企鵝的視角看來,輪船儼然一個龐然大物,在幽藍的海水與冰山的映襯下,輪船顯得巨大而怪異,與周圍的大自然格格不入。這個鏡頭讓我想起《鐵達尼克》,輪船撞上冰山那個鏡頭,在浩瀚的海水與巨大的冰山面前,巨大的“鐵達尼克”顯得脆弱不堪一擊,這個鏡頭提醒了我:人類在自然的無窮面前應該永遠保有一顆敬畏的心。與此相反的,在《快樂的大腳》中,我感到的卻是對於企鵝而言,巨大的輪船就是一個災難,巨大的,怪異的,敵對於自然的。兩個鏡頭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波波果然是不自量力,他被關進一個人造的南極世界裡,失去自由,供人欣賞。 如果影片定格在波波落落寡歡的孤獨背影上……

當然,最終我們將看到一個善意的充滿希望的結尾——波波獨特的舞蹈竟意外成為博得“外星怪物”同情的原由,歷經艱辛的波波,帶著人類的信號回到了家中。

猛然間,我十分擔憂:會不會他滿懷希望帶回的卻是滅頂之災呢?我不敢想像。

人類從天而降,宛如上帝一般,企鵝們在驚駭與恐懼中,選擇了舞蹈,以此獲得同情,獲得活下去的希望。巨大的損害之後小小的修補,人類輕而易舉的獲得了主宰的地位,影片以喜劇的方式結尾,但我忍不住會想,真的會這樣嗎?如果小企鵝得不到人類的同情如何?如果人類的同情不足夠如何?如果人類的同情遲到了又如何?

小企鵝把命運交給人類的同情是很無奈的吧。寫到這裡,不覺汗顏,為我也是一個人類!小企鵝是幸運的,但這是電影。記得什麼地方看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舞蹈是貫穿全片的一大亮點,小企鵝的舞姿惟妙惟肖,相當鮮活可愛。但我關注的是影片對於舞蹈這個媒介的選擇。

很多時候,言語是無力的,小企鵝面對玻璃外觀賞的人群,聲嘶力竭,最終,選擇了舞蹈。我們的祖先在神靈在未知的自然面前選擇的也是舞蹈,最初舞蹈本來就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媒介,是人類向自然向神靈祈福的姿態,而在這裡,我們看到自然(企鵝)在用舞蹈的方式為自己的生存在向人類企求。高高在上的人類在這裡扮演了一個上帝的角色。曾經有人說過,所有對天使的假扮都不可原諒,那么對上帝的僭越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