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好人》[電影]

《德國好人》[電影]
《德國好人》[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影片改編自約瑟夫·卡農的同名驚險愛情小說。

基本信息

演員表

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 .....Capt. Jacob 'Jake' Geismer

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 .....Lena Brandt

托比·馬奎爾Tobey Maguire .....Patrick Tully

博·布里奇斯Beau Bridges .....Colonel Muller

傑克·湯普森Jack Thompson .....congressmanBreimer

John Roeder .....General

Dominic Comperatore .....Levi

Dave Power .....Lieutenant Schaeffer

托尼·庫蘭 Tony Curran .....Danny

Ravil Issyanov .....General Sikorsky

J. Paul Boehmer .....British Press Aide

Igor Korosec .....Russian Soldier #1

Boris Kievsky .....Russian Soldier #2

Vladimir Kulikov .....Russian Soldier #3

Yevgeniy Narovlyanskiy .....Russian Soldier #4

劇情簡介

影片改編自約瑟夫·卡農的同名驚險愛情小說。

美國戰地記者傑克·蓋斯默剛剛抵達德國,他這次的任務是為波茨坦和會做現場報導。在和平會議上,同盟國的國家領導人舉行會面,商討戰敗的德國的未來將何去何從,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全新的、自由的歐洲……當然,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用來欺瞞大眾的,其實他們真正的目的,是搜刮乾淨作為戰勝國能夠得到的最後一滴油水。

傑克本人對柏林並不陌生,二戰爆發前,他曾在柏林生活過一段日子,還經營了一家新聞辦公室,並將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留在了這裡……當他坐著搖搖晃晃的軍用吉普車再次踏上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時,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去機場接他的司機科伯羅·塔利是一名正在服役的美國士兵,這個來自於中西部的年輕人看上去熱情、善良、正直,不過馬上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看似天真的小伙子其實內心骯髒陰冷,專門發戰爭財,做黑市交易--傑克對此並不感到吃驚,畢竟這座城市剛剛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說不出口的秘密,包括他自己在內,他們希望在此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金錢、權力、生命,亦或只是換一種生活方式。

對於科伯羅的黑市交易和買家的真實身份,傑克都感到興趣缺缺,但當他見到科伯羅的女友莉娜·勃蘭特時,卻不得不感嘆這個世界是如此之小:莉娜就是傑克以前在柏林生活時的愛人,然而,敏感的傑克很快就發現莉娜變了,不再是以前他認識的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了,戰爭摧毀了她所有的信仰,在這座幾乎已經變成廢墟的城市裡,就連呼吸似乎都變得異常困難。

科伯羅去俄國軍隊占領的地區做生意之後,第二天被發現陳屍荒野,口袋裡的10萬枚銀幣不翼而飛……在跟蹤調查的過程中,傑克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場神秘謀殺事件的漩渦之中,這背後還蘊藏著更大的陰謀,足以影響到美國和俄國的當權者。

當一切線索將傑克帶回到莉娜身邊後,他卻發現莉娜一直在欺騙自己。傑克絕望了,因為他知道在這樣一個仍然陷在戰爭的恐怖之中的國家裡,想要找出事情的真相幾乎是不可能的:戰爭中就是這樣,想要活命就不得不向一些不道德的交易妥協,用信仰和人性去換取苟延殘喘。

幕後製作

《德國好人》德國好人

故事來源於約瑟夫·卡農的同名懸疑愛情小說,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的柏林為舞台,好萊塢兄弟連“索德伯格&克魯尼”,攜手完成《善良的德國人》的電影改編。索德伯格和克魯尼聯合創辦的Section Eight影業,去年憑《晚安,好運》出色完成了公司“夙願”的奧斯卡提名。而另一部作品《辛瑞納》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則可謂錦上添花。於是,在“2005年度好萊塢先生”喬治·克魯尼的推動下,這部“德國版卡薩布蘭卡”,實現了“前任蝙蝠俠+現任蜘蛛俠+精靈女王”的強力演技組合。一帆風順的“奧斯卡得主”克魯尼,對小金人的欲求顯然樂此不疲。

戰後,在地獄中行走

都說戰爭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就是一場殘酷的浩劫,然而戰爭之後,有的痛苦確實結束了,但有的苦難,才剛剛開始……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代表著這場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的戰爭的徹底結束。6月,同盟國的軍事力量大舉侵入,分別劃分出屬於美國、俄國、英國和法國的占領區域。表面上,同盟國是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出現的,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柏林正常的食物和燃料的供應、維持法律治安等等--這些都成了他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其實這只是一種形式不同、本質相同的“侵略”而已,以幫助他人為藉口,卻在滿足一己私慾。

就像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說的那樣:“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代表個人、機構或政府,並未直接說出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卻一直秘密地向自己的目標邁進--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偽善和否定,卻也是人性與生俱來的東西,是戰後的混亂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戰爭結束,並不代表著一切事物的新生,戰後,我們仍然要與死神抗爭,在地獄中行走。”

戰地記者傑克重回柏林,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契機,我們是通過他的眼睛看到了這個曾經美麗的城市已經完全被戰爭變成了廢墟……但最讓傑克震驚的,還是曾經的愛人莉娜的轉變,她不再可愛,而是目光呆滯、混沌度日--於是我們和傑克產生了同一個疑問:究竟是什麼讓她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

我們不知道這之前的傑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是到了1945年,戰爭結束的當口,他卻變成了一個痛苦的男人。也許他也曾經年少輕狂過,有過夢想和激情,然而一場戰爭卻讓他徹底醒悟,這種經歷讓他變成了一個憤世嫉俗的狂躁之人。他生命中惟一的一抹陽光,來源於與莉娜那段曾經美妙的愛情,但是,當他們再一次見面時,一切都變得如此不一樣了。

因戰火分開的戀人重逢,本來應該是一個非常浪漫的邂逅,然而到了索德伯格的手中,卻成了折磨二人心智的罪魁禍首,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也因為苛刻的戰爭環境而變得不再容易。我們能夠看到生活在傑克記憶中的莉娜曾經是多么地快樂無憂,所以更加無法容忍她現在這般模樣。然而,這畢竟是一個複雜時期下的複雜世界,正常的生活顯得是如此遙不可及。

與魔鬼做交易

美國與俄國進入德國之後,並沒有忙著修復被戰火毀壞的城市,而是打著自己的如意小算盤。他們發現德國從物理學、化學到機械學,都要比想像中進步得多,甚至領先了自己國家好幾年的時間,這其中也包括爭議頗多的核子彈技術和生化武器。於是,來自同盟國的兩股勢力以國家為單位開始了明爭暗鬥,美國也迅速確立了一個新敵人--俄國。

美國的霸道總是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到極限,這一次的目標是要獨占德國的科學技術和機械理論,然而,俄國也在眼饞同樣的東西,同樣也是志在必得--本來是用來慶祝勝利的和平會議,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另一場戰爭的導火線:俄國人綁架了掌握關鍵技術的德國科學家,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美國也在伺機而動,他們秘密地將幾位戰犯身份的德國科學家運回到美國……這些戰犯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戰爭進行殺戮,卻要對在戰場上死去的幾千名同盟國士兵負責,因為正是他們研究的課題,造成了無數傷忘,是戰爭的幫凶。然而當美國與俄國的戰爭升級後,軍事審判已經不再重要了,誰能得到這幾名德國科學家,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於是,問題再一次從清晰變得模糊:“納粹”真的只是指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人嗎?

那么,傑克為什麼如此關心科伯羅被謀殺的案子?他自己也知道,像科伯羅這種在刀尖上討生活的人,生死本來就在一線間,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美國士兵死在俄國的軍事領地里?這對於本來劍拔弩張、爭得不可開交的兩國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開戰藉口,然而美國和俄國卻做出了令人生疑的一致反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竭盡所能地掩蓋事件的真相。直到此刻,傑克終於意識到,當初表示純粹出於道義而參戰的美國是多么地偽善,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化解戰爭,而是要發動戰爭。而一直與“魔鬼”做交易的科伯羅,就成了兩國政治鬥爭中可憐的犧牲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