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是胡繩編著的作品,全書約70萬字。198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然後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字型較大(4號字)的版本,不久紅旗出版社還出了這部書的簡本。這三個本子都經過多次重印。據我掌握的情況,它們的印數累計共300餘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1995年11月到12月間,作者利用養病的時候把1980年初寫成、1981年出版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讀了一遍。自這本書完成以後,這還是第一次從頭到尾重讀它。《從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全書約70萬字。198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然後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字型較大(4號字)的版本,不久紅旗出版社還出了這部書的簡本。這三個本子都經過多次重印。據我掌握的情況,它們的印數累計共300餘萬冊。全書分為5編29章,上起1840年的鴉片
戰爭,下迄1919年的五四運動。依據作者本人50年代提出的中國近代史“三大革命高潮”的理論,劃分成從鴉片戰爭到太平天國失敗(1840—1864年,即第一編)、從太平天國失敗後到義和團運動(1864—1901年,第二、三編)、從義和團運動失敗後到辛亥革命(1901—1912年,第四編)、從辛亥革命失敗後到五四運動(1912—1919年,第五編)4個時期。分別論述了不同的歷史階段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社會各階級及其互相關係的新變化,突出描繪了階級鬥爭這一錯綜複雜的歷史主題,清晰勾劃出了“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這條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展示了近代中國一步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歷史全貌。該書總匯了作者30多年來在中國近代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從體系到觀點都反映自己獨到的見解。該書著意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揭示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規律,以理論分析見長,很少使用偏僻的史料,注意對常見 的典型的材料進行層層剝析,也很少搬抄馬列經典作家的具體結論,強調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和方法來研究中國的具體歷史問題,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史學,擺正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與中國歷史的具體結論的關係上做出了可貴的嘗試。該書善於揭示歷史的內在聯繫,這不僅表現在大的框架的構思,而且更精彩地表現在一些小節的設計上。“沒有出場的角色”一節,(第17章)銜接了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兩個重大歷史事件;“農民民眾的自發鬥爭撼動清朝統治的基石”一節(第22章),闡明了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動乃致勝利與傳統的農民鬥爭之間不可割裂的聯繫。“清王朝的覆滅和南京政府的結束”一節(第25章)更是巧妙地點出了軟弱的資產階級靠妥協換來的勝利,也同時帶來了自己的失敗。本書發端宏大,銳意立新,於史學界很少注意的問題諸如“知識分子對太平天國的態度”、“資產階級對義和團的態度”、“政變中的失敗者和勝利者”、“洋務問題上的又一種分歧”等均作了專題研究,開拓了近代史的研究領域;而於史學界普遍關注,爭議較大的問題諸如清政府閉關政策的得失,太平天國運動及其政權的性質,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作用,義和團運動的評價,辛亥革命的功績以及重要歷史人物的褒貶等等,又多有自己的一家之言。本書還注重對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的分析,通過不同階段社會經濟呈現出的不同特徵來考察政治生活、社會意識等方面的變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全書結構嚴謹,詳略有序,文筆幹練而有朝氣,論理深刻而易懂,照顧到了不同程度的讀者,出版以來,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目錄

序言
原本再版序言
原本序言
緒論
第一章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國
第二章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前中國和資本主義各國
第一編雅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農民革命
第三章雅片戰爭
第四章戰爭以後
第五章太平天國的興起
第六章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七章1856——1861年太平天國
第八章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大聯合和太平天國的失敗
第二編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的形成
第九章在農民大革命失敗以後
第十章封建統治者的“辦洋務”
第十一章反對外國侵略的民眾運動的興起
第十二章帝國主義對中國邊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
第十三章中法戰爭中日戰爭
第三編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
第十四章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掠奪
第十五章第二次革命高潮出現前的國內階段形勢
第十六章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維新運動
第十七章百日維新及其失敗
第十八章義和團的勃起
第十九章八國聯軍和義和團的失敗
第四編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
第二十章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醞醇
第二十一章同盟會初期
第二十二章辛亥革命的前夕
第二十三章武昌起義和起義後的武昌政權
第二十四章革命浪潮的各省風雲
第二十五章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政府
第五編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
第二十六章袁世凱的反動統治和反袁世凱的鬥爭
第二十七章五四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