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語言文字學晚稿》

《徐復語言文字學晚稿》

徐先生的最後一部大著《徐復語言文字學晚稿》近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徐復教授數十年主要為最後十五年的學術研究的總結之作,近50萬字。收入文章130多篇,約分為五組,本書最早的文章初成於20世紀40年代初期,經晚年修訂而成,最晚的為2006年所作,時間跨度為60多年;研究範圍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經史子集,均有論列;研究方法繼承乾嘉樸學,特別是章太炎、黃侃學術大師的考證求索之學,並開創俗語詞研究新領域,把漢語同少數民族語比較印證,經史互參,群書相稽,以進行時空定位。考釋文章,均言簡意賅,不枝不蔓,實事求是,具有濃縮的學術含量,並且語多獨創,發人之所未發。該書主要對我國重要古典文獻的考證研究,其獨創性和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必然極大地推動語言學、辭書學和文獻學等研究的深入。

出版時間

2007年7月24日

本書出版單位

中國訓詁學研究會、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江蘇省社科聯、江蘇省語言學會、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等單位共同發起,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文獻學系主辦

本書出版簡介

7月24日,在國學大師徐復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際,由中國訓詁學研究會、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江蘇省社科聯、江蘇省語言學會、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等單位共同發起,江蘇教育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文獻學系主辦的“《徐復語言文字學晚稿》出版研討會”,在南京召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教授曾師事徐復先生,對本書的出版給予很多關心,並做序。許嘉璐教授在徐復先生九十壽辰的賀辭中曾說:“徐復先生淡泊身外,唯學是務,學高德厚,平易謙和,乃一代鴻儒之典型,為我輩知其不可及而不可不追之者。”道出了徐復先生純學術化的人生本色、境界及其學術貢獻。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周斌,江蘇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廖進,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吳小平出席會議。
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出版協會原主席高斯編審,常州工學院院長馬樹杉教授,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魯國堯教授,中國訓詁學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董志翹教授、江蘇省語言學會會長、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馬景侖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駱冬青教授,南京大學教授卞孝萱、許惟賢、卞覺非、吳永坤柳士鎮滕志賢汪維輝劉曉南等,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吳金華教授,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繼如教授、徐山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段業輝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亞南、曹連觀、高峰先生,南京曉莊學院趙航教授,南京圖書館曹紅軍研究員,鳳凰出版社薛正興編審,江蘇教育出版社社長張勝勇博士、副總編輯徐宗文編審,鳳凰出版社副總編輯倪培翔先生等,來自省內外的50多位專家學者和各界代表參加了研討會。會議由江蘇教育出版社總編輯王瑞書編審和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學系主任趙生群教授主持。徐復先生家屬徐啟平、徐乃建、徐節同、徐衡中等參加會議。徐先生是一位純粹的學者,是一位傑出的專家。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在於讀書治學,治學的價值在於創造發明,在於解決以往未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徐先生治學以語言學立根基,以文獻學致宏大,以考據學致會通,以古籍整理、辭書編纂等致實用,“精”、“通”、“專”為其顯著之特色,而根本宗旨則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學術文化精神。徐先生不僅在語言學、文獻學等領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而且以識見卓越著稱,以博聞強記聞名,更以數十年來求實的研究方法和勇於創新的學術精神贏得了學人的推服,堪稱學界泰斗,一代宗師。他在研究方面頗具特色:一是以聲音貫通訓詁,明假借,釋謰語,探語源。二是在上古漢語、中古漢語以及在敦煌變文等近代漢語領域獨樹一幟他對俗語言特別是敦煌文獻語言的研究,直接推動了敦煌文獻的整理和敦煌學的繁榮。三是進行綜合研究,校勘與訓詁並重、專精與廣博相統一等。四是注意總結規律,歸納條例,用以指導閱讀和整理文獻,實踐與理論並重。五是繼承樸學傳統,而又強調會通、求實和創新,繼承與創新相統一。
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編的《當代江蘇學人叢書》之一《樸學之光——語言文字學家徐復》,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馬景侖和薛正興先生所編《樸學之路》,從人生歷程、生活情趣、治學經歷、道德風範、教育思想、社會活動等不同角度,較全面地展現了徐老的崇高風範;並介紹徐老的學術著作,探討其學術思想、治學方法等,以反映先生的學術成就及其貢獻。徐復先生的一生,誠如南京大學輓聯所云:“道術博大精深,堪稱現代學林巨匠;胸懷光明磊落,不愧當今教苑楷模。”其學術成就如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唁電所說:“徐復教授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知名的國學大師,在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文獻學等領域造詣極深,在訓詁學、校勘學、蒙藏語文研究、詞語研究、語源學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貢獻尤大,在學術界享有盛譽。”

作者簡介

徐復徐復
徐復先生,字士復,一字漢生,自號鳴謙,1912年1月出生於江蘇武進。徐先生1929起至1933年,在金陵大學師從國學大師黃季剛、吳瞿安、胡小石、汪辟疆先生等;1936年2月,徐復先生至蘇州國學講習會,問學於章太炎先生。攻讀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精研古典文獻,深有所得,成就卓著,是我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文獻學家、辭書編纂家,同時又是傑出的教育家,是南京師範大學最早享受國家頒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特殊津貼的資深教授。徐復先生1933年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為社會文化教育事業和學術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徐先生參與創建中國訓詁學研究會並歷任副會長、會長、名譽會長,創建江蘇省語言學會並任會長、名譽會長,曾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等。徐復先生是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獻學系主要創始人並擔任主任、名譽主任,漢語史及古典文獻學碩士生導師,兼任古文獻研究所名譽所長。
徐先生的研究成果集為專書的有:《秦會要訂補》(中華書局1959年版)、《徐復語言文字學叢稿》(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徐復語言文字學論稿》(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後讀書雜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訄書詳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徐復語言文字學晚稿》(江蘇教育出版社)等,均為名山之作;擔任《辭海》編委、語詞分科主編;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江蘇舊方誌提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和參與主編《漢語大詞典》、《傳世藏書》等。此外,由徐復先生主持創辦的《語言研究集刊》,在江蘇教育出版社已經出版了七輯,也在學術界取得了良好的聲譽。20世紀80年代初期,徐復先生主持、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高郵王氏四種》,更是歷久彌新,至今仍是從事傳統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

本書簡介

徐先生的最後一部大著《徐復語言文字學晚稿》近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徐復教授數十年主要為最後十五年的學術研究的總結之作,近50萬字。收入文章130多篇,約分為五組:第一組是語言學專書補疏,包括《釋名》、《廣雅》、《廣韻》三書的補疏,有15萬多字;第二組是古書校詁,包括對《後漢書》等史書、《老子》等子書、《楚辭》等集部著作的校勘、訓釋,有10多萬字;第三組是單篇考證文章,包括《陶詩“望南山”正解》等,有近10萬字;第四組是學術雜憶、書評等,包括《我與外國高級訪問學者》、《金陵大學憶舊》等,約5萬字;第五組是學術序跋,包括為李笠、洪誠、蔣禮鴻、段熙仲、葛毅卿、吳金華、王繼如、朱聲琦、錢宗武、古敬恆、滕志賢、李開、馬景侖、韓陳其、趙生群、王宣武、徐超、黃征等大批學者的著作所作序言,為重印《清經解清經解續編》作序等,有10餘萬字。本書最早的文章初成於20世紀40年代初期,經晚年修訂而成,最晚的為2006年所作,時間跨度為60多年;研究範圍上自先秦,下迄近代,經史子集,均有論列;研究方法繼承乾嘉樸學,特別是章太炎、黃侃學術大師的考證求索之學,並開創俗語詞研究新領域,把漢語同少數民族語比較印證,經史互參,群書相稽,以進行時空定位。考釋文章,均言簡意賅,不枝不蔓,實事求是,具有濃縮的學術含量,並且語多獨創,發人之所未發。該書主要對我國重要古典文獻的考證研究,其獨創性和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必然極大地推動語言學、辭書學和文獻學等研究的深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