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形色外診簡摩》,診斷學專著,二卷。清代周學海撰於1894年。以論述望診為主,問診、聞診為輔。所涉範圍較廣,自謂:“是編也,《內經》三診之文全在;《難經》以下,擇其切要能補《內經》未備者收之”。上卷專談望形,首述形診總義,次述生形(生理的)、病形(病理的)以及絡脈形色等;下卷以望色為主,首敘面色總義,次敘面色、目色、舌色以及外診雜法類等。全書系統而全面地論述望診的主要內容,是較重要的中醫學著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形色外診簡摩》形色外診簡摩

《形色外診簡摩》,診斷學專著。二卷。清代周學海撰於1894年。本書以論述望診為主,問診聞診為輔。所涉範圍較廣,自謂:“是編也,《內經》三診之文全在;《難經》以下,擇其切要能補《內經》未備者收之”。上卷專談望形,首述形診總義,次述生形(生理的)、病形(病理的)以及絡脈形色等;下卷以望色為主,首敘面色總義,次敘面色、目色、舌色以及外診雜法類等。現存清末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作者

周學海,清代醫學家(1856-1906年)。字澄(瀓)之,一字健之。浙江建德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授內閣中書,官至浙江候補道。儒而通醫,尤精脈學。著有《脈義簡摩》八卷,《脈簡補義》、《診家直訣》、《辨脈平脈章句》各兩卷(後人合刊為《周氏醫學叢書脈學四種》)。仰慕宋元諸家,對史堪、張元素、劉完素、滑壽之說,皆有評註。服膺張璐、葉桂,證治每取張說,曾評註葉著《溫熱論》、《幼科要略》、《葉案存真類編》。宦遊江淮間,治疑難症多有奇效。博覽群書,廣采百家,歷時三十年(1891-1921年),匯刻成《周氏醫學叢書》三集,共收醫籍三十二種,一百八十八卷,為中醫叢書之佳作。

特點

形色外診簡摩形色外診簡摩

望診是幾千年來中醫理論精華的一部分,屬中醫“望、聞、問、切”之“望診”範疇。中醫望診,是運用視覺,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況,進行有目的觀察,以了解病情,稱為望診。望診的範圍廣泛,包括病人的全身情況如神、色、形、態;局部情況如望舌(舌質、舌苔)、指紋(小兒的特殊診法)和五官(眼、鼻、耳、口、齒、咽喉)。最後還會檢視各種排泄物,如痰、尿、糞、膿、血、月經白帶等。其中較為重視病人外在的神、色、形、態變化。中醫認為體表的變化表現,反映內部臓腑病變;健康人各有正常現象,若表現反常,便是病的徵候。以面部和舌部的反映最明顯。面色是全身膚色的代表,正常人面色紅光澤,顯示人體氣血充盈、臟腑功能旺盛。觀察皮膚色澤的變化,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病色”並根據各部位分屬臟腑的不同,以診察和預測疾病。

《形色外診簡摩》為中醫學望診之專著,分上下兩卷,對望診方法作了全面系統的總結。卷上分形診總義,次述望生形(即生理的),再論望病形(即病理的),末論望絡脈形色。卷下分色診面色總義、色診名色應病類、色診目色應病類、色診舌色應病類、外診雜法類五節。論述瞭望面、目、舌色主病和望毛髮、唇、齒、耳、鼻及聞、問診法等。

該書望舌色一篇頗為出色,不僅對舌診之源流論述甚詳,且舌診的生理病理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

評價

《中華醫學望診大全》:《形色外診簡摩》一書,系統而全面地論述望診的主要內容(包括舌診等),是繼《望診遵經》之後的第二本較系統望診專著。其間,雖於清朝晚期有連自華(書樵)撰《望診》及《望診補》二書,但因系稿本,且藏於北京,未作刊行,故影響不及周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